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教育反思对教师的成长如此重要?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5 15:34:21
为什么教育反思对教师的成长如此重要?

为什么教育反思对教师的成长如此重要?
为什么教育反思对教师的成长如此重要?

为什么教育反思对教师的成长如此重要?
反思是教师理解、评价教学实践的一种手段,是对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进行理性的和具有伦理性的选择,是对经验的重新组织和重新建构.“吾日三省吾身”,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
教师为了实现有效的教学,课前都要对一节课进行精心“预设”,但在课堂实施时会出现多种结果:第一,事先的预设比较顺利地“生成”了;第二,由于引导不得法,出现“预设未生成”的尴尬局面;第三,虽然教学出现了“意外”,但教师通过巧妙引导,获得了“非预设生成”的意外收获.如果教师课后能对这些结果和过程及时进行记录、整理和分析,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就能对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获得规律性认识,从而提高教学的自我监控能力.长此以往,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会不断提高,后续教学行为会越来越合理,学生的“主动生成”会不断地取代“被动接受”,教师的研究意识和能力会不断地得到提升.
美国学者波斯纳( G. J. Posner )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他十分简洁地提出了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 + 反思 = 成长”.
具体来说,教育反思在教师成长中的作用表现在:
(一)问题意识的培养.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许多教师由于缺乏问题意识,常常发出没有课题可研究的感叹.于是,有些学校科研贪大求全、标新立异、课题至上,致使口号理念满天飞,而教学现场所存在的实际问题无法进入科研课题,科研的本真目的受到扭曲.因此,要想达到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目的,中小学校开展教育科研必须从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出发,让教师在自己的亲身实践中生发出问题意识,通过研究日常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和疑难,为教学实践扫除障碍,并提升自己的科研素养.
(二)批判性思维习惯的养成.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 L. 斯腾豪斯( L. Stenhouse )曾明确地指出:“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教育的发展,而且发展的最好手段不是通过明晰目的,而是通过批评实践.”教师作为研究者,其批判性思维是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在我国,大多教师习惯于专家怎么说自己就怎么想,领导怎么安排自己就怎么做,缺乏批判性的思考.这种状况不仅阻碍新课程的推进,而且不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载体,教育反思虽然始于某一现象或问题,但并不只是就事论事的思维活动.它要求教师以研究主体的眼光审视教学过程,不能一味地认同他人的观点和认识,要彻底摆脱指令性课程范式下,作为课程依附者和消极执行者的被动角色.同时,作为研究的教育反思,它具有持续性、不间断性、批判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它让教师在实践中能够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讨论问题”的思维习惯,使教师批判和研究的意识贯穿到日常具体的教学工作中.通过反思,教师形成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提升自己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实现由“经验型”向“研究型”、“学术型”和“创造型”角色的转换.
(三)教学实践合理性的追求.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教师对自身教学实践合理性的追求亦永无止境.这种不懈追求的本质是教师对自身实践的不断探索、超越和创新,它离不开教学反思.尤其是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理念的变化、学生学习行为的变革、教学模式的重构、课程资源的优化组合,以及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学评价的多元化等,都使每个学校和教师面临许多新问题.这些新问题也使得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困难重重,步履艰难.因此,研究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探索教育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在当前尤其重要.
教育反思是传统教研方式的创新,是形成研究型教师的必经之路.它以教育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为反思对象,通过前瞻性、监控性、批判性的反思来剖析、矫正和完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合理的行为和理念,不断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的水平,提高自己的教学智慧和教学认识.因此,教育反思特别是反思性的教学实践与教师的专业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教育反思能让教师学会发现问题、分析探讨问题、解决处理问题的方法;引领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养成自己的问题意识、批判性思维习惯,培养教师综合的教育智慧和能力;提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空间,让教师成为教育的思想者、研究者、实践者和创造者.
教育反思作为一种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科研范式,能够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行为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增强自信心,消除职业倦怠感,从而形成教育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