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怎样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16:02:21
什么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怎样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什么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怎样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什么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怎样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什么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怎样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1资源节约型社会 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从国情出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这是节约资源、提高效益的根本所在.其中要着重考虑建设合理的资源价格体系,用价格杠杆调节资源的利用.如,目前不合理的水价是阻碍水资源基础产业深化改革的重要因素,不合理的水价导致了水资源的大量浪费,使与水相关产业的经营发展面临严重困难;同时,水价体系的不合理也是造成水污染严重的原因之一. 资源节约型社会
  完善产权制度
  只有明晰了资源的产权,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资源的效益,做到物尽其用,使资源的损失浪费降到最低限度.既应明晰自然资源的产权,优化自然资源配置,节约自然资源,使自然资源利用率达到最高;又应保护知识产权,提高人们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资源节约型技术的积极性.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应用技术,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加快节能技术开发和推广,目前应重点支持一批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技术开发、技术改造项目,加快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重点推广节油代油、洁净煤和节电、节水技术.大力研究和开发利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核能以及生物能等“绿色能源”的新技术和新工艺.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相协调,在全社会提倡绿色生产方式和文明消费,倡导低投入、高产出、少排污、可循环的生产模式,大力开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为此,应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鼓励和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可持续发展.
  制订开发和利用规划
  重点编制节电、节水、节油、资源综合利用等专项中长期规划,为工业节水、能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发展、墙体材料革新、散装水泥和环保产业发展提出明确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发展方向和政策措施.
  发展循环经济
  加快制定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明确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思路、目标、步骤和政策措施,用以指导全国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强化政策导向,坚持鼓励与限制相结合;加快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和相关技术体系,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和技术支撑.
  加强法制建设
  加强环境资源、粮食资源、水资源及各种主要矿产资源保护法的制定和完善;制定反对浪费的法律法规,为惩罚严重破坏环境资源者和严重浪费资源者提供法律依据;完善产权法律制度,规范和理顺产权关系,保护各种产权权益,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完善产品质量和市场交易法律法规,严厉打击坑蒙拐骗以及制假售假行为,规范市场交易,减少资源损失.
  2 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全社会都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反过来,良好的环境也会促进生产、改善生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准则,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十六届五中全会明 环境友好型社会主题宣传活动
  确提出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借鉴国际先进发展理念,着力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资源环境保障能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核心目标则是将生产和消费活动规制在生态承载力、环境容量限度之内,通过生态环境要素的质态变化形成对生产和消费活动进入有效调控的关键性反馈机制,特别是通过分析代谢废物流的产生和排放机理与途径,对生产和消费全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并采取多种措施降低污染产生量、实现污染无害化,最终降低社会经济系统对生态环境系统的不利影响.
  建设途径:
  环境友好型经济发展模式是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核心.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活动的组织方式决定了经济基础,进一步决定了上层建筑.所以,经济发展模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社会发展形态的性质和方向.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以对自然资源的过度索取和以牺牲环境容量为代价来获得财富数量的增长,表现出典型的高消耗、低效益和高污染排放特征.因此,环境友好型经济发展模式的 环境优美的黄河湿地
  首要任务是实现低资源能源消耗、高经济效益、低污染排放和生态破坏,也就是说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绿色的政治制度保障.这里的绿色政治制度内容至少应包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全面的政绩观和环境与经济综合决策机制等三个方面.它们是保证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最高制度保障.只有这些基本制度建立和落实好了,政府才可能进一步制定和切实实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绿色政绩考核制度、绿色贸易政策和绿色财税金融政策等环境友好型的管理制度和政策.绿色政治制度既要依靠绿色的政治家及其政府,更要凭借公众的绿色力量,实行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在发达国家,公众既是上世纪传统环保运动的发起者,也是当今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决策者和建设者. 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是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价值基础.要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先建立超越传统工业文明的生态文明,使人类在经济、科技、法律、伦理以及政治等领域建立起一种追求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对环境友好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并以生态规律来改革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绿色科技是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技术支撑.人类科技发展史充满了对抗自然和征服自然的思维,已有的科技极大地延伸和丰富了人类占有和掠夺自然的能力,加剧了人类对自然的不合理利用,导致了自然界对人类报复性的反应.换句话说,环境危机具有一定的技术内涵,即人类误用技术或无节制的利用技术导致环境问题的产生和恶化.环境友好型社会需要突破传统的科技进步的逻辑思维方式,科技进步的新思维应着眼和立足于人与自然的共生和共存,而不是对抗和征服.传统工业文明科技指向了稀缺、污染、不可持续的资源范围,而绿色科技应该是指向丰裕、清洁、可持续利用的资源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