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感动的感恩文章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7 18:28:02
让人感动的感恩文章

让人感动的感恩文章
让人感动的感恩文章

让人感动的感恩文章
乞丐老人一句话,感动天下中国人
有个朋友爱吃水爆肚,经常拽着我在哈尔滨的大街小巷寻找回民餐馆挨家试吃.后来被他找着一家,就在经纬街上,门面不大,卫生条件也让人不敢恭维,不过爆肚确实做得很地道.一段时间里,我们经常去那饕餮一番.
那是去年秋天的一个下午,我们两个又坐在那个小馆里推杯换盏,不是午饭时间,店里只有我们两个老回头客,饭店小老板也拎杯啤酒坐我们两个旁边闲扯,这是个很慵懒的午后.
在我们要第二盘水爆肚的时候,一个老乞丐推门而入.
饭店地处繁华地带,经常有落魄者和伪装的落魄者来寻求帮助,我们也都见怪不怪,这家小饭馆的小老板挺有人情味,每逢有这样的事,或多或少他都要给两个,今天也不例外,没等老人开口,他掏出一块钱递了过去.老人不要,声音很含混的说不要不要,不要钱,有剩饭给一口就成.
这令我们很诧异----这是一个真正的“要饭”的,他不要钱.我不由得仔细打量老人,他得有80多了,身板还算硬朗,腰挺的很直,最难得的是一身衣服虽然破旧,但是基本上算干净的,这在乞丐当中绝对是很少见的.
要说要饭要到饭馆里是找对了地方,可事实上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小饭馆做的是回头客生意,客人吃剩的东西直接当面倒掉,他们家主食是烧卖,现要现包.小老板根本就没有剩饭剩菜给老人,很明显他也不能给老人来上这么一份现要现包,小不其然的一件事就这么不好解决.
我们的桌上有一屉烧卖,每次来我们都会要上这么一份,我一口没吃过,我那哥们也是浅尝辄止,之所以要它是一个习惯.这家饭馆的服务员很有一套,在你点完菜后,她会随口问一句:“来几屉烧卖?”口气不容置疑,你会下意识的选择数量而不能拒绝他们家这个祖传手艺.
朋友也对这个老人发生了兴趣,招呼服务员把这屉小老板引以为荣的烧卖给老人拿过去,并且让老人坐在我们旁边的桌上吃.没有外人,小老板也就不拦着老人坐下,还说桌上有醋,有芥末,想用随便.
老人喃喃的道谢,从随身的包袱里掏出一个搪瓷茶缸想要点水喝,这个缸子让我们吃了一惊,班驳的缸体上一行红字还可以辨认---献给最可爱的人!
我这个哥们是不折不扣的将门之后,他祖父是55年授衔时的少将.
看到这个缸子出现在这么个老年乞丐手里让我们很纳闷,朋友迟疑地问老人这缸子哪来的?
老人喃喃的说:“是我的,是我的,是发给我的.”
我们都觉得不可思议,朋友说:爷们,你过来坐,你过来坐,咱爷三唠唠.老人说不用不用.
我起身把老人扶到我们桌前,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段对话------
“老爷子,你参过军?”
“是呀是呀,当了七年兵哩!”
“您老是哪里人?”
“安徽金寨的.”
“哪年入伍呀?”
“46年,就是**投降的第二年.新四军六师,就是后来的华野六纵.”
“您还记得你们纵队司令是谁吗?”
“王必成啊,打仗是好手啊!”
老人语言含糊不清的念叨起来,我和朋友都默然了---一个来自乡下的老农显然不会知道这些已经逐渐被人们淡忘的历史,这是支我军历史上的英雄部队----孟良崮上,张灵甫被这支部队击毙,使该纵队一战成名.
我们给老人夹菜,倒酒,继续我们的话题------ “后来还参加了抗美援朝?”
“是呀是呀,美国人的飞机厉害呀,我就是在朝鲜受伤后才复员的啊!”
“那您参军七年应该是干部了,怎么是复员呢?”
“没有文化啊,当不了干部.”
看见我们狐疑的神色,老人着起急来:“你们两个娃不信吗?我有本本的,有本本的!”
老人慌慌地在怀里摸出一个包得很仔细的小布包打开来,两个红色塑料皮的小本,一个是复员军人证书,另一个是二等残废军人证书.老人慢慢卷起左边的裤管,我看见了一条木腿.
朋友在包里又拿起一张叠的很仔细的白纸打开看,看完后递给我,默默无语.
那是一张村委会的介绍信,大意是持该介绍信者为我村复员残疾军人,无儿无女,丧失劳动能力,由于本村财政困难,无力抚养,特准许出外就食,望各地政府协助云云.
村委会的大印红的刺眼.我们都被这个事实震惊了,饭店老板也目瞪口呆,好久他才结结巴巴的对老人说:“老爷子,再到了吃饭的时候您就上我这来,只要我这饭馆开一天,您就.”
老人打断他说不,他说他还能走动他就要走,老人说东北人好咧,当年在丹东他就知道东北人好咧.
我纳闷地问老人为什么在行乞的过程里为什么不要钱呢?老人突然盯着我说:“我当过七年兵的,我还是个共产党员哩,我怎么能.”
那一刻,我泪流满面……
看完后,心情沉重!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希望大家能把这帖帖满全国各地的论坛!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中国现在还有着这么一些人!我没什么话说,能做的就是转发一次,仅此而已.

你可以在新概念作文比赛出的那本书中找,比较大的那本,里面第几篇我忘记了,就在前五篇当中,有一篇写自己心声的,我一边看一边哭~~~

感恩
一直以来,"感恩"在我心中是"感谢恩人"的概念。"恩人"者,乃于己有大恩大德者。而在美国的一次偶遇却让我。误出了感恩的另一层意味。
那是在洛杉矶的一家旅馆。早晨,我在大堂的餐厅里就餐时,发现自己的右前方有三个黑人孩子,在餐桌上埋头写着什么。在就餐的时间、就餐的地方,这三个孩子却没做与吃饭有关的事。我难以按捺心中的好奇,试探着走了过去。在这些孩子的应允下,我坐在了他们旁边。...

全部展开

感恩
一直以来,"感恩"在我心中是"感谢恩人"的概念。"恩人"者,乃于己有大恩大德者。而在美国的一次偶遇却让我。误出了感恩的另一层意味。
那是在洛杉矶的一家旅馆。早晨,我在大堂的餐厅里就餐时,发现自己的右前方有三个黑人孩子,在餐桌上埋头写着什么。在就餐的时间、就餐的地方,这三个孩子却没做与吃饭有关的事。我难以按捺心中的好奇,试探着走了过去。在这些孩子的应允下,我坐在了他们旁边。看到我这样一个肤色不同的外国人到来,他们没有一丝扭捏,而是落落大方地和我谈了起来。这三个孩子中一个约莫十二三岁戴眼镜的男孩是老大,女孩八九岁是老二,另外一个小男孩五六岁是老三。从谈话中我了解到他们和母亲是暂时住在这家酒店里的,因为他们正在搬家,新房还未安顿好。
当问他们在做什么时,老大回答说正在写感谢信。他一副理所当然的神情让我满脸疑惑。这三个小孩一大早起来写感谢信?我愣了一阵后追问道:"写给谁的?""给妈妈。"我心中的疑团一个未解一个又生。"为什么?"我又问道。"我们每天都写,这是我们每日必做的功课。"孩子回答道。哪有每天都写感谢信的?真是不可思议!我凑过去看了一眼他们每人手下的那沓纸。老大在纸上写了八九行字,妹妹写了五六行,小弟弟只写了两三行。再细看其中的内容,却是诸如"路边的野花开得真漂亮"、"昨天吃的比萨饼很香"、"昨天妈妈给我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之类的简单语句。我心头一震。原来他们写给妈妈的感谢信不是专门感谢妈妈给他们帮了多大的忙,而是记录下他们幼小心灵中感觉很幸福的一点一滴。他们还不知道什么叫大恩大德,只知道对于每一件美好的事物都应心存感激。他们感谢母亲辛勤的工作,感谢同伴热心的帮助,感谢兄弟姐妹之间的相互理解……他们对许多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其实,"感恩"不一定要感谢大恩大德,"感恩"可以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善于发现关并欣赏美的道德情操。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如果我们囿于这种"不如意"之中,终日惴惴不安,那生活就会索然无趣。相反,如果我们像这些孩子一样,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善于发现事物的关好,感受平凡中的美丽,那我们就会以坦荡的心境、开阔的胸怀来应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让原本平淡的生活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摘自《读者》2004.7
作为上帝的儿女,我们是不是也象那三个孩子那样对主每时每刻赐给我们的每一件美好的事物都心存感激呢?
-------------------------------------------狐狸的分割线------------------------------------------------------------------
学会感恩
11月24日,2005年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是西方国家的感恩节!
在感恩节的当天,我过去一起打工的一个很要好的朋友,也是我曾经提携过的一个下属----小智,发给我一条短信:“虽然我不相信基督,但我认同感恩,真的感谢上苍让我们相识,但愿我们成为一生的好朋友!祝福你----我亲爱的朋友!祝你感恩节快乐!”
我朋友的这条短信,提醒我那天是感恩节。于是,我马上向我需要感恩的父母、朋友、同事等发送了感恩的问候短信,表达我心中的感激之情。
我觉得西方人的感恩节很好,他们用节日的方式开展道德教育活动,应该说形式和效果可能都不错。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不少人不懂得感恩。也因为不懂得感恩,便认为父母生他养他是自然应该的;朋友的帮助支持是理所当然的;有一份工作和有一个生存的空间是情理之中的事等等。于是,在长者面前丧失了应有的孝道,伤害了长者;在朋友面前缺乏了应有的真诚,失信于朋友;在工作方面缺少了应有的主动,懈怠了工作。长此以往,必将使自己一误再误,一错再错,最后可能成为或者被世人抛弃,或者没有了应有的事业,甚至没有了生存的空间,或者郁郁寡欢,过着孤独的潦倒的日子。这样的例子很多,没有必要在这里列举。
所以,我们要学会感恩,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如果我们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会明白是谁给予了我们的生命,是谁把我们养大成人,是谁在真正关心帮助我们;我们就会明白有这份尽管可能是不太理想,却是来之不易的工作是如何的重要;我们更会明白有一个生存的环境和喘息的空间的弥足珍贵。
所以,如果我们学会了感恩,就会尊敬我们的长者,努力去替她们做点什么;如果我们学会了感恩,就会体贴、关心自己的亲人和朋友,知道他们曾经的关爱,理解他们今天的喜悦、担忧、甚至痛苦,明白我应该给予的支持和关怀;如果我们学会了感恩,就会珍惜眼前的这份工作,晓得努力工作不是为了别人,正是为了自己;如果我们学会了感恩,就会发现世界是多么的需要和平与友爱,环境需要共同去保护……
让我们学会感恩吧!
但愿我们都有一颗感恩的心!
-------------------------------------狐狸的分割线------------------------------------------------
学会感恩,走在人生的路上,你会觉得你快乐无比。
感恩父母,是他们给了你生命,这是一个奇迹,是他们呵护着生命成长成枝繁叶茂的大树,父母的牵挂与叮咛挂满了这棵大树的枝头。
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你还要感恩亲人,这些亲人中,你尤其要感谢的是姐姐,大你两岁的姐姐一直默默地关心着你,在你们姊妹中,苦,姐姐吃的多;累,姐姐受的多。姐姐对你的爱使你明白了在亲人中,什么叫无言的承诺!和姐姐一样的还有丈夫,在你们共同的生活中,他总是呵护着你,疼爱着你,甚至宽容着你,这种如潮水般的爱使你感到了生活的美好、生命的美好!
你还要感谢恩师。在那个寒冷的冬天,在那个你因为一件不顺心的事而心情郁闷的冬天的傍晚,恩师的一句温暖的问候使春风化雨,使你从郁闷中解脱了出来,恩师说活着就要快乐着并奋斗着,他的对生活的积极的态度又一次驱动了你人生的帆。
在你的人生征程中,你还要感谢很多的人,她们是你的为数不多的几个非常要好的朋友,她们是你的同窗,这么多年,她们不管在什么时候都和你保持着那分纯洁的友情。除过她们,你还要感谢你那可爱的女儿,每当你的生命产生了一种懈怠的时候,你看着你聪明漂亮的女儿,你的心情就舒畅而轻松,这是你的“杰作”,你生命的延续,为了她,你必须好好地活着。
亲人的关爱、友人的牵挂、恩师的教诲,这,都是你感恩这个世界的理由。感恩的心容易感动,感动的心充满感激,感激的心快乐无穷!
-----------------------------------------------狐狸的分割线-------------------------------------------------
学会感恩
人的一生中,小而言之,从小时候起,就领受了父母的养育之恩,等到上学,有老师的教育之恩,工作以后,又有领导、同事的关怀、帮助之恩,年纪大了之后,又免不了要接受晚辈的赡养、照顾之恩;大而言之,作为单个的社会成员,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多层次的社会大环境之中,都首先从这个大环境里获得了一定的生存条件和发
展机会,也就是说,社会这个大环境是有恩于我们每个人的。感恩,说明一个人对自己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有着正确的认识;报恩,则是在这种正确认识之下产生的一种责任感。没有社会成员的感恩和报恩,很难想象一个社会能够正常发展下去。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对许多事情都可以平心静气;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可以认真、务实地从最细小的一件事做起;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自发地真正做到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正视错误,互相帮助;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将不会感到自己的孤独……
人生道路,曲折坎坷,不知有多少艰难险阻,甚至遭遇挫折和失败。在危困时刻,有人向你伸出温暖的双手,解除生活的困顿;有人为你指点迷津,让你明确前进的方向;甚至有人用肩膀、身躯把你擎起来,让你攀上人生的高峰……你最终战胜了苦难,扬帆远航,驶向光明幸福的彼岸。那么,你能不心存感激吗?你能不思回报吗?感恩的关键在于回报意识。回报,就是对哺育、培养、教导、指引、帮助、支持乃至救护自己的人心存感激,并通过自己十倍、百倍的付出,用实际行动予以报答。
“感恩”是个舶来词,“感恩”二字,牛津字典给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感恩”是因为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一切的一切包括一草一木都对我们有恩情!
“感恩”是一种认同。这种认同应该是从我们的心灵里的一种认同。我们生活在大自然里,大自然给与我们的恩赐太多。没有大自然谁也活不下去,这是最简单的道理。对太阳的“感恩”,那是对温暖的领悟,对蓝天的“感恩”,那是我们对蓝得一无所有的纯净的一种认可。对草原的“感恩”那是我们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叹服。对大海的“感恩”,那是我们对兼收并蓄的一种倾听。
“感恩”是一种回报。我们从母亲的子宫里走出,而后母亲用乳汁将我们哺育。而更伟大的是母亲从不希望她得到什么。就像太阳每天都会把她的温暖给予我们,从不要求回报,但是我们必须明白“感恩”。
“感恩”是一种钦佩。这种钦佩应该是从我们血管里喷涌出的一种钦佩。
“感恩”之心,就是对世间所有人所有事物给予自己的帮助表示感激,铭记在心;
“感恩”之心,就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阳光雨露,一刻也不能少。无论你是何等的尊贵,或是怎样的看待卑微;无论你生活在何地何处,或是你有着怎样特别的生活经历,只要你胸中常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随之而来的,就必然会不断地涌动着诸如温暖、自信、坚定、善良等等这些美好的处世品格。自然而然地,你的生活中便有了一处处动人的风景。
“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学会感恩,是为了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致麻木,学会感恩,是为了将无以为报的点滴付出永铭于心。譬如感恩于为我们的成长付出毕生心血的父母双亲。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感恩可以消解内心所有积怨,感恩可以涤荡世间一切尘埃。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种种失败、无奈都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豁达地处理。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这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因为,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们只知有自己,不知爱别人。所以,要让他们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感恩教育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的生活。当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
“感恩”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也是现代社会成功人士健康性格的表现,一个人连感恩都不知晓的人必定是拥有一颗冷酷绝情的心。在人生的道路上,随时都会产生令人动容的感恩之事。且不说家庭中的,就是日常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所遇之事所遇之人给予的点点滴滴的关心与帮助,都值得我们用心去记恩,铭记那无私的人性之美和不图回报的惠助之恩。感恩不仅仅是为了报恩,因为有些恩泽是我们无法回报的,有些恩情更不是等量回报就能一笔还清的,惟有用纯真的心灵去感动去铭刻去永记,才能真正对得起给你恩惠的人。
“感恩”是尊重的基础。在道德价值的坐标体系中,坐标的原点是“我”,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一切的关系都是由主体“我”而发射。尊重是以自尊为起点,尊重他人、社会、自然、知识,在自己与他人、社会相互尊重以及对自然和谐共处中追求生命的意义,展现、发展自己独立人格。感恩是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色,感恩是学会做人的支点;感恩让世界这样多彩,感恩让我们如此美丽!
“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他的人,更不会主动地帮助别人。让孩子知道感谢爱自己、帮助自己的人,是德育教育中重要的一个内容

收起

有个朋友爱吃水爆肚,经常拽着我在哈尔滨的大街小巷寻找回民餐馆挨家试吃。后来被他找着一家,就在经纬街上,门面不大,卫生条件也让人不敢恭维,不过爆肚确实做得很地道。一段时间里,我们经常去那饕餮一番。
那是去年秋天的一个下午,我们两个又坐在那个小馆里推杯换盏,不是午饭时间,店里只有我们两个老回头客,饭店小老板也拎杯啤酒坐我们两个旁边闲扯,这是个很慵懒的午后。
在我们要第二盘水爆肚的时...

全部展开

有个朋友爱吃水爆肚,经常拽着我在哈尔滨的大街小巷寻找回民餐馆挨家试吃。后来被他找着一家,就在经纬街上,门面不大,卫生条件也让人不敢恭维,不过爆肚确实做得很地道。一段时间里,我们经常去那饕餮一番。
那是去年秋天的一个下午,我们两个又坐在那个小馆里推杯换盏,不是午饭时间,店里只有我们两个老回头客,饭店小老板也拎杯啤酒坐我们两个旁边闲扯,这是个很慵懒的午后。
在我们要第二盘水爆肚的时候,一个老乞丐推门而入。
饭店地处繁华地带,经常有落魄者和伪装的落魄者来寻求帮助,我们也都见怪不怪,这家小饭馆的小老板挺有人情味,每逢有这样的事,或多或少他都要给两个,今天也不例外,没等老人开口,他掏出一块钱递了过去。老人不要,声音很含混的说不要不要,不要钱,有剩饭给一口就成。
这令我们很诧异----这是一个真正的“要饭”的,他不要钱。我不由得仔细打量老人,他得有80多了,身板还算硬朗,腰挺的很直,最难得的是一身衣服虽然破旧,但是基本上算干净的,这在乞丐当中绝对是很少见的。
要说要饭要到饭馆里是找对了地方,可事实上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小饭馆做的是回头客生意,客人吃剩的东西直接当面倒掉,他们家主食是烧卖,现要现包。小老板根本就没有剩饭剩菜给老人,很明显他也不能给老人来上这么一份现要现包,小不其然的一件事就这么不好解决。
我们的桌上有一屉烧卖,每次来我们都会要上这么一份,我一口没吃过,我那哥们也是浅尝辄止,之所以要它是一个习惯。这家饭馆的服务员很有一套,在你点完菜后,她会随口问一句:“来几屉烧卖?”口气不容置疑,你会下意识的选择数量而不能拒绝他们家这个祖传手艺。
朋友也对这个老人发生了兴趣,招呼服务员把这屉小老板引以为荣的烧卖给老人拿过去,并且让老人坐在我们旁边的桌上吃。没有外人,小老板也就不拦着老人坐下,还说桌上有醋,有芥末,想用随便。
老人喃喃的道谢,从随身的包袱里掏出一个搪瓷茶缸想要点水喝,这个缸子让我们吃了一惊,班驳的缸体上一行红字还可以辨认---献给最可爱的人!
我这个哥们是不折不扣的将门之后,他祖父是55年授衔时的少将。
看到这个缸子出现在这么个老年乞丐手里让我们很纳闷,朋友迟疑地问老人这缸子哪来的?
老人喃喃的说:“是我的,是我的,是发给我的。”
我们都觉得不可思议,朋友说:爷们,你过来坐,你过来坐,咱爷三唠唠。老人说不用不用。
我起身把老人扶到我们桌前,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段对话------
“老爷子,你参过军?”
“是呀是呀,当了七年兵哩!”
“您老是哪里人?”
“安徽金寨的。”
“哪年入伍呀?”
“46年,就是**投降的第二年。新四军六师,就是后来的华野六纵。”
“您还记得你们纵队司令是谁吗?”
“王必成啊,打仗是好手啊!”
老人语言含糊不清的念叨起来,我和朋友都默然了---一个来自乡下的老农显然不会知道这些已经逐渐被人们淡忘的历史,这是支我军历史上的英雄部队----孟良崮上,张灵甫被这支部队击毙,使该纵队一战成名。
我们给老人夹菜,倒酒,继续我们的话题------ “后来还参加了抗美援朝?”
“是呀是呀,美国人的飞机厉害呀,我就是在朝鲜受伤后才复员的啊!”
“那您参军七年应该是干部了,怎么是复员呢?”
“没有文化啊,当不了干部。”
看见我们狐疑的神色,老人着起急来:“你们两个娃不信吗?我有本本的,有本本的!”
老人慌慌地在怀里摸出一个包得很仔细的小布包打开来,两个红色塑料皮的小本,一个是复员军人证书,另一个是二等残废军人证书。老人慢慢卷起左边的裤管,我看见了一条木腿。
朋友在包里又拿起一张叠的很仔细的白纸打开看,看完后递给我,默默无语。
那是一张村委会的介绍信,大意是持该介绍信者为我村复员残疾军人,无儿无女,丧失劳动能力,由于本村财政困难,无力抚养,特准许出外就食,望各地政府协助云云。
村委会的大印红的刺眼。我们都被这个事实震惊了,饭店老板也目瞪口呆,好久他才结结巴巴的对老人说:“老爷子,再到了吃饭的时候您就上我这来,只要我这饭馆开一天,您就......”
老人打断他说不,他说他还能走动他就要走,老人说东北人好咧,当年在丹东他就知道东北人好咧。
我纳闷地问老人为什么在行乞的过程里为什么不要钱呢? 老人突然盯着我说:“我当过七年兵的,我还是个共产党员哩,我怎么能......?”
那一刻,我泪流满面……
看完后,心情沉重!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希望大家能把这帖帖满全国各地的论坛!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中国现在还有着这么一些人!我没什么话说,能做的就是转发一次,仅此而已。

收起

感恩之心——推荐一篇好文章

时间:2005-09-10 来源:青青岛社区 作者: 浏览次数:6552
--------------------------------------------------------------------------------

感恩63中
我本善良,...

全部展开

感恩之心——推荐一篇好文章

时间:2005-09-10 来源:青青岛社区 作者: 浏览次数:6552
--------------------------------------------------------------------------------

感恩63中
我本善良,善良的人才懂得感恩。在女儿即将从初中母校——青岛第63中学——毕业前夕,我怀着满腔情愫,真诚说一句:谢谢您,亲爱的63中!
“谢谢您”是世人最常用的一句话,因为它温暖人心,因为它和谐社会!我的感谢是有原因的:
一,63中是女儿的母校。母校者,即学生们的母亲。她给予孩子们知识,熏陶孩子们的性情,健壮孩子们的体魄,母亲一般哺育着未来的花朵。想当初,三年之前,女儿第一志愿就填上63中时,我们做家长的就欣喜地远瞻到了她的前程,因为她有主见,不盲从。我们为她选择了一所质朴的学校而欣慰,为她的成长而欣喜!入校伊始,女儿就发现了同学身上的美质——纯朴,发现了老师的美德——亲切,发现了学校的美丽——清雅。昔年孟母三迁为育子,可见环境育人之重要价值;而今女儿升入63中,就是觅得了一方沃土!她,伸展开了她那未丰的羽翼,凭借着老师们赋予的和煦春风,翱翔在学海之中……转瞬间,三年将逝,老师们的辛劳有了美丽的结晶,女儿参加了2中的推荐直升考试,虽然尚显稚嫩,未达顶峰,然而又有谁能不如此说:人生之美,不就在那坎坷攀援之中吗?付出了就是一种美,一种收获,一种成长。现在,女儿心态平和了,又投入到冲刺中考的行列中了……
这一切,都应该感恩63中!
二,63中是我的近邻。63中就在我家对面,小家碧玉的气质,俨如我的爱人;慈爱的形象,更像我的母亲:春天,她身披绿纱,脉脉有情;夏天,她丰盈飘逸,心有灵犀;秋天,她硕果累累,育人成花;冬天,她素洁高雅,美成奇葩。每天上班下班,抬眼处是63中的升旗仪式,凝眸时是63中的静谧娴雅。年年岁岁,63中总给人一种美感,一种大度……
这一切,都应该感恩63中!把孩子交给了您,就等于交给了母亲;把孩子交给了您,就等于交给了放心;把孩子交给了您,就等于交给了成功……
这一切,都应该感恩63中!
注:这是一位署名为“弱言”的初三学生家长在青岛第六十三中学校园网上写的一篇文章,读后非常的感人。现在我把此文转贴到这里,以飨诸网友。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