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墨子有什么地方不同?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5 07:41:23
孔子与墨子有什么地方不同?

孔子与墨子有什么地方不同?
孔子与墨子有什么地方不同?

孔子与墨子有什么地方不同?
遥想当年,与儒家争论最厉害的是墨家,儒墨两家是当时最著名的两个学派.而在其后的几千年里,儒家是日益辉煌,大振余响于来世;墨家却是默默无闻,几乎销声匿迹了.近来受央视百家讲坛的感召,重新审视、对比两家的核心理论,方咂摸出一点味道来.\x0d儒家的理论核心是“仁”,仁是什么呢?就是仁爱,人与人互相亲爱.但这个爱是有等级有差别的,“刑不上大夫”.孔子说过:“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人人必须克制自己的欲望,遵守礼法才能达到这种仁的境界,天下才能太平.那么“礼”是什么呢?孔子礼的具体内容就是人们常说的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按照孔子的观点,天下不太平是因为人们欲望膨胀,做事情不守规矩造成的.所以他特别推举他的一个学生颜回.说:颜回真是太贤了,有一小筐干粮、一瓢水就知足了,他住在贫民区里,别人都忧心忡忡,而颜回却知足常乐!这是一个榜样,人们只要达到颜回这样的境界,天下就太平了.孔子希望以修身来治天下,即修理自己,遵守礼法——按照现在的说法叫“适应”.他认为社会是不可变的,“祖宗之法不可易”,人人应该削足适履,不能动“鞋子”一根毫毛.我想这大概就是他被追认为“圣人”的缘由了.哪一个统治者不喜欢克己复礼的臣民呢?\x0d墨家就不一样了,他们的理论核心是“兼”,即爱所有的人,“务求天下之利而取之”.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号召人们爱及他人,在交往中互惠互利,以达到“老而无妻子者有所养以终其寿;幼弱孤童之无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长其身”的天下之大利益.我想就这一点也值得我们大书特书,大研大究了!“兼相爱,交相利”难道不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吗?墨子还说:要爱别人的国家象爱自己的国家一样,爱别人象爱自己一样,攻击敌人也应该怀着善意,不应该以攻击为目的来攻击他.《圣经》里讲的也不过如此.墨子的观点是与人为善,在社会交往中获得共同的利益,按照现在的话说叫:共同富裕,利益共享.这就有积极改造社会的意味了.改造社会势必要触动统治者的礼法,更何况他还主张“上同天子”,说所有人都是上帝的臣民,都是平等的.怎么能这样呢?这大概就是墨子不被后来的统治者看好的原因了.\x0d在历代尊孔的过程中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值得注意,就是在改朝换代之始人们就诟孔,一旦统治者坐了江山就开始尊孔.很有拆桥过河的味道.秦朝始皇帝吞并六国之后,焚书坑儒,不过他们没有等到尊孔的时候就灭亡了.汉刘邦争夺天下之时对儒者讨厌至极,但坐了朝廷就改变了态度;到了汉武帝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乱臣贼子”当道,战乱频仍,谁也不想“克己复礼”,当然也谈不上尊孔了.以后的各个封建统治者在建立了王朝之后都无一例外地重儒尊孔,于是孔子就由当时的流浪教师变成了圣人.顾念孔子被诟被捧的过程,真是意味深长啊.\x0d墨子出身于平民,他的观点代表了下层广大人民的利益,可后世百姓知道他的也不多,倒是对孔子念念有词.墨子可真够倒霉的.这大概要归功于历代统治阶级的宣扬教化了.如果两千多年来各朝政府都提倡墨学,我恐怕墨子也一定会成为圣人,甚至圣圣人.可谁为 墨子说过话呢?能说的不说,想说的不能说,他只好躲在历史的角落里,顾影自怜了.\x0d其实,无论主张“克己复礼”也好,主张“兼爱相利”也好,作为一种学术本也无可厚非,但拿来当工具教育人民就该另当别论了.\x0d孔子和墨子都是我国古代的圣人,他们是古老的东方智慧的象征,中华文化是由历代许多圣人以及千千万万的普通百姓共同创造的,所以把中国传统文化称作儒家文化是很偏颇的.我个人认为,儒家文化内敛,约束力强,适宜个人修身;墨家文化外张,公平合理,适宜处世治国.而两家合一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因为我们既要修理自己,又要改造社会,这在马克思主义学说中叫做“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如果一味“克己复礼”,那礼不好也要复,就不对了.反之只要求改造社会,不要求改造自己也是不对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自己不好,改;社会不好,改.改革才能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