作业帮 > 美术 > 教育资讯

汶川震难祭艺术展在吴山广场展出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7 13:06:48 美术
汶川震难祭艺术展在吴山广场展出
汶川震难祭艺术展在吴山广场展出美术
【无忧考网 - 美术】
2008年6月12日,是汶川大地震月祭纪念日。

  今天,由省委宣传部主办、中国美术学院承办、杭州市上城区区委、区政府协办的“大悲大志同心同歌:汶川震难祭艺术展”在杭州吴山广场开幕,省委副书记夏宝龙,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黄坤明、出席开幕式并观看展览。出席开幕式的还有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杭州市委副书记叶明、中国美院党委书记毛雪非、院长许江、省委办公厅副主任林云举、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翁卫军、浙江省文联书记处书记柳国平、上城区区长陈红英、区委副书记余勇。开幕式由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龚吟怡主持。我院党政领导高法根、刘健、宋建明、钱晓芳、傅肃琴、孟云生、胡钟华等及浙江省军区解放军指战员、上城区医务工作者、中国美术学院师生、杭州市第四中学师生和市民代表参加开幕式。黄坤明、许江分和学生代表贺诚分别在开幕式上讲话。

  展览共展出120多幅大型主题海报和12件大型雕塑。中国美院举全院师生之力,投入到创作活动中,师生们发挥专业特色,拿起画笔和刻刀,创作了一大批以抗震救灾为主题的海报、版画、雕塑作品和艺术短片。其中,不乏来自韩国、捷克留学生创作的作品。一张张海报,记录了父母张开双臂为孩子撑起生命的天空,记录了老师用血肉之躯为学生肩起死亡的闸门。一双双坚强有力的巨手,一张张爱心编织的巨网,一颗颗红星汇聚的长城,以及那向解放军叔叔敬礼的可爱的四岁孩童、那灾后心理干预的艺术疗伤……艺术家们用这种直观的方式表达了对奋战在一线灾区的解放军、武警官兵、医护人员和志愿者这些最可爱的人们的深深敬意。

  展览中有很多以“川”字为艺术符号的招贴海报。用黑色浓墨书写的川字,给人以张力、旋转的力量,同时又带有压抑与深沉。海报《川》用34个省级行政单位简称和“国”字为主体,从中提炼出35个川字的作品,表达了全国各省人民与四川同胞心连心,共度难关的愿望。版画系全体老师创作了一副长20米、宽2米的巨幅海报,他们用儿童绘画特有的视角,用儿童们“最想对灾区儿童说的话”,来表达全国人民的心愿,画面保持了儿童绘画的纯真。老师们表示,在大难面前中,无论在救灾前线,还是后方捐献,有太多的感动,如果有需要,他们愿意进行再次创作,以版画艺术的形式把它捐赠给抗震博物馆或企业。以中国传统裂纹釉面瓷器为主体的海报作品,形象而巧妙的结合了裂纹瓷表面遍布细小龟裂却依然完整地传达艺术之美的特点,表达了“破碎并不意味瓦解,而是重生”这一主题。

  展览同时展出了十余件雕塑作品。这些作品是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全体教师和研究生在短短一周内,连续几个通宵赶制出来的。作品《瓦砾中的永生》再现了官兵、医护人员分秒必争、不顾个人安危,从废墟中解救被困人员的场景。作品《万众一心》用数双不同颜色的手高高托起一副担架,绿、白、橙、红四种颜色的手分别代表着解放军武警、医护人员、消防官兵、志愿者和爱心人士,而担架上覆盖着5月12日以来所有头版刊登抗震报道的报纸,形状则制成了汶川绵延的山峦。放置在广场中央的作品《生死时速》,以运输机的形象表达了对所有从全世界各地飞往灾区运送物资和参与救援的人员的敬意。而散落着的块块水泥上深深的手印脚印,则代表了对逝去同胞的缅怀。立在广场上一块长8米,宽3米的祝福墙上,贴满了师生们对四川灾区的祝福,而片片的祝福条仿佛砖块一样,整齐得拼接成一面墙,意味着万众一心重建家园。

  现场还播放了中国美术学院传媒动画学院师生制作的艺术短片,并展出了由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师生应四川抗震救灾指挥部要求设计的抗震救灾纪念章方案。

  该展览从策划到展出共只有短短的一周时间,全院师生积极参与、通力配合,设计艺术学院王雪青和传媒动画学院吴小华作为展览的执行策划,带领他们的研究生团队通宵奋战,完成作品的征集、书稿的编排和展览的布置。该展览得到了省市领导和广大市民的好评。


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