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事例解释“欲擒故纵”!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30 11:30:56
用事例解释“欲擒故纵”!

用事例解释“欲擒故纵”!
用事例解释“欲擒故纵”!

用事例解释“欲擒故纵”!
以退为进.
以退为进,本指以谦让取得德行的进步,后指以退让的姿态作为进取的手段.以退为进,是政治人物常玩弄的一种政治手段,它是一种权术.
在中国,很多政治人物都用以退为进的手段来获得自己想要的利益.曹操、 赵匡胤、康熙、蒋介石……,特别是蒋介石这个老狐狸,将这一种权术玩弄得炉火纯青.
蒋介石在出道前期往往选择军事上最需要他的时候提出辞职,或者干脆不辞而别,以引起孙中山对他的加意挽留,以此来提高自己的身价和在军队中的地位.
以退为进的这种手段,在谈判桌上也运用得比较多,当从正面不能取得进一步的突破时,就适当的退一步以从另一方面寻求突破.
总之,以退为进,“退”是手段,“进”是目的,“退”是为了更好的“进”.为什么中国人频频使用以退为进这种手段呢?大概是因为中国人的性格,中国人往往喜欢谦虚的人而不喜欢太过张扬的人.所以,有时人明明想“进”却又不能说,只有通过“退”的手段来达到自己“进”的目的了.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一个员工为公司作出了重大贡献,对公司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但却一直得不到应有的升迁.这个员工心里肯定不服气,但直接要求上级给自己升迁被认为是很没有礼貌的,这时员工就只有找些借口辞职,以此使得上级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从而使上级提出更好的酬码来挽留自己,最终达到自己“进”的目的.

诸葛亮七擒孟获,就是军事史上一个“欲擒故纵”的绝妙战例。蜀汉建立之后,定下北伐大计。当时西南夷酋长孟获率十万大军侵犯蜀国。诸葛亮为了解决北伐的后顾之忧,决定亲自率兵先平孟获。蜀军主力到达泸水(今金沙江)附近,诱敌出战,事先在山谷中埋下伏兵,孟获被诱入伏击圈内,兵败被擒。
蜀汉建兴三年,诸葛亮率军进攻南中(平定南方蛮族的叛乱),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听说蛮族的渠帅中有个叫孟获的人,少数民族和...

全部展开

诸葛亮七擒孟获,就是军事史上一个“欲擒故纵”的绝妙战例。蜀汉建立之后,定下北伐大计。当时西南夷酋长孟获率十万大军侵犯蜀国。诸葛亮为了解决北伐的后顾之忧,决定亲自率兵先平孟获。蜀军主力到达泸水(今金沙江)附近,诱敌出战,事先在山谷中埋下伏兵,孟获被诱入伏击圈内,兵败被擒。
蜀汉建兴三年,诸葛亮率军进攻南中(平定南方蛮族的叛乱),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听说蛮族的渠帅中有个叫孟获的人,少数民族和汉族的人民都佩服、尊敬他,(所以)悬赏将士生擒孟获。等到抓住孟获以后,(诸葛亮)让他观看蜀汉大军的兵营、战阵,问他说:“这样的军队怎么样?牛不牛?”孟获回答说:“之前不知道您军队的虚实,所以打败了。现在承蒙您恩赐让我观看(贵军的)兵营、战阵;如果您军队的实力不过是像这样子,是很容易战胜的。”诸葛亮笑,放了孟获,让他组织军队再战。如此这般,放了七次又活捉了七次,然而诸葛亮仍然放孟获回去再战。孟获不肯走了,说:“您,真是天威啊!我们绝不再造反了。”于是大军行进到滇池。南中平定了,全部使用本地民族的渠帅担任官吏。

收起

到百度百科去查,关于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