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和太阳的关系知道不.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2 01:10:08
地球和太阳的关系知道不.

地球和太阳的关系知道不.
地球和太阳的关系
知道不.

地球和太阳的关系知道不.
地球: 地球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为第三颗.它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但它在许多方面却都是独一无二的.譬如,它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表面大部分被水覆盖的行星,也是目前所知唯一一颗有生命存在的星球.它的大气圈里有氧气,它的地质活动的激烈程度在九大行星中也是首屈一指的.
形成原始地球的物质主要是氢和氦,它们约占总质量的98%.此外,还有固体尘埃和太阳早期收缩演化阶段抛出的物质.在地球的形成过程中,由于物质的分化作用,不断有轻物质随氢和氦等挥发性物质分离出来,并被太阳光压和太阳抛出的物质带到太阳系的外部,因此,只有重物质或土物质凝聚起来逐渐形成了原始的地球,并演化为今天的地球.
当太阳光照在地球上时,在太空中我们看到一个蔚蓝色的球体.距太阳大约有 150000000 公里.地球每 365.256 天绕太阳运行一圈,每 23.9345 小时自转一圈.它的直径为5000公里,只比金星大了一百多公里.人们梦想能在太空中旅行,能欣赏宇宙的奇观.而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都是太空旅行者.我们的宇宙飞船是地球,飞行速度是每小时 108000 公里.
地球内部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大部分.地壳厚约30km,地幔厚约2840km,地核厚约3500km.每一部分又可细分.地核可分为外部液态地核和内部固态地核,地幔可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壳则可分为海洋地壳和大陆地壳.

地球只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有人认为小行星 3753 (1986 TO) 是地球的另一个卫星,但事实上尽管它与地球的轨道有很复杂的关系,但还不能称之为卫星,最多只能叫它地球的“伙伴”.由于月球的内部构造已经固化,它的地质活动非常不活跃.
关于月球的幻想和神话自从人类有历史起就一直延绵不绝.但一直到现代,月球的成因仍然是个谜.有人认为它是与地球从同一块星际物质中形成的,而有的人认为它是地球在遭到另一不明大天体撞击后产生的碎片重新聚合形成的.但不管怎么说,月球毕竟是离我们最近的天体.它对人类有着不可取代的意义.
、 太阳概况
是巨大炽热的气体球
直径:139万千米
质量:1.989×1030 千克
年龄:约46亿年
太阳的形成:太阳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的恒星.根据恒星演化理论,太阳与其他大多数恒星一样,是从一团星际气体云中诞成的.这团气体云存在于约四十六亿年前,位于银河系的盘状结构中,离中心约25亿亿公里.其体积约为现在太阳的500万倍,主要成份是氢分子.这就是“太阳星云”.经历四十多万年的收缩凝聚,星云中心诞生了一颗恒星,它就是太阳.
太阳的结构: 组成太阳的物质大多是些普通的气体,其中氢约占71%, 氦约占27%, 其它元素占2%.太阳内部从里到外,由产能核心区、辐射区和对流区三个层次组成.光热的能源——氢聚变为氦的热核反应,就在产能核心区中进行,能量通过辐射、对流等方式传到太阳表层,最后主要表现为从太阳表层发出的太阳辐射.太阳表层习惯称谓为“太阳大气”,由里向外,它又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光球只是太阳表面极薄的一层,厚度只有500公里,太阳的直径就是根据这个圆面定出来的.光球的平均温度约为6000摄氏度,太阳的光辉基本上是从这里发射出来的.正是这层很薄的气层,挡住了人们的视线,使人们难以看清太阳内部的奥秘.
色球是太阳大气的中间层,平均厚度为2000公里,它的密度比光球还要稀薄,几乎是完全透明的,色球的温度高达几千至几万度,但色球发出的光只有光球层的几千分之一,平时我们无法直接看到它,只有在日全食时或用色球望远镜观测才能看到.当发生日全食,即太阳光球被月球完全遮掩时,在暗黑月轮的边缘可以看到一钩纤细如眉的红光,这就是太阳色球的光辉.
日冕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厚度达几百万公里以上.这层的大气更为稀薄,大约只有地球地面大气的一万亿分之一.日冕发光比色球还要微弱得多,我们平时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它.只有当日全食发生时,才能在暗黑月轮的四周看到大范围延伸的银色光辉,这就是日冕层.
日冕温度极高,有100摄氏度.在这样的高温下,氢、氦等原子早已被电离成带正电的质子、氦原子核和带负电的自由电子等.这些带电粒子的运动速度极快,以致不断有带电的自由粒子挣脱太阳引力的束缚而奔向太阳系空间.如此形成的带电粒子流,人们称为“太阳风”.
日冕层的形状和大小与太阳黑子活动有密切的关系.在太阳黑子活动剧烈的年份,日冕呈圆形,而且伸展得很员;在太阳黑子活动微弱的年份,日冕呈扁长形.
在色球上还能够看到许多腾起的火焰,这就是天文上所谓的“日珥”.日珥是迅速变化着的活动现象,一次完成的日珥过程一般为几十分钟.同时,日珥的形状也可说是千姿百态,有的如浮云如雾,有时好似一弯拱桥,也有的酷似团团草从,真是不胜枚举.
太阳黑子实际上是太阳表面一种炽热气体的巨大旋涡.亮度低于周围的光球,看上去像一些深暗色的斑点.
太阳也在自转,它的自转周期在日面赤道带约为25天,愈近两极愈长,在两极区约为35天.
太阳内部的这种核聚变反应有没有终结的一天?
太阳通过热核聚变,靠燃烧集中于它核心处的大量氢气而发光,平均每秒钟要消耗掉600万吨氢气.就这样再燃烧50亿年以后,太阳将耗尽它的氢气储备,然后核区收缩,核反应将扩展发生到外部,那时它的温度可高达1亿多度,导致氦聚变的发生.以后太阳会极度膨胀,进入所谓"红巨星"阶段,它的光亮度将增至如今的100倍,并把靠它最近的行星如水星、金星吞噬掉,地球也会被"烤焦",生命将无法继续生存.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会越来越快地耗尽它的全部核能燃料,步入风烛残年,随之塌缩成一颗黯淡的白矮星.在这种白矮星上,一块火柴盒大小的物质就可达1吨左右.白矮星没有核反应,它是恒星核反应结束以后留下的残骸,依靠收缩自己的体积来继续辐射出微弱的能量,最后,太阳将成为一个无光无热的"褐矮星",消逝在茫茫的宇宙深处,结束它辉煌而平凡的一生. 当太阳消亡之时,地球早已经不复存在,那么人类怎么办呢?其实这完全不必担心.人类的文明史不过才5000年左右,科学技术水平已经发达到了现在这个地步.50亿年是5000年的100万倍,谁能想象那时的人类科学技术水平会发展到何种程度呢?也许到那时,进化了的人类通过星际航行,业已在遥远的银河系的另一处建起了自己美好的新家园.谁又能说这是不可能的事呢?
2、太阳系九大行星:
太阳系是四十六亿年前伴随着太阳的形成而形成的.太阳星云由于自身引力的作用而逐渐凝聚,渐渐形成了一个由多个天体按一定规律排列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系的成员包括一颗恒星、九大行星、至少六十三颗卫星、约一百万颗小行星、无数的彗星和星际物质等.太阳系九大行星,从下到上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教课书25页为太阳系九大行星与太阳的大小比较图.
在太阳光照射下,能看到九颗行星几乎在同一平面上绕太阳旋转,其中最大的是木星,最奇特的是土星,最美丽的是地球.离太阳近的四颗行星——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称为类地行星;木星、土星称巨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称为远日行星.光从太阳传到地球大约需要分钟,传到冥王星大约要5.5个小时.冥王星的轨道并非太阳系的边缘,在这之外,还存在大量气体、尘埃等物质,太阳系的半径可达3.4光年.
地 球
人们已经知道,地球是浩瀚的宇宙群星中极普通的一颗,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球已经是一个46亿岁的老寿星了,她起源于原始太阳星云.地球形
成时温度比较低,也没有分层结构.后来由于陨石轰击、放射性衰变发热和地球的内部重力收缩,才使地球温度逐渐增加.人造卫星所拍摄的地球全身照,更清楚地向世人展示出她是一个蓝白相间的圆球.其实,地球是一个赤道略微隆起,两极略为扁平的 球体.她的平均赤道半径为6378.14公里,比极半径长21公里,乘时速为2500公里的超音速飞机,绕地球赤道飞行一圈要用16小时.地球的质量约为60亿亿吨,平均密度约为每立方厘米5.52克.地球表面
有7/10以上为蓝色的海洋所覆盖,而剩下3/10的陆地上还有星罗棋布、纵横交错的江河湖泊.从太空看,地球是一个美丽的、蔚蓝色的星球.据测算,
假设地球表面是个光滑球面的话,那么包围地表的水足有2700多米厚.地球的内部结构可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厚度不一,平均厚度为地
球平均密度的一半.地壳是由地球内部物质通过火山活动和造山运动形成的;地壳的上层为花岗岩,下 层为玄武岩层.
地球存在磁场.空间探测发现,太阳连续不断地发射离子流,这被称为太阳风.太阳风把地球的磁场压缩在一个固定的区域里,这个区域就叫做磁
层.磁层的范围象一个头朝太阳的蛋形,地球的磁力线被压在“壳”内.在被着太阳的一面,壳拉长,尾端呈开放状,磁力线好象随风飘逸的秀发向外
延伸到几百个地球半径的地方.地球就象一只陀螺,沿着自转轴自西向东不停地旋转着.她的自转周期为23小时56分4秒平太阳时,约等于24小时.同时,地球还围绕太阳公转,她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轨道的半长径为149597870公里.公转一周要365.25天,为一年.地球的公转的速 度约为每秒30公里,这几乎是火车速度的1000倍.地球是一个斜着身子的“旅行家”,她在围绕太阳公转时,自转轴始终指向天球的北极.地球的赤道面与她的公转轨道平面斜交,其夹角为23度27分,正是这个原因,太阳光直射在地球上的位置产生了规律性变化,来往移动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往返一次,两次越过赤道.这样,就产生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地球上的空气、水和适宜的温度,是形成生命的前提条件.人类在此产生,并创造了地球文明,但文明的进步又使我们不断向地球索取更多的资源,使得地球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耕地大量减少,森林逐渐消失,环境污染,荒漠扩大,能源匮乏气候恶化,一些动植物濒临灭绝,我们的地球越来越不象样子了!现在人类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在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不懈努力.毕竟,地球是我们全人类的,而且地球只有一个!

太阳概说


对于人类来说,光辉的太阳无疑是宇宙中最重要的天体.万物生长靠太阳,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可能有姿态万千的生命现象,当然也不会孕育出作为智慧生物的人类.太阳给人们以光明和温暖,它带来了日夜和季节的更替,左右着地球冷暖的变化,为地球生命提供了各种形式的能源.人们热爱太阳,崇拜太阳,赞美太阳,把太阳看作是光明和生命的象征.
太阳在人类生活中是如此的重要,以致人们一直对它顶礼膜拜.中华民族的先民把自己的祖先炎帝尊为太阳神.印度人认为,当第一道阳光照射到恒河时,世界才开始有了万物.而在希腊神话中,太阳神被称为“阿波罗”.他是天神宙斯的儿子,他高大英俊,多才多艺,同时还是光明之神、医药之神、文艺之神、音乐之神、预言之神.他右手握着七弦琴,左手托着象征太阳的金球.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它的亮度、大小和物质密度都属于中等,按半径和温度归类应属G2型矮星.它位于银河系的对称平面附近,距离银河系中心约26000光年,在银道面以北约26光年, 它一方面绕着银心以每秒250公里的速度旋转,另一方面又相对于周围恒星以每秒19.7公里的速度朝着织女星附近方向运动.它有磁场和自转.它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天体,并包含了太阳系99.8%的质量.需要109个地球才能填满太阳的横截面,而它的内部则能容纳超过130万个地球.
太阳从中心向外可分为核反应区、辐射层、对流层和太阳大气层.组成太阳大气的物质大多是些普通的气体,其中氢约占71%, 氦约占27%, 其它元素占2%.太阳的大气层,像地球的大气层一样,可按不同的高度和不同的性质分成各个圈层:可见的明亮表面称为光球;光球之上是5000公里厚的内层大气,称为色球层;在色球之上是极其稀薄的高温日冕,其范围可延伸到地球甚至更远的地方.
太阳是我们唯一能观测到表面细节的恒星.我们平常看到的太阳表面,是太阳大气的最底层,温度约是6000摄氏度.它是不透明的,因此我们不能直接看见太阳内部的结构.但是,天文学家根据物理理论和对太阳表面各种现象的研究,建立了太阳内部结构和物理状态的模型.这一模型也已经被对于其他恒星的研究所证实,至少在大的方面,是可信的.
太阳的活动来源于其核心部分.太阳的核心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压力超过地球的340亿倍.在这里发生着核聚变.聚变导致四个质子或氢原子产生一个阿尔法粒子或氦原子核.阿尔法粒子的质量比四个质子小0.7%,剩余的质量转化成了能量并被释放至太阳的表面,并通过对流过程散发出光和热.太阳核心的能量需要通过几百万年才能到达它的表面.每秒钟有七亿吨的氢被转化成氦.在这过程中,约有五百万吨的净能量被释放,因此使太阳能够发光.
太阳的年龄约为46亿年,它还可以继续燃烧约50亿年.在其存在的最后阶段,太阳中的氦将转变成重元素,太阳的体积也将开始不断膨胀,直至将地球吞没.在经过一亿年的红巨星阶段后,太阳将突然坍缩成一颗白矮星——所有恒星存在的最后阶段.再经历几万亿年,它将最终完全冷却.
天文上太阳的符号是⊙,它象征着宇宙之卵,是生命的源泉.


太阳

太阳的质量相当于地球质量的33万多倍,体积为地球的130万多倍,半径约为70万公里,是地球的109倍多.虽然如此,她在宇宙中也只是一个普通的恒星.
太阳的内部,从里向外,由核反映区、辐射区、对流区三个层次组成.这些都是看不见的,它们的性质主要靠间接的理论计算来确定.核反应区位于太阳的中心,体积相当小,其半径只占太阳半径的1/4.然而,这里却集中了一半以上的太阳质量.太阳所发出的能量的99%是由此产生的.核反应区的温度约为1500万度,压力约为2500亿个大气压.极高的温度和极大的压力,破坏了物质的原子结构,发生了氢聚变为氦的热核反应:每4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氦原子核,在这个过程中释放出巨大的能量.热能通过辐射、对流等形式传播到太阳表面,它的表面温度为6000摄氏度.
核反应区的外面是辐射区,它的范围从1/4太阳半径延伸到4/5太阳半径.太阳核心产生的能量通过这个区域辐射出来.能量由核反应区发射出来时,其形式是高能γ射线,然后光子的能量降为x射线,再往外光子能量进一步减小,变成远紫外线、紫外线、可见光以及其他形式的辐射.到了辐射区以外的对流区,能量主要靠对流的形式向外传播.
我们能直接观测到的太阳,是太阳的大气层.它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各层次的物理性质有显著不同.
光球层是我们实际看到的太阳圆面,它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圆周界限,平常所说的太阳半径就是按照这个界限确定的,光球层仅厚500公里.
在地球上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可看到在整个光球表面分布着极不稳定的斑斑点点,很像一颗颗米粒,所以,天文学家称其为“米粒”组织.“米粒”组织是光球上最明显的现象,估计总数达400万颗.“米粒”越亮,它的直径就越大,其平均寿命约为5至10分钟.除米粒组织外,在光球活动区还分布着太阳黑子和光斑,偶而还会出现白光耀斑.
光球层之外是色球层,其厚度约8000公里.色球层温度分布反常,从光球顶部的4300度猛增到色球顶部的几万度.平时,色球完全淹没在蓝天之中.只有在日全食的短暂时刻内,我们才能看到太阳圆面边缘处一钩细如娥眉的明亮红光.
如果对色球边缘进行仔细观测,你会发现在色球边缘有许多针状物.针状物在色球的中部开始形成,其喷射高度可达1万公里.估计太阳上这种针状物约25万个.针状物实际是向上喷发的气团,平均寿命约为5分钟.在色球层表面还可以看到网状结构组织,色球层具有针状物和网状组织,说明了色球层的任何区域都是不均匀的.在色球上还可以看到许多腾起的火焰,这就是天文学上所说的“日珥”.
日珥一般情况下不能被直接观察到,只有在日全食时,或借用专用仪器才能看到.日珥又可分为宁静日珥、活动日珥和爆发日珥.日珥的形状有喷泉形、弯弓形、树形、云形、流烟性等等.这些复杂形态,是由于日珥的物理条件不同造成的,并不涉及它的化学成分.它的运动方向四面八方都有.日珥的数目与面积都与11年的太阳活动周期有关,随着太阳黑子的相对数(H)而变化.
日冕是太阳大气最外面的一层.“冕”就是帽子的意思.日冕确实像太阳头上的一顶礼帽,日冕很厚,甚至可以认为没有边界,广义的日冕可以一直延伸到包括地球在内的空间区域.日冕是一层很稀薄的、完全电离的气体层.它的温度极高,但它发光的本领却很弱,还不到太阳表面的几百万分之一.所以只有出现日全食,太阳表面的光被月球遮住,我们才能用肉眼看见太阳四周闪耀着柔和光芒的日冕层.
日冕内部温度高达100万度,但它离太阳表面较远,受到的引力较小,高温使高能带电粒子向外运动,速度可达每秒350公里以上.高能带电粒子飞逸到行星际空间,好像是太阳吹出来的一股“风”,所以叫做“太阳风”.太阳活动平繁时,太阳风的强度和速度都变大.
另外,空间探测还发现,在日冕的一些特殊位置上,出现有基本上不辐射的空白区,称为冕洞.冕洞是太阳上寿命很长的一种物理现像,通常存在几个月到一年,冕洞本身的密度只及周围的1/4,温度只有它的一半.
太阳存在自转,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但各部分转动快慢不一,太阳表面赤道部分转动最快,纬度越高,自转越慢.在太阳日面纬度17度处太阳的自转周期是25.38日,称为太阳的恒星周期.太阳不但自西向东自转,而且还率领整个太阳系以每秒250公里的速度绕银河系中心公转,公转一周约用2.5亿年.另外,太阳还带着整个太阳系以每秒19.7公里的速度,朝着武仙座的方向运动,天文学上称之为本动.
太阳还有许多丰富多采的活动现象.各种太阳活动之间,以及太阳活动和太阳磁场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太阳活动每11年有一次高潮期.
太阳黑子是经常出现在日面光球层的暗黑斑点,是一种典型的太阳活动现象.我过《汉书·五行至》就记载了公元前28年出现的太阳大黑子情况,这是中国史书中的第一条黑子记录.太阳黑子的结构很复杂,而且形态各异,“黑”上因为它的温度比光球表面温度大约低1400度左右.黑子的中心是它最黑的部分,称为本影.在本影边缘环绕着一圈淡灰色的边界,称为半影.黑子是成群出现的,大黑子群通常是由几十个大小不等的黑子组成,黑子越大,寿命越长.大黑子可以生存几个月,小黑子的寿命只有几天或几个小时.至于它的形成,天文学家只能概括地说它们与太阳磁场有关.日面上的黑子时多时少,不断地移动和变化,但也遵循11年周期的变化规律.而且,黑子的出现区集中在太阳赤道两侧南北纬度5度到15度的范围内.
黑子是太阳活动最明显的标志之一,太阳黑子最多的年份叫做太阳活动极大年,最少的年份叫做太阳活动极小年.
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太阳时,在光球层的边缘会出现明亮的斑点,这是光斑.它通常与黑子相伴而生,平均寿命只有半个小时.光斑具有同黑子类似的分布规律,比黑子带略宽,多出现在日面的东西边缘.目前对光斑情况的了解还远不及太阳黑子那样详细.色球层的某些区域在短时间内有突然增亮的现象,天文学把这定义为耀斑,也叫太阳色球爆发.在几分钟到十几分钟内,耀斑爆发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能量之大相当与上亿枚百吨级氢弹爆炸所发出的能量.爆发还会发出大量的紫外线、X射线以及高能带电粒子.它们到达地球附近时,会扰乱地球磁场,破坏电离层、从而严重干扰地面无线电通讯.耀斑还上航天飞机的天敌,强辐射和高能粒子流对宇航员和电子仪表都是严重威胁.
地球的极光现象是因为太阳活动所发射的带点粒子闯入地球两极的磁场,与地球大气中的原子和分子相碰撞而产生的.太阳活动越激烈,极光现象越频繁.而且每年极光出现的日数与太阳黑子的年平均数也对应得很好.太阳活动还会严重干扰地球大气中的电离层.近年来,人们又在深入探讨太阳活动与地震、火山爆发、旱涝灾害的关系.准确预报太阳活动已成为当今社会的迫切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