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能体现出两晋南北朝时期绘画和雕塑综合特点的是什么呀.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8 06:04:09
最能体现出两晋南北朝时期绘画和雕塑综合特点的是什么呀.

最能体现出两晋南北朝时期绘画和雕塑综合特点的是什么呀.
最能体现出两晋南北朝时期绘画和雕塑综合特点的是什么呀.

最能体现出两晋南北朝时期绘画和雕塑综合特点的是什么呀.
这个时期,北方各地无名工匠创作的石窟寺艺术----龙门石窟,云冈石窟,是雕塑和绘画的综合,是这一时期最高的艺术成果. 石窟寺艺术,是随着佛教东传而在北方各地由西向东陆续发展起来的.反映了我国魏晋南北朝的佛教艺术,主要有几个特点: 1、神性与人性的融合:造像介于人神之间 2、环境与心境的结合:选择在远离闹市的山清水秀之处,环境本身就给人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 3、佛门等级与造像布局:形象的处理上却采取不平等的形式 4、装彩与眼神:石窟造像最初都是装彩的,雕像的目光都比较固定 5、象征性与艺术处理:佛教形象与生活原形明显有别 三国两晋南北朝艺术(绘画 书法 雕塑概况) 《洛神赋》图卷 东晋 顾恺之(约348~409) 三国时代魏文学名家曹植(曹子建)的浪漫主义爱情名篇《洛神赋》.《洛神赋》原名《感甄赋》.其写作牵涉到曹植与魏文帝曹丕之妃甄氏之间的一段错综复杂的感情. 《洛神赋》原文: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辞曰: 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俯则末察,仰以殊观,睹一丽人,于岩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则君王所见,无乃日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襛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壤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羌习礼而明诗.抗琼珶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尔乃众灵杂遢,命俦啸侣,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扬轻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佇.休迅飞凫,飘忽若神,陵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于是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冯夷鸣鼓,女娲清歌.腾文鱼以警乘,鸣玉鸾以偕逝.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鲸鲵踊而夹毂,水禽翔而为卫.于是越北沚.过南冈,纡素领,回清阳,动朱唇以徐言,陈交接之大纲.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无微情以效爱兮,献江南之明珰.虽潜处于太阳,长寄心于君王.忽不悟其所舍,怅神宵而蔽光.于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遗情想像,顾望怀愁.冀灵体之复形,御轻舟而上溯.浮长川而忘返,思绵绵督.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揽騑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 《女史箴图》顾恺之 长卷 绢本 设色 纵24.8厘米 横348.2厘米 (英)大英博物馆藏 此图系作者根据西晋张华《女史箴》一文而画的,是我国尚能见到的最早专业画家的作品之一.画面主要描写古代宫廷仕女的节仪行为,宣扬封建社会的女性道德.全图按题材划分,共12段,现存9段,均各有箴文.每段都相对独立,但又通过提款及人物服饰的处理等手法,使段与段之间有一种内在的联系,形成散而不乱、疏密得当的有机整体.图中人物神态宛然,所画仕女端庄娴静,符合封建箴文内容.线条匀细而流动,如“春蚕吐丝”,富有韵律之美,设色典丽秀润,全画呈现出“春云浮空、流水行地”式的运动感和飘逸气息.此画为宋代绘画摹本.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英军大尉基勇从圆明园盗出携往国外. 顾恺之(约345~406),东晋画家.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属江苏)人.工诗赋、书法,尤精绘画.时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画家”.精通画论,其“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对我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影响很大.传世作品有《洛神赋图》、《女史箴图》等. 敦煌莫高窟壁画 举世瑰宝 北周、纵60cm、横50cm、壁画 敦煌290窟 昆瑟纽天 www.shwbbs.c 西魏大统年间、壁画 敦煌莫高窟285洞 《兰亭序》 王羲之 王羲之是东晋伟大书法家,他一变汉魏朴质书风,开晋后妍美劲健之体,创楷、行、草之典范,后世莫不宗法.他行书字帖《兰亭序》是他的的代表作,被书法界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千百年来倾倒了无数习书者.王羲之亦因此被后人尊称为“书圣”. 王羲之《丧乱帖》 行草书 现藏日本皇室 帖文:羲之顿首:丧乱之极,先墓再离(遭遇)荼毒,追惟酷甚,号慕摧绝,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虽即修复,未获奔驰,哀毒益深,奈何奈何!临纸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顿首顿首. 《丧乱帖》行草书尺牍,纵28.7厘米,横63厘米,八行,五十九字.为唐摹勾填本,摹填精良. 《丧乱帖》是王羲之给友人的书信, 从《丧乱帖》中,我可以了解他当时书写的心情是“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临纸感哽,不知何言”.书信反映了王羲之对北方故乡的祖坟被破坏的愤怒和悲伤.在“羲之顿首”之后,有丧乱之极四个字.意思是说,世间的动乱已经到了极点.在先墓之后,有涂毒两个字. 该帖为抒发作者悲痛之情的作品,故挥洒淋漓,流贯不羁,与《兰亭序》的流畅与浑然一体不同,写《兰亭集序》时的心情以轻松欢快为主,《丧乱帖》中字迹潦草,时有滞顿的痕迹,由此可以看到王羲之书写这副作品时的悲愤与郁闷之情.这让我们感悟到书法是心灵和性格的表现这一艺术法则. <曹真碑>三国魏 《中岳嵩高灵庙碑》为北魏著名碑刻之一.是由隶书向楷书过渡书体.康有为评此碑书为“体兼隶楷,笔互方圆.”由于它脱胎于魏晋隶书,所以隶书森严;又因为是尚未成熟的楷书,故结体自由,用笔无拘无束.此碑以其独特的风格,世人所重视.美术,书法,绘画,设计,收藏,拍卖,摄影,美术高考,篆2f&C6`#J6c D8l 爨(cuàn)宝子碑位于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 爨宝子碑在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出土于曲靖扬旗田村,咸丰二年(1852年)移至曲靖城内武候祠,1937年移到曲靖第一中学. 爨宝子碑俗称“小爨”碑,立于东晋大亨四年(404年),碑身长方形,通高1.83米,宽0.68米,厚0.21米.碑首半圆形,碑额题“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之墓”,5行15字.碑文400字,13行,每行7~30字.碑尾有题名13行,每行4字,均为正书.除最后一字缺损外,其余都清晰可辨.碑的主要内容是叙述爨宝子的生平、家世及其政绩,爨宝子是衅部族首领,世袭建宁郡太守.爨氏是汉末至唐代中期著名的“南中大姓”之一.建宁(今曲靖地区)、晋宁(今滇池地区)两郡,是爨氏管辖的中心地区.碑末的职官题名,记载了当时建宁太守的属官名称,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碑的左下方刻有清咸丰二年(1852年)七月南宁府邓尔恒题跋,记载了此碑的出土和流传情况. 碑文字体雄劲古朴,用笔方折,反映了汉字由隶书向楷书过渡的迹象,是研究中国书体演变的重要实物例证.书法史上常将此碑称为“小爨”,与南朝爨龙颜碑并称为“二爨”. 梁武帝萧衍修陵石兽 敦煌莫高窟雕像 中国从三国鼎峙开始至隋王朝建国为止,处于长期分裂混乱之中,战争频繁,民生疾苦,历时369年,此间的绘画在整个中国绘画发展历程中却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在中国绘画史上,有可靠记载的知名画家相继出现,是从三国两晋时开始的.三国时吴国的曹不兴,以善画著称当时,与皇象的善书同列为吴国八绝之一.西晋时有着划时代意义的画家是卫协,其次则有张墨、荀勖.卫协与张墨当时曾被葛洪并推为“画圣”.至东晋,出现了更为重要的画家顾恺之.顾恺之对中国绘画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他在道释画、故实画、肖像画等方面均有高度造诣,同时他也是中国最早的绘画理论批评家.戴逵的佛像画与他的佛像雕塑同样有名,在创造佛像样式上作出过重要贡献. 南北朝时,南朝刘宋一代的画家成就最高的是陆探微,画人物创造出秀骨清像的典范,对当时与后世的影响极大,可与顾恺之媲美,因此后世经常将“顾陆”相提并论.陆探微之子陆绥,也被当时称为画圣.中国最早的山水画家宗炳、王微,也并时出现在刘宋一代.此外,顾骏之始画蝉雀,顾景秀、刘胤祖也以善画蝉雀著称;吴暕、张则在当时也颇有画名.南齐一代的著名画家,有善画妇人的刘瑱,善画马的毛惠远,善画鬼神的姚昙度,善画人马的蘧道愍,以及人物画家谢赫,以善肖像画及时妆仕女擅名于时.梁代成就最高的画家是张僧繇,他以“善图寺壁”著称,他的具有独创性的绘画风格技法给予了唐代阎立本、吴道子以极大影响.北齐时有被当时人们号为画圣的杨子华,还有以善画“曹家样”佛像(梵像)著称的曹仲达.北周时有以善画柴车野服著称的田僧亮和以善画塞北风土著称的冯提伽.其他如郑法士、展子虔等皆是由北周入隋的画家,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国两晋南北朝苦难的时代给佛教提供了传播和发展的土壤,佛教美术勃然兴盛,遍及南北.在汉代绘画发展的基础上,这一时期人们对绘画特点和功能有了进一步认识,绘画史和绘画理论著作开始出现.汉代流行的经史故事等题材的绘画虽仍占一定比重,但反映士族名士的生活及人物形象的作品却迅速增多,以文学为题材的绘画创作也日趋活跃.山水画和花鸟画开始萌芽.此期绘画在塑造人物形象上追求精神状态的刻画及气质的表现,体现了这一时期绘画的水平. 这一时期有关绘画的理论及史料著作相继出现,并不断有所发展.东晋时顾恺之有《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3篇著作.南朝刘宋时宗炳《画山水序》及王微《叙画》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古的关于山水画的美学专著.齐梁时谢赫《画品》是一部以品评古今画家画艺优劣的专著,可是此书的意义却远远超出它对具体画家所一一作出的品评,实际上它是一部概括了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性准则的重要著作.谢赫的六法论对后世中国绘画的理论与创作产生着不可磨灭的深远影响.梁隋间姚最有《续画品》,是追随谢赫之后,对画家画艺进行品评的又一部专著. 总的来说,汉代以前的绘画,笔墨赋彩比较简略,构图也比较简单,直到西晋才开始初步成熟.东晋以后出现了顾恺之、戴逵、陆探微、张僧繇、杨子华、曹仲达等大家,此时的人物画和走兽画已达到成熟阶段,而山水、花卉、鸟禽之类则远未成熟,有待发展.山水还只是作为人物故事画的衬景,描绘方法尚存“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特点.画山则“群峰之势若钿饰犀”,画树石则“伸臂布指”.这一时期的绘画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说两汉以前的作品大都是为政教服务的,而自东晋南朝以来,虽然宣扬政教的作品偶然有之,但主流是与文艺佳篇相配合的故事画或以现实为题材的风格画之类.另外,除佛画多作于庙壁上外,已开始有卷轴画的出现,因而使收藏欣赏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