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体液化”是什么意思?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1 07:25:03
“土体液化”是什么意思?

“土体液化”是什么意思?
“土体液化”是什么意思?

“土体液化”是什么意思?
土的液化机理
松散的砂土和粉土,在地下水的作用之下达到饱和状态.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土体受到震动,会有变得更紧密的趋势,这种趋于紧密的作用使孔隙水压力骤然上升,而在这短暂的震动过程中,骤然上升的孔隙水压力来不及消散,这就使原来由土颗粒间接触点传递的压力(有效压力)减小,当有效压力完全消失时,土层会完全丧失抗剪强度和承载能力,变成像液体一样,这就是土的液化现象.
由此可见,发生液化现象,土质多是松散的砂土和粉土,而且受到震动和水的作用.

是指土地对水份有强烈的吸附性,土壤颗粒高分散性,土体含水量过高导致土地像水一样能流动。

液化土形成的原因
1.土的液化机理
松散的砂土和粉土,在地下水的作用之下达到饱和状态。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土体受到震动,会有变得更紧密的趋势,这种趋于紧密的作用使孔隙水压力骤然上升,而在这短暂的震动过程中,骤然上升的孔隙水压力来不及消散,这就使原来由土颗粒间接触点传递的压力(有效压力)减小,当有效压力完全消失时,土层会完全丧失抗剪强度和承载能力,变成像液体一样,这就是土的液化现象。...

全部展开

液化土形成的原因
1.土的液化机理
松散的砂土和粉土,在地下水的作用之下达到饱和状态。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土体受到震动,会有变得更紧密的趋势,这种趋于紧密的作用使孔隙水压力骤然上升,而在这短暂的震动过程中,骤然上升的孔隙水压力来不及消散,这就使原来由土颗粒间接触点传递的压力(有效压力)减小,当有效压力完全消失时,土层会完全丧失抗剪强度和承载能力,变成像液体一样,这就是土的液化现象。
由此可见,发生液化现象,土质多是松散的砂土和粉土,而且受到震动和水的作用。
2.液化的条件
(1)地质条件
黄淮冲积平原为历史上黄河泛滥泥沙沉积形成。从两千多年前的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127;,黄河第一次大改道南徒,到入宋以后,夏秋霖潦,&127;黄河多次泛滥成灾。&127;而后,1077年的澶州曹村大决口和1855年的兰考城北黄河大决口,&127;使徐州平地积沙8~10米,这几层土都处于松散状态,&127;标准贯入度试验N值只有3~5击/0.3米,形成了沿线液化土层的基本条件。
(2)地下水的作用
砂土和粉土只有在饱和状态才会产生液化,而松散的砂土和粉土,在地下水位以下时才能达到饱和状态。因此,地下水的作用和地下水位的高低是影响液化的重要条件。
在7度地震区域,地下水位高于6m,地震时容易发生液化。徐州地区地下水丰富,地下水埋深只有0.5~1.5m,这就具备了液化形成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3)外力的作用
饱和的砂土和粉土在外力如地震的作用下,抗剪强度很快丧失。砂土的抗剪强度τ可用下式表示:
τ=(σ-U)tgΦ
式中σ为剪切面上外力作用下的法向应力,&127;U为剪切面上孔隙水压力,Φ为土的内摩擦角。
地震时,土体受到强烈的震动,孔隙水压力U急剧增高,当U与总法向力σ相等时,土体抗剪强度τ=0,地基失去承载力。
地震烈度愈高的地区,地面震动愈强烈,土层就愈容易液化。一般在6度以下的地区,液化现象很少发生,但在7度以上的地区,当地面加速度超过0.13g时才发生液化。当地面加速度为0.16g时,液化就相当普遍了。
连徐路西段为7度地震设防区域,具备了地基液化的外在条件。
3.地基液化的影响因素及液化的判别
地基土体液化在具备上述基本条件的情况下,还与地质年代、土颗粒粒径、土的密实度等因素有关,土是否液化还需要根据多项指标来综合分析判断。当符合下列因素之一时可不考虑液化影响。
(1)地质年代
年代久远的沉积土,经过长时期的固结作用和地震的影响,土的密实程度增大,从而形成胶结紧密的结构。地质年代愈久,土层的固结度、密实度和结构性也就愈好,液化的可能性就愈小。调查表明,地质年代在第四纪晚更新世(Q3)以前的饱和土不会发生液化。
也就是说,该路段只有Q4地质年代的土层才具有可液化性。
(2)土颗粒径和粘粒含量
土颗粒愈细愈容易液化,当土的平均粒径在0.1mm时,抗液化的能力最差。土层中粘粒(粒径小于0.005mm的颗粒)&127;增加,土的粘聚力增大,从而抵抗液化的能力增强。当粘粒含量超过10%时,7度地震不会引起土体液化。
土的粘性可用塑性指数Ip来定量分析,当土的塑指Ip≤10时,土体可液化性大,&127;该路段表层30~50cm以下至8~10间的土层,塑指Ip一般在9.5~10之间,证明其具有可液化性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