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如何正确理解人的全面发展?它的实现应具备什么条件?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3 07:45:22
★马克思主义★如何正确理解人的全面发展?它的实现应具备什么条件?

★马克思主义★如何正确理解人的全面发展?它的实现应具备什么条件?
★马克思主义★如何正确理解人的全面发展?它的实现应具备什么条件?

★马克思主义★如何正确理解人的全面发展?它的实现应具备什么条件?
所谓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就是人的社会交往的普遍性和人对社会关系的控制程度的发展.在人与自然、社会的统一上表现为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人的自然素质、社会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发展,就是在人的各种素质综合作用的基础上人的个性的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并不是指单个人的发展,而是指全社会的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发展不仅应当是全面的,而且应当是自由的.在整个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有一支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队伍固然重
要,而更重要的是这样一支马克思主义理
论家队伍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责并卓有成效
地履行好职责。
第一,要正确理解和勇敢捍卫马克思
主义,理直气壮并大张旗鼓地宣传马克思
主义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特别要用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即邓小平理论
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人们的头脑。

全部展开

有一支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队伍固然重
要,而更重要的是这样一支马克思主义理
论家队伍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责并卓有成效
地履行好职责。
第一,要正确理解和勇敢捍卫马克思
主义,理直气壮并大张旗鼓地宣传马克思
主义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特别要用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即邓小平理论
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人们的头脑。
马克思主义尽管是普遍真理,却仍然存在
一个对它能否正确理解的问题;它虽然已
经成为我们的指导思想,却依然需要科学
维护和勇敢捍卫。正确理解的过程,就是
根据新的情况发掘其意义的过程;勇敢捍
卫的同时,考验着马克思主义者的意志、
气度和能力。而理解和捍卫,又是与宣传
和教育密切相关的。我们要把马克思主义、
特别是对其当代形态和最新成果——邓小
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和
捍卫,融人到大张旗鼓地宣传和教育之中,
融人到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这一战略任务
的落实之中。
第二,要科学运用和大力实践马克思
主义,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具体实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当前实
践有机结合。马克思主义只有在运用和实
践中才显示其真理性和科学性,而运用和
实践马克思主义,决不是机械照搬,决不
可视为现成公式到处乱套。我国革命和建
设的曲折坎坷,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的
重大挫折,使我们已经吃够了将马克思主
义教条化的苦头。而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
使我们进一步认识了对马克思主义应如何
运用和实践。在当前,我们要把对马克思
主义的运用和实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事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改革开放
和现代化建设紧密结合。要把尊重实践与
理论指导统一起来,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
分析,对具体条件作具体对待。
第三,要不断丰富、发展和创新马克
思主义,在总结概括实践经验和人民群众
智慧的过程中增强马克思主义的生机和活
力,使之始终保持强大生命力和影响力。
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坚持与发
展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对马克思主
义只坚持而不发展,就会导致僵化、封闭;
只发展而不坚持,就易于背离和抛弃。当
代社会,新情况不断涌现,新问题不断增
加,要解决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从马克
思主义“本本”中是找不到现成答案的。
因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及其后继者并非
神灵,是不能为其之后所发生的一切作出
解答的。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要研究新
情况、解答新问题,进而作出科学的结论,
丰富、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不能积极
发展、勇于创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是
没有出息、没有作为的。
第四,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一
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弘扬先进文化,
凝聚民族精神。促进思想解放,推动社会
文明进步。这一职责,是马克思主义理论
家在履行对马克思主义正确理解和勇敢捍
卫、科学运用和大力实践、不断丰富和发
展创新等职责的过程中,同时要承载的,
客观上也是能够做到的。因为在我国,马
克思主义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
思想,是先进文化的核心内容,是思想解
放的科学指南: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弘扬先进文化、
凝聚民族精神、促进思想解放,是内在统
一的,是根本一致的。一方面,对马克思
主义的坚持和发展,能够为哲学社会科学
事业、文化思想精神建设等,奠定科学理.
论基础,提供科学方法.指导,使之具有思、
想依靠和主心骨;另一方面,哲学社会科
学事业的繁荣发展、文化思想精神建设的
推进,又为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发展构筑宽
广舞台,提供丰厚养料,创造优质条件和
健康氛围,并充分证明其科学性、真理性
及其巨大功能和影响力。马克思主义理论
家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二为”
方向和“双百”方针,在认识世界、探索
规律,传承文明、繁荣学术,张扬正气、
凝聚人心等方面,作出应有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要积极而有效地履
行其职责,还需要强烈的职责意识和科学
的学风。
职责意识是人们对自己所负责任和义
务接受、认同以及由此生发出的勇厂承担、
努力完成的心理渴望和自觉追求。职责意
识是一种意志品质,是一种精神动力,起
到鞭策自己、鼓励自己、激发自己的作用,
有没有职责意识,职责意识是否强烈,对
于马克思主义理沦家能否履行好职责,关
系重大。从历史上看,马克思之所以能够
承受贫困、饥饿、屡被驱逐等磨难,积40
年之劳撰写《资本论》,以至于长眠于安乐
椅上,是职责和职责意识使然;恩格斯之
所以以高年龄和多病之躯,担负起马克思
去世后的繁重工作,勇于对各种机会主义
以迎头痛击,同样是职责和职责意识使然。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事业,发展创新理论,对马克思主义
作出了历史性贡献,这与以邓小平、江泽
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中国马克思主
义理论家群体所具有的坚持发展马克思主
义的强烈职责意识和卓有成效地履行职责
的实践是分不开的。
科学学风和科学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理
论家履行好职责的重要条件。做事情,光
有工作热情和革命干劲不够、必须同时具
有适宜而有效的方法、措施和途径。坚持
发展马克思主义,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必须具备科学学风、运
用科学方法,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思想路
线所昭示的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原
则和要求。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
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
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
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
践和新的发展。要深人群众,深人生活,
注意研究解决重大实践课题,正确地提出
问题并有效地解决问题,从根本上克服理
论脱离实际、无的放矢、言之无物的不良
风气。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尊重学术
研究的规律,正确地运用理论和发展理论。
付诸实际行动,是我们坚持和发展马
克思主义的关键。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
发展,决非只停留在言论中,更重要的是
靠行动和实践;决非轻而易举,需要下大
气力、下苦功夫。由于马克思主义在发展
的同时曾历遭挫折,在被越来越多的人们
所接受和信仰的同时又遭受着种种歪曲,
在充分显示其真理光辉的同时而又急需在
新的历史条件下向前发展,马克思主义理
论家尤需通过扎实有效的行动,将所承担
的职责付诸实施。在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
学的同时,大力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和建设工程、积极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管理
体制改革、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
学队伍、加强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
导,就是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繁荣
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方面采取的一系列紧迫
而又必须的重要行动。只要我们惯彻落实
好中央的要求、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就
一定会收到显著的效果;而在这一过程中,
我们同时会发展、壮大、建立起一支高素
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队伍,这支高素质
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队伍将会发挥愈来愈
重大的作用。
(2004年5月11日(光明日报))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
学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
究和建设工程。最近,中央又专门召开了实施马
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工作会议。胡锦涛
同志在会见出席会议的代表时指出,当今世界政
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领域出现了一系
列新变化、新矛盾、新问题,我国改革发展也面
临着一系列新任务、新情况、新课题。我们党要
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继续推向
前进,就必须进.一步高扬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伟大
旗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邓小平理
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并在实践
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施马克思主义
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切实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
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
展的战略任务,是中央加强党的理论建设的重大
举措,对于高扬马克思主义理论伟大旗帜,凝聚
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
标而共同奋斗,具有重大的意义。
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本
我们党一贯重视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从
诞生之日起,党就郑重地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
的旗帜上,确立为指导思想。在经历了艰辛探索
后,我们党逐渐认识到,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同
时,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
具体实际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经过
遵义会议和延安整风,党的七大把马克思主义理
论与中国革命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
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总结建党24年来的经
验所作出的历史性决策。
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后,在中国
革命、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释放
出强大的思想力量。从党的七大到党的八大的11
年间,党和国家的事业蒸蒸日上。然而,由于未
从根本上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
义的问题,导致从1957年开始的对社会主义建设
规律的探索走了弯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在邓小平同志领导下,我们党开始了在新的历史
条件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探索,实现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
二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在党的十
二大、十三大特别是十四大的基础上,党的十五
大在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
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这是
我们党经过近20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的成功实践后所作出的历史性决策。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党的十六大的13年,
是国际局势风云变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
设进程波澜壮阔的13年。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
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国人民,顶住了
苏东剧变带来的压力,坚持党的十一后三中全会
以来的正确路线不动摇,成功地稳住了改革开放
的大局,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13年的
实践,加深了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
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
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郑重
地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
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是我们党科学总结13年来建
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所作出的历史性决
策。
邓小平同志说过,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
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历史告诉我们:要取
得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就必须加强党
的思想理论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坚持马克思主义,不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个别条
条,而是坚持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
义。正是因为我们党不断加强理论建设,始终坚
持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我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才取得了举世瞩目
的伟大成就。
加强党的理论建设意义重大
加强党的理论建设,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
究和建设工程,切实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
领域的指导地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
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具有重大的现
实意义。
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的必然要求。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的发展,迫切要求我们党
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
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这
就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同时,
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
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
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
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理论创新必须以坚
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前提,否则就会迷失方
向,就会走上歧路;而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必须以
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为条件,否则
马克思主义就会丧失活力,就不能很好地坚持下
去。
积极应对意识形态领域复杂形势的需要。从
国际看,随着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西方
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
图谋;包括文化力在内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加
剧,西方发达国家借助其经济和科技手段,企图
赢得意识形态领域的竞争优势。从国内看,随着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
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
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
取向也出现了多样化趋势。在总体上发生积极变
化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消极、模糊甚
至错误的思想观念,对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
域的指导地位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必须加强党
的理论建设,认真研究在新的条件下巩固马克思
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问题。
克服人们对马克思主义错误认识的需要。当
前,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认识主要表现在错误地
或教条式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实用地对待马克思
主义,以及怀疑、贬低和否定马克思主义等方面。
错误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就是把一些附加在马克
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当作马克思主义来坚持,
教条式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就是在研究马克思主
义时,无视时间、地点和历史条件,把经典作家
的一些具体论断当作一成不变的普遍真理;在运
用马克思主义时,不顾变化了的时代和历史条件,
机械地套用马克思主义的论断。实用地对待马克
思主义,就是对马克思主义不作完整理解、深入
研究,片面地搞“活学活用”,损害马克思主义的
科学性。怀疑、贬低和否定马克思主义,就是认
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或不再管用,认为马克思
主义仅仅是一个理论学派而不是指导思想等。实
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就是要着眼
世界变化,立足新的实践。回答哪些是必须长期
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哪些是需要结合新
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哪些是必须破
除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的理解,哪些是必须
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用科
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事业新局面的需要。21世纪的头20年,对我国
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
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这一战略机遇期内,我们要
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
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实现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
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
导下探索发展的新思路,取得改革的新突破,开
创开放的新局面,推出各项工作的新举措。正如
胡锦涛同志所指出的: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只
有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才能制定正确的路线
方针政策,才能凝聚全党全国人民为崇高的理想
和目标而奋斗。
用求真务实精神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和建设工程,切实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
域的指导地位,必须坚持求真务实精神,既要求
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机遇之
真,又要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相应措施,落实到具
体行动,真正做到认识到位、措施得当、落实充
分、行动有力。
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切实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要
求我们在求真上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树
立“实践第一”的观点,深入研究当代中国的基
本国情和国内外形势变化的新特点,深化对共产
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
规律的认识。第二,坚持重大理论问题研究与重
大实际问题研究相统一,更好地发挥理论对实践
的指导作用,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第三,
有针对性地研究和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理论和实
际问题,澄清各种模糊认识和错误观念,增强人
们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第四,掌握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新机遇,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理论创新中
开拓进取,为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提供坚
实的思想政治基础。
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切实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要
求我们务好这样几方面之实:第一,继续加强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
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研究。
第二,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编译和研究工
作。重新审核和修订马克思、恩格斯重点著作的
译文,使译文更加准确地反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
作的原意;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研究,帮
助人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更好地认识哪些是必须
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哪些是具体论
断,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第三,
组织编写全面反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基础
理论教材,并在此基础上编写政治学、社会学、
法学、史学、新闻学和文学等哲学社会科学重点
学科教材,形成充分体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
新成果的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学科体系。第四,加
强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的建设,下大力气培养一
批坚持正确方向、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
善于联系实际的学科带头人和年富力强、政治业
务素质良好、锐意进取的青年理论骨干,不断壮
大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队伍。
求真与务实的统.一,是知与行的统一,是理
论与实践的统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
思主义的统一。我们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
责任意识;从求真与务实的统一中实施好马克思
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切实巩固马克思主义
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