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水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有哪些自然原因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16:18:00
红水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有哪些自然原因

红水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有哪些自然原因
红水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有哪些自然原因

红水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有哪些自然原因
红水河是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干流,上游称南盘江,发源于云南省沾益县马雄山,与北盘江汇合后始称红水河. 全长659公里,流域面积4.3万平方公里.红水河流域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盆地过度的斜坡地带,地势由西向东逐渐降低,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以山地为主,丘陵次之,平原谷地较少,山地、丘陵、石山占总面积90%.境内喀斯特地貌发育,闭合洼地、漏斗及暗河较多,石山面积大,森林覆盖率低,生态环境脆弱.境内山地旱作土以石灰岩土为主,约占耕地面积的75%左右,丘陵坡地以红壤为主,土层薄,肥力相对较低.地处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的过渡带,气候总体特点是气温高、雨量多、湿度大,年平均气温20℃左右,年降雨量1500~1800mm.
红水河流域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除部分矿产资源、道路与工程建设开发造成的局地水土流失与尾矿污染外,主要集中在喀斯特岩溶地区,表现为严重的石漠化.
由于碳酸盐岩系的抗风蚀能力强,成土过程缓慢.每形成1cm厚的风化土层长达4000~8500年,较非岩溶区慢10~80倍,这是西南岩溶山区土层浅薄、易出现石漠化的客观背景条件和基本原因.并且由于土体剖面通常缺乏过渡层,在母岩与土壤间存在软硬明显不同的界面,岩土结合力与粘着力很低,遇降雨激发极易水土流失.除下游的残峰平原外,以峰丛洼地和峰林谷地为代表的喀斯特山区地表崎岖破碎,山多坡陡,山多坡陡的地表结构加剧了斜坡体上水、土、肥的流失,某些人类活动扰动的激发下,使大片岩溶山地变成石漠化.西南岩溶山区年均降雨量多在900~1 300mm,暴雨集中在春季(约占40% )和夏季(占55%以上).春季和初夏季的暴雨正是大面积坡耕地的中耕播种季节,农作物(玉米、油菜、绿肥等)正处于幼苗阶段,疏松的坡土得不到很好的覆盖,故春季和初夏季暴雨加剧了石漠化的发展.
乱砍滥伐、滥垦滥耕、过度樵采、过度放牧等在西南山区经常发生,不少地区尤其是交通不便的偏远山区,在1990年以前普遍存在着“刀耕火种,烧山种地”的现象,对土地掠夺式经营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土地石漠化.喀斯特地区由于地表径流少,暗河漏斗发育,地形地貌复杂,难以形成流畅的排水、蓄水系统,汛期易内涝,枯期难以存蓄水源,地下水资源埋藏很深,难以利用,易旱易涝,水旱灾害频发.加上石灰岩土肥力低,干旱情况下板结,适合耕种作物种类少,农业效益低.岩溶山区是少数民族聚集区,农业人口比重大,增长快,土地负荷压力大,加上长期经济落后,人口素质低,加上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使岩溶山区陷人人口增加、经济贫困一过度开垦一土壤侵蚀性退化一石漠化扩展一经济贫困的恶性循环中.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因植被稀疏、岩石裸露,涵养水源的功能衰减,迟滞洪涝的能力明显降低.同时流域面上的土壤,由于受集中降雨的冲刷侵蚀,泥沙随地表径流入河,成为河流泥沙的主要来源.

1、植被覆盖率低
2、降水集中,多暴雨
3、土层薄
4、多低山丘陵,重力作用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