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廉洁人物的故事贴近校园,立意深远,200—300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9 08:02:07
史上廉洁人物的故事贴近校园,立意深远,200—300字

史上廉洁人物的故事贴近校园,立意深远,200—300字
史上廉洁人物的故事
贴近校园,立意深远,200—300字

史上廉洁人物的故事贴近校园,立意深远,200—300字
中国历史上十位千古敬仰的杰出将领.
?一.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东安(今山东惠民)人.大约生于公元前6世纪末,死于公元前5世纪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军事家,同时也是世界级的大军事家.
二.白起,一生领兵打仗无数,共歼灭六国军队一百余万.攻六国城池大小七十余座,奇迹是在那个战火连天的岁月,一生从来没有打过败仗,(各种历史资料表明的确一次也没败过)并且经常以少胜多.既是高超的战术家又是高明的战略家.其指挥的战争的规模之大,战斗之残酷后世鲜有能比者!
三.吴起,生年不详,死于公元前381年.卫国左氏(今山东省曹县北)人,是战国前期著名的军事家. 吴起在政治、指导战争诸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把这些经验深化为军事理论.著有《吴起兵法》48篇,大部已经失传,现在保存下来的有《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变化》《励士》6篇.
四.李牧,(?-公元前二二八年),战国末期赵国著名军事将领. 综观李牧的军事生涯,非常善于运用谋略,从心理上把握对方,控制对方,取得最理想的军事态势.面对复杂的军事对抗,能恰到好处的使用军事战术,达到战役目的,实为不可多得的一代名将.
五 孙膑,战国时期杰出的军事理论家和军事指挥家,齐国人,在一次赛马中,助田忌赢了国君,才华初露,被齐威王封为军师.当时齐国的主要对手是魏国,公元前354年,庞涓率魏兵围攻越国都城邯郸,第二年越军无力支持,救授于齐.齐军采用孙膑的建议,没有直接救援邯郸,而是乘虚而入,进攻魏国国都大梁,魏军只好放弃邯郸,回救大梁.在魏军回国途经桂陵时,遭到守侯多时的齐军攻击,大败.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围魏救赵”,作为攻其必救、以逸待劳的著名战例,它一直受到军事家的推崇.公元前342年,魏军在庞涓的带领下,又进攻韩国,韩国向齐求救.齐军依照孙膑的计策,待两国交战多时兵力衰竭时,又一次猛捣魏都大梁.魏军撤围回国,与国内驻军合力夹击齐军.在孙膑的指挥下,齐国运用“减灶诱敌”的方法,在东撤路子上丢盔卸甲,逐日减灶.庞涓看到这种情景,错以为齐军已溃不成军,“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在诱敌深入到齐国境内马陵时,齐军利用有利地形,设下埋伏,等魏军一到,万箭齐发.这一战股,使魏军死伤残重,庞涓兵败自杀,齐国又一次强盛起来.后来,孙膑和他的弟子们一道对自己的作战经验进行了总结,写成了伟大 的军事著作《孙膑兵法》.
六.乐毅,生卒年不详,活动年代约在燕昭王(公元前312年至前279年)燕惠王(公元前278年至前272年)年间.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中山人,魏将乐羊的后裔.公元前284年乐毅率军伐齐,连下齐70余城.后卒于赵.
七.韩信,(?~前196),汉初军事家.淮阴(今属江苏)人.自幼熟读兵书,怀安邦定国之抱负.因家境贫寒,常食不裹腹.曾受乡间流氓欺凌而受跨下之辱.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始投项梁,继随楚霸王项羽,但不受项羽重用.后又投奔汉王刘邦.初始刘邦看不起貌不惊人,曾受跨下之辱的韩信,经丞相萧何力荐,才始拜韩信为大将. 韩信拜将不久,即率军沿南郑故道东出陈仓,一举拿下了关中地区,使刘邦得以还定三秦.第二年,出函谷关,将兵锋逼至楚都彭城.韩信率兵数万,开辟外线战场.破魏之战,针对魏军部署,佯作正面渡河之势,暗从侧后偷渡,攻其不备,俘获魏王豹.井陉之战,背水为阵,使将士死地求生,人自为战,以一万之众大破二十万赵军.淮水之战,借助河水,分割楚军,将齐、楚联军各个击灭.攻占齐地后,韩信被封为齐王.
公元前202年春,楚汉两军在垓下(今安徽灵璧南)展开决战,韩信独当中军,他先令两翼部队对楚军实行侧击,再令中军推进,很快完成了合围.入夜,韩信令汉军四面唱起楚歌,终使楚军丧失斗志,被汉军一举聚歼于亥下.项羽眼见大势已去,慷慨自刎于乌江边.楚汉战争以汉王刘邦夺得天下而告终.
韩信熟谙兵法,战功卓著,为汉王朝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其用兵之道,为后世兵家所推崇.刘邦虽用韩信而心存疑忌,故在项羽败亡后,即夺其兵权,徙为楚王,继又黜为淮阴侯,软禁于刘邦身边.在这一段索寞的日子里,他与张良一起整理了先秦以来的兵书,共得一百八十二家,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兵书整理,为我国军事学术研究奠定了科学的基楚.公元前196年,吕后诱韩信至长乐宫的钟室,以谋反罪名杀之.一代名将,死非其所,实堪哀伤. 八.卫青, 卫青(?~公元前106)西汉著名将领.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字仲卿 .系县吏郑季与平阳侯府中婢女卫氏的私生子.幼为家奴,饱尝酸辛,及长,为侯府骑士.
十.赵云,三国时期著名的将领.武艺绝伦,作战所向披靡,英勇无敌.赵云是我国历史上继霸王项羽之后,另一个可以依靠绝对的勇力决定战场胜负的人物.然而赵云军事才能又非常突出,在关键时
参考资料
http://tieba.baidu.com/f?kz=119498515
周恩来总理对待个人生活
在人们的印象中,周恩来总是那样衣冠楚楚,风度翩翩.殊不知,他仅有的几套料子服装,大都穿了几十年,有的破损了,精心织补后继续穿.1963年,他出访亚欧14国,到了开罗,他换下缝补多次的衬衣,随行工作人员不便拿给外国宾馆去洗,只好请我驻埃及使馆的同志帮忙,并叮嘱洗时不要用力,以免搓破.大使夫人看后,感动得边洗边流泪.至于他穿用了几十年破旧的睡衣、皮凉鞋和第一代上海牌国产手表等,已作珍贵文物,存放在中国历史博物馆.
周恩来的家常饭很简单,主食经常吃些粗粮,副食一般是一荤一素一汤.他规定的工作餐标准是四菜一汤的家常饭菜.一位专机机长的回忆,颇为传神地反映了他的饮食方面的律已要求.有一次,这位机长看他吃饭,掉了个饭粒在桌上,他连夹两次才夹住放进嘴里,笑着吃了.看到这种情景,这位机长后来感慨地说:“我心里不禁百感交集.什么叫廉洁,看看周总理就知道了.”
住房——建国初期,周恩来搬进了中南海西花厅,一住就是26年,直到他去世.西花厅是清朝乾隆年间修建的老式平房,潮湿阴冷.身边工作人员于心不安,多次提出修缮,但他坚决不同意.
用车——周恩来对自己乘坐的轿车没有什么特殊要求,后来他经常乘坐的专车是红旗轿车.他说:“别人不坐我车,我喜欢国产车.”
“只要我当总理,会议厅就不准装修.”
当年在国务院会议厅入口处,有一块镌刻着“艰苦朴素”四个大字的木屏风,这是总理身体力行的工作作风的写照.在国务院的会上,人们不止一次地听到总理拒绝装修会议厅的建议,总理说:“只要我当总理,会议厅就不准装修.”1959年,在大跃进的气氛下,水利部未经报告请示,在密云水库附近兴建一座水利建设成就展览馆.有一天,在西花厅开会,总理突然转过头向水利部副部长钱正英说:“钱正英,贺老总告诉我,你们在密云水库那里修建一个相当高级的楼,有没有这回事?”钱答:“有,是一座水利展览馆.”总理沉默了一会儿,摇摇头,轻声地说了一句:“没有想到你们也会办这种事.”钱听了羞愧得无地自容,心里像刀割一样难受.如果按现在某些干部的想法,总理既未严厉批评,又未责成处理,既无纪委处分的威慑,更无丢官的危险,完全可以蒙混过关.但在周总理伟大人格的感召下,钱回部后,立即在党组会上作了传达.水利部党组随即决定:将这座价值400多万元的建筑,无偿转让给第一机械工业部一个研究所,并向中央写了一个深刻检查的报告.
2、廉洁诗歌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中体现的是刚烈之气.于谦自幼聪敏,读书过目成诵,仰慕古代正气凛然的仁人志士.“土木堡之变”,为了国家和民族,他也甘愿冒这个天大的风险.国难当头,于谦没有临难退缩、明哲保身,他的所作所为不是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而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只要是国家和民族的需要,哪怕“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铁骨铮铮、忠心赤胆的于谦尽管以悲剧告终,但于谦“甘洒热血写春秋”的爱国爱民情怀,却给后世树立了一个楷模和丰碑,给我们铸造了一个伟大的民族之魂.
我国历史上的女性廉洁人物故事
我国是个崇尚清官的国家,自古就有“妻贤夫祸少”之说.其贤,除指贤淑之外,便指的是廉洁.从古到今,流传下来不少母教子廉、妻阻夫贪的佳话.
陶母责子 东晋陶凯年轻时当过浔阳县的小史,专门监管鱼坝.一次,他派人将一罐干鱼送给母亲品尝,没料到陶母不但令差役将干鱼送回,而且写信责备他:你做官,那官府的东西送给我,不仅不能给我带来好处,却反给我增添了忧虑.陶侃读毕母亲来信,愧悔交加,无地自容.自此以后,严母训导铭刻在心.其后为官40年,勤慎实职没,始终如一.
李母量禀教子 唐代检察御史李畲之母为人清白廉洁.一次,李畲请人将禄米送到家中,母亲让人用斗量过,发现多出了三石,便问是怎么回事 ,令史回答说:“御史官的禄米在过斗时,按惯例是不要刮平斗口的.”李母又问运费是多少,又答:“给御史送粮照惯例是不要给本钱运费的.”李母很生气,让他送回多余的禄米及运费,并严厉责备李畲.李畲便追问仓官,并依法判其最,众御史皆面有愧色.
李清照义揭贪夫 我过文学史上最具有盛名的女词人李清照生于官宦之家,一生正处北宋、南宋交替的时代,其后半生更是动荡流离. 李清照46岁时丈夫去世.两年后,李清照
再嫁张汝舟.婚后不久,李清照就发现张汝舟是个贪官,经常虚报数额贪污军费.李清照对此毫不姑息,椐实控告了丈夫.在有关部门查证属实后,张汝舟被判了罪.当时法律规定,
http://www.allzg.com/html/2007-06/36063.html
流芳百世 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廉洁八位官员
http://gb.cri.cn/16249/2007/06/05/2065@16210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