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初三化学知识制取硫酸铜晶体?现有:硫酸铜粉末,酒精灯,铁架台,三角架,石棉网,烧杯.其中硫酸铜溶液应该分别加入水和硫酸铜粉末多少才能制成饱和溶液.我现在连晶核都无法制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18:32:11
如何用初三化学知识制取硫酸铜晶体?现有:硫酸铜粉末,酒精灯,铁架台,三角架,石棉网,烧杯.其中硫酸铜溶液应该分别加入水和硫酸铜粉末多少才能制成饱和溶液.我现在连晶核都无法制得.

如何用初三化学知识制取硫酸铜晶体?现有:硫酸铜粉末,酒精灯,铁架台,三角架,石棉网,烧杯.其中硫酸铜溶液应该分别加入水和硫酸铜粉末多少才能制成饱和溶液.我现在连晶核都无法制得.
如何用初三化学知识制取硫酸铜晶体?
现有:硫酸铜粉末,酒精灯,铁架台,三角架,石棉网,烧杯.其中硫酸铜溶液应该分别加入水和硫酸铜粉末多少才能制成饱和溶液.我现在连晶核都无法制得.

如何用初三化学知识制取硫酸铜晶体?现有:硫酸铜粉末,酒精灯,铁架台,三角架,石棉网,烧杯.其中硫酸铜溶液应该分别加入水和硫酸铜粉末多少才能制成饱和溶液.我现在连晶核都无法制得.
找个烧杯装多点水,先加硫酸铜,加到不能溶解,然后加热将烧杯底部残余的硫酸铜溶解掉,自然冷却,底部会形成一些结晶,挑几个好看齐整的作为晶核,用细绳绑住,吊在饱和硫酸铜溶液里,置于阳光晒不到且通风的地方
过几天你就能弄到一颗大的硫酸铜晶体了

实验步骤
一、实验仪器、药品、材料
线圈,碗一个,硬纸片一张、硫酸铜粉末若干。
1.\x09在烧杯中放入比室温高10~20℃的水,并加入足量硫酸铜;
2.\x09用筷子搅拌,直到有少量晶体不能再溶解;
3.\x09待溶液自然冷却到比室温略高3~5℃时,把模型放入碗中;
4.\x09用硬纸片盖好,静置一夜;
5.\x09取出线圈后往烧杯中加入...

全部展开

实验步骤
一、实验仪器、药品、材料
线圈,碗一个,硬纸片一张、硫酸铜粉末若干。
1.\x09在烧杯中放入比室温高10~20℃的水,并加入足量硫酸铜;
2.\x09用筷子搅拌,直到有少量晶体不能再溶解;
3.\x09待溶液自然冷却到比室温略高3~5℃时,把模型放入碗中;
4.\x09用硬纸片盖好,静置一夜;
5.\x09取出线圈后往烧杯中加入温水,使其成为比室温高10~15℃的溶液,并补充适量硫酸铜,使其饱和;
6.\x09用硬纸片盖好,静置过夜;每天观察,重复5、6项的操作过程。 二、实验注意
1. 所用试剂必须纯净,如含有杂质就很难获得完整的晶形。
2. 控制溶液的浓度,如果溶液过浓,析晶速率太快,不易形成晶形完整的晶体;如超过饱和溶液浓度不大,结晶速率太慢,小晶体慢慢长大。制备小晶体时,用高于室温20℃~30℃的饱和溶液;以后添加的饱和溶液应是高于室温15℃~20℃的溶液,每次加入量约为原溶液的1/10,添加时要把晶体取出,等溶液温度均匀后再把晶体浸入。
3. 注意环境温度的变化,应使饱和溶液缓慢冷却,可用布或棉花把烧杯包好。白天温度较高时可把晶体取出,到晚上再放回溶液中。
4. 所用容器必须洁净,要加盖以防灰尘落入。
三、实验结论
(1)硫酸铜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通过严格控制温度的变化,有利于加快晶体的成形速率;
(2)使用铁丝作为模型,不能使硫酸铜饱和溶液结晶,因为Fe的金属活动性比Cu强,能与CuSO4反应(Fe+CuSO4=Cu+FeSO4)生成绿色的硫酸亚铁和铜;
(3)铜丝表面缠上棉线的模型,能较好地析出硫酸铜晶体:
(4)模型必须悬挂在溶液中,若模型与杯壁贴合,冷却后溶液析出的晶体将附着在线圈和杯壁之间,成形的晶体形状不规则。
(5)根据结晶原理,晶体的生长是溶质在晶核表面不断堆积的结果,对澄清的过饱和溶液,在介稳区内是不会产生晶核的,必须靠外界加入的晶种,才能使溶液中的溶质生长到晶种的表面上,而溶液中的固体杂质、微粒、尘埃、容器界面的粗糙度、容器的震动等都会诱发成核。
如果晶核“泛滥”,就无法形成大晶体。由于棉线和铜丝的表面积较大,即晶核较多;加上毛棉线和铜丝上生长的晶体,因相互堆积、相互挤压,致使晶体无法成长。相反,少量的硫酸铜细晶在溶液中分散性较好,容易形成大晶体。这一点,突出表现在了:用棉线作晶种,由于棉线表面存在着大量细小的棉纤维,形成大量的晶核,因此在棉线上“挂”了大量的、不成型的硫酸铜晶体。

收起

加到烧杯底部有不溶的硫酸铜粉末就是饱和溶液了,没有硫酸真心难做,我现在没有硫酸也只能制出晶核,长不成大晶体。

它的饱和溶液无需配制,它的溶解度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因此我们可以加热(大约10毫升)的水,再加入硫酸铜粉末并用玻璃棒不断的搅拌,待到它不再溶解时,批水倒至另一个烧杯中,让它冷却后就有一部分固体沉在下面(即硫酸铜晶体.

可以用重结晶的方法,也就是说先将其配成热的饱和溶液,然后再在室温下缓慢冷却。
具体步骤如下:
1、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再加入硫酸铜粉末,搅拌使其溶解,使其有少量沉淀,无沉淀是可补加硫酸铜粉末。
2、加热使其沸腾,使剩余的少量沉淀完全溶解,也可在补加少量硫酸铜粉末,不能有沉淀存在,要有,必须过滤掉。
3、将热的饱和溶液倒入烧杯中,室温下冷却,最好不要去动。会形成很漂...

全部展开

可以用重结晶的方法,也就是说先将其配成热的饱和溶液,然后再在室温下缓慢冷却。
具体步骤如下:
1、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再加入硫酸铜粉末,搅拌使其溶解,使其有少量沉淀,无沉淀是可补加硫酸铜粉末。
2、加热使其沸腾,使剩余的少量沉淀完全溶解,也可在补加少量硫酸铜粉末,不能有沉淀存在,要有,必须过滤掉。
3、将热的饱和溶液倒入烧杯中,室温下冷却,最好不要去动。会形成很漂亮的晶体。^ ^

收起

实验步骤
一、实验仪器、药品、材料
线圈,碗一个,硬纸片一张、硫酸铜粉末若干。
1.在烧杯中放入比室温高10~20℃的水,并加入足量硫酸铜;
2.用筷子搅拌,直到有少量晶体不能再溶解;
3.待溶液自然冷却到比室温略高3~5℃时,把模型放入碗中;
4用硬纸片盖好,静置一夜;
5.取出线圈后往烧杯中加入温水,使其成为比室温高10~15℃的溶液,...

全部展开

实验步骤
一、实验仪器、药品、材料
线圈,碗一个,硬纸片一张、硫酸铜粉末若干。
1.在烧杯中放入比室温高10~20℃的水,并加入足量硫酸铜;
2.用筷子搅拌,直到有少量晶体不能再溶解;
3.待溶液自然冷却到比室温略高3~5℃时,把模型放入碗中;
4用硬纸片盖好,静置一夜;
5.取出线圈后往烧杯中加入温水,使其成为比室温高10~15℃的溶液,并补充适量硫酸铜,使其饱和;
6.用硬纸片盖好,静置过夜;每天观察,重复5、6项的操作过程。 二、实验注意
1. 所用试剂必须纯净,如含有杂质就很难获得完整的晶形。
2. 控制溶液的浓度,如果溶液过浓,析晶速率太快,不易形成晶形完整的晶体;如超过饱和溶液浓度不大,结晶速率太慢,小晶体慢慢长大。制备小晶体时,用高于室温20℃~30℃的饱和溶液;以后添加的饱和溶液应是高于室温15℃~20℃的溶液,每次加入量约为原溶液的1/10,添加时要把晶体取出,等溶液温度均匀后再把晶体浸入。
3. 注意环境温度的变化,应使饱和溶液缓慢冷却,可用布或棉花把烧杯包好。白天温度较高时可把晶体取出,到晚上再放回溶液中。
4. 所用容器必须洁净,要加盖以防灰尘落入。
三、实验结论
(1)硫酸铜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通过严格控制温度的变化,有利于加快晶体的成形速率;
(3)铜丝表面缠上棉线的模型,能较好地析出硫酸铜晶体:
(4)模型必须悬挂在溶液中,若模型与杯壁贴合,冷却后溶液析出的晶体将附着在线圈和杯壁之间,成形的晶体形状不规则。
(5)根据结晶原理,晶体的生长是溶质在晶核表面不断堆积的结果,对澄清的过饱和溶液,在介稳区内是不会产生晶核的,必须靠外界加入的晶种,才能使溶液中的溶质生长到晶种的表面上,而溶液中的固体杂质、微粒、尘埃、容器界面的粗糙度、容器的震动等都会诱发成核。
如果晶核“泛滥”,就无法形成大晶体。由于棉线和铜丝的表面积较大,即晶核较多;加上毛棉线和铜丝上生长的晶体,因相互堆积、相互挤压,致使晶体无法成长。相反,少量的硫酸铜细晶在溶液中分散性较好,容易形成大晶体。这一点,突出表现在了:用棉线作晶种,由于棉线表面存在着大量细小的棉纤维,形成大量的晶核,因此在棉线上附着了大量的、不成型的硫酸铜晶体。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