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期课改的理念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7 19:02:33
二期课改的理念是什么?

二期课改的理念是什么?
二期课改的理念是什么?

二期课改的理念是什么?
一)二期课改的基本理念
  新一轮课改的重要特点之一是理念先行,重视先进理念对课改规划、实施的指导和渗透.“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课改的核心理念.具体地对课改理念的论述可大致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基本按照课程理论体系来展开,即按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管理等方面的理念阐述,这类论述占多数,教育部《纲要》及上海《课程方案》基本属此类:《纲要》中关于课改的具体目标的阐述体现了基本理念,包括: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强调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等.大多关于新课程理念的论述都是围绕上述《纲要》论述的六方面展开的.又如上海《课程方案》的“课程理念””部分详细阐述了上海二期课改的五方面基本理念,包括:树立课程是为学生根供学习经历并获得学习经验的观念;以学生发展为本,构建体现时代特征和上海特点的课程体系;以德育为核心,强化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突破口,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课程整合(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功能、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的整合),促进课程各要素间的有机联系,等.
  第二类是从广义的角度,即按教育教学活动的要素来分析课程理念,较有代表性的如有学者将新课程的理念归纳为:教室是实验室、课程是经验、教材是范例、教学是对话、交流与知识建构的活动、教师即研究者、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家长是教育伙伴,等几个方面.
  第三类是从教育教学价值观念来对课程理念进行分析,如有学者将主导课改的理念归纳为:教育民主、国际理解、回归生活、关注自然、个性发展等五方面.还有不少学者指出,课程是特殊的文化,课程改革应是课程文化的重构,包括课程文化精神的重建和课程文化模式的转型;新的课程文化应是合作、对话和探究的文化,等.此外还有对从课程本质到课程改革本质的研究,也体现了对课程改革的理念支持.
  (二)二期课改的主要内容
  1、课程目标、内容和结构的改革
  新一轮课改对培养目标的确立总体上具有以下基本特点,一是体现时代要求、国情和地方特点;二是强调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三是注重目标的多维整合,即综合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的多维度的要求.
  如国家《纲要》强调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同时对学生多维度的发展目标提出了具体要求.而上海《课程方案》强调培养目标要依据上海城市发展特点,要体现21世纪的上海对于合格市民的基本要求等.分学段培养目标从德、智、体、美、劳五方面进行阐述;学科课程目标从“态度与价值观”、“过程能力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方面阐述.并从突出六大能力的培养,提供学生五种学习经历,并关注学生由基础学力,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构成的“总学力”的发展等多个维度规定培养目标.
  新课程内容的改革的重要特点,一是强调课程内容要面向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新进展,贴近学生的生活.要全面体现基础性和现代性、发展性的结合,民族性和全球性的结合,以及综合性、结构性等要求;二是主张课程内容的整合,包括各学段及各学科的整合(各学科的互相渗透和综合课程的建设),信息技术教育和学科课程的整合,以及外语教育同学科课程的整合(双语教学)等.
  国家《纲要》强调教学内容改革突出基础性、综合性和开放性.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及设置综合课程等.上海的二期课改强调加强各学习领域的整体设计,重视学科课程内和学科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实现课程内容的整合.整体设置了十二年一贯的体系,以内容间的相互联系和学习过程的共同特征为依据,建立了八大学习领域,即:语言文学领域、数学领域、自然科学领域、社会科学领域、技术领域、艺术领域、体育与健身领域和综合实践领域,等.
  有学者提出的“融合模式”将新课程内容的整合归纳为:整体设置各学段课程、加大综合课程的比重、在现行课程中渗透相关课程内容、以人的发展为中心设置课程,等.
  对课程结构的改革是新课改的重点之一.国家《纲要》规定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并开设选修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并设置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开设技术类课程.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上海二期课改在课程结构上强调体现基础性、整体性和选择性.规定小学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和高中以分科和综合课程相结合的形式设置课程;构建以功能型课程为主干的多维度的课程结构,即以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探究)型课程为主干的课程结构:其中,基础型课程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最基本要求,即共同基础.拓展型课程着眼于满足学生向不同方向与不同层次发展的需要以及适应社会多样化的需求,体现不同的基础;而研究(探究)型课程主要着眼于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学习.《课程方案》要求加强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基础型课程与拓展型课程及研究(探究)型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发挥其各自优势,并实现课程结构的整合.
  2.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改革
  新课程以“课程标准”取代了原来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纲要》和《课程方案》都强调,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强调应体现对不同阶段的学生的基本要求,要重视德育的渗透等.上海《课程方案》对课程结构的不同部分的课程标准分别采用了不同编制方法:基础型课程编制《学习领域课程指导纲要》和学科《课程标准》(信息科技学科为《课程指导纲要》);而拓展型课程、研究(探究)型课程和学前教育课程分别编制《课程指导纲要》和《课程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