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下明朝主要官衔明朝什么郎中,给事中之类的很多,都不知道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能具体介绍下吗?说的很好,不过就是没有内阁的解释,如果说内阁相当于现在的常委是这样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3 06:59:17
介绍下明朝主要官衔明朝什么郎中,给事中之类的很多,都不知道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能具体介绍下吗?说的很好,不过就是没有内阁的解释,如果说内阁相当于现在的常委是这样吗?

介绍下明朝主要官衔明朝什么郎中,给事中之类的很多,都不知道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能具体介绍下吗?说的很好,不过就是没有内阁的解释,如果说内阁相当于现在的常委是这样吗?
介绍下明朝主要官衔
明朝什么郎中,给事中之类的很多,都不知道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能具体介绍下吗?
说的很好,不过就是没有内阁的解释,如果说内阁相当于现在的常委是这样吗?

介绍下明朝主要官衔明朝什么郎中,给事中之类的很多,都不知道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能具体介绍下吗?说的很好,不过就是没有内阁的解释,如果说内阁相当于现在的常委是这样吗?
三公、三孤:
三公:太师、太傅、太保(正一品)
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从一品)
另有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从一品);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正二品)
这些均为加官,用来表明受官者的功绩与崇高身份,没有实际管辖范围.
2、六部:
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按顺序)
六部各设尚书一人,直接对皇帝负责,尚书之下有左右侍郎(副部长)、郎中(司长)、主事等.
吏部:负责官吏的管理,考核,升迁等
户部:有十三个司,分别管理各地的收支与报销
礼部:主管国家凶吉大典,教育与考试,招待外宾,宴劳功臣等
兵部:管理天下军政(军令由五军都督府管理)
刑部:管理天下刑名.
工部:管理建筑、后勤、水利、制造等
3、督察院:
直属于皇帝的监察部门
下设左右督御史(正二品)、左右副督御史(正三品)、左右佥督御史(正四品)
再往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分管每个省的检查工作(当时中国分十三个省)十三道监察御史与直属于皇帝的六科给事中统称"科道"属于言官范畴.
4、六科:
分为吏户礼兵刑工六科,每科设督给事中(正七品)、左右给事中与给事中(从七品).
给事中品级虽低,权利很大,皇帝交给各个衙门办理的工作由六科每五天注销一次,如果有脱拉或者办事不力的,六科可以向皇帝报告.六科还可以参与官员的选拔,皇帝御前会议,审理有罪的官员.最为重要的是六科有封还皇帝敕书的权利,皇帝的旨意如果六科认为不妥可以封还,不予执行.
5、五寺:
五寺是五衙门的简称,包括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
大理寺:相当于今天的法院,是全国最高上诉机关.与督察院、刑部构成了三法司.
太常寺:主管祭祀
光禄寺:主管宴享
太仆寺:管马
鸿胪寺:管招待外宾
6、詹士府:
詹士府是负责辅助太子的机构设正三品詹士一人,正四品少詹士一人,正六品府丞一人
詹士府设左右春坊,司经局,主簿厅
7、太医院:
太医院是管理宫廷及贵族诊断,制药的,设正五品院使一人,正六品院判二人,正八品御医四人,从九品吏目若干人.
8、翰林院:
相当于现在国立大学,干部学院等的综合,翰林院的首长称为翰林学士(正五品),侍读学士两人,侍讲学士两人(从五品),侍读、侍讲各两人(正六品),修撰(从六品)考中状元后就会被授予此职位.编修(正七品)榜眼、探花考中后就会被授予此职位.
地方上
明朝罢元朝行省制级官制改十三行省为十三布政使司
(南北两京除外)
9布政使司
相当于现在的省政府.承宣布政使司,设左、右布政使各1人(从二品),左、右参政(从三品),左、右参议,无定员(从四品.参政、参议因事而添设,各省不等).经历司,经历1人(从六品),都事1人(从七品).照磨所,照磨1人(从八品)、检校1人(正九品).理问所,理问1人(从六品)、副理问1人(从七品)、提控案牍1人.司狱司,司狱1人(从九品),库大使1人(从九品),副使1人、仓大使1人(从九品)、副使1人.杂造局、军器局、宝泉局、织染局,各大使1人(从九品)、副使1人.
10按察使司
相当于现在的公检法部门.十三道肃政按察司,每司设按察使1人(正三品)、副使(正四品)、佥事无定员(正五品).经历司,设经历1人(正七品),知事1人(正八品).照磨所,照磨1人(正九品)、检校1人(从九品).司狱司,司狱1人(从九品).
布政使属下的参政、参议分司诸道的有督粮道,督册道、各处分守道.按察使下之副使、佥事分司诸道则有提督学道、清军道、驿传道、各处分巡道.两直隶无布、按两司,故北直隶各道寄衔于山东、山西;南直隶各道寄衔于山东、浙江、江西、湖广.至清代北直隶成立直隶一省,南直隶成立江苏、安徽二省,均设布、按两司,省制就比较合理而完整了.
11州府县
明代初年,改诸路为府.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分天下府为三等;粮二十万石以上为上府,知府秩从三品;二十万石以下为中府,知府正四品;十万以下为下府,知府从四品.后来一律定为正四品.全国之府共有159个.每府设知府一人,同知(正五品)、通判无定员(正六品),推官一人(洪武三年始设,正七品).下属有经历司,设经历一人(正八品)、知事一人(正九品).照磨所,设照磨一人(从九品),检校一人.司狱司,设司狱一人.《明史·职官志四》说:“知府掌一府之政,宣风化,平狱讼,均赋役,以教养百姓.每三岁,察属吏之贤否,上下其考,以达于省,上吏部”.同知、通判分掌军纪、巡捕、管粮、治农,水利,屯田,牧马等事.推官理刑名,赞计典.经历、照磨,检校,受发上下有关文书,磨勘六房宗卷.
有二种,即属州和直隶州.属州的待遇与县同等,直隶州的待遇与府同等,但品秩相同.据《大政记》载,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八月,“诏州民户不满三千者皆改为县,凡三十七州.”此外,全国尚有234个州.每州设知州一人(从五品),掌一州之政令,同知(从六品),判官无定员(从七品),视其州事之繁简以供其职.凡面积不到30平方里的州,又无属县,不设同知、判官.有属县的,不设同知而置判官.州之属吏还有吏目一人(从九品
吴元年定天下县为三等:粮十万石以下为上县,知县从六品;六万石以下为中县,知县正七品;三万石以下为下县,知县从七品.后来全部改为正七品.明代分全国县共1,171个.每县设知县一人,掌一县之政.知县之下有县丞一人(正八品)、主簿一人(正九品)分掌娘马、巡捕之事.其属吏还有典史一人,管文书收发.若无县丞,或无主簿,则分领丞簿之职.
12督抚
明中央又派遣监察御史或部院大臣出任总督、巡抚、巡按各差,以驾凌于三司之上.《明史·职官志二》说:

其在外加都御史或副、佥都御史衔者,有总督、有提督、有巡抚,有总督兼巡抚,提督兼巡抚,及经历、总理、赞理、巡视、抚治等员.
巡抚”之名即起于明代,据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记载,“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辛未,太祖令皇太子(即懿文太子)巡抚陕西地方,巡抚之名,始见于此.”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遣尚书蹇义等26人巡行天下,安抚军民.此后,逐渐派一些尚书,侍郎,都御史,少卿等官去巡抚各处的边境腹地,办完事情就回朝廷复命.这样的官员,当时称为“巡抚”,或名“镇守”.巡抚兼军务的加提督,有总兵地方加赞理或参赞,所辖多而事务重者加总督.以尚书、侍郎任总督军务的,皆兼都御史,以便行事.由于总兵、宦官也可称为“镇守”,容易造成混乱,所以后来凡是文职官员奉命出朝,就一律称为“巡抚”,以与“镇守”相区别.此外,明代还

派监察御史巡视各省,以资监察,称为“巡按”.“巡抚”、“巡按”略有不同,但这些都是明代才设置的差务.由于这些官职是临时性的,所以各处名称都不同.比较经常设置的,有总督漕运兼提督军务巡抚凤阳等处兼管河道1员,总督蓟、辽、保定等处军务兼理粮饷1员,总督陕西三边军务1员,总督两广军务兼理粮饷带管盐法兼巡抚广东地方一员,总理粮储提督军务兼巡抚应天等府1员,巡抚顺天等府地方兼整饬蓟州等处边备1员,巡抚保定等府提督紫荆等关兼管河道1员,巡抚南赣、汀韶等处地方提督军务1员.巡抚偏沅地方赞理军务1员,抚治郧阳等处地方兼提督军务1员.这些官员设置都是以边防或镇压人民为主要任务的.日久之后,便变成定制,到清代才将督抚看作一省的最高长官.总督在明代有称总制的,所以清代一般还称总督为制台.而督抚仍用钦差官的体制,不给印绶而给关防,称部堂、部院,而不单称总督,巡抚.
13都指挥使司
相当于现在的军区 ,省军区之类的.此司官名为军制.各时期各地方都有很大差别,此处限于篇幅不再多说.布政司,按察司,指挥司合称上面提到过的三司.
我在此只能为你说个大概.欲知详情,请看《明史》

洪武三年置大宗正院,二十二年改为宗人府
宗人令 一人 正一品 宗人府
左宗正 一人 正一品 宗人府
右宗正 一人 正一品 宗人府 左宗人 一人 正一品 宗人府 右宗人 一人 正一品 宗人府 经历 一人 正五品 宗人府经历司
太傅 无定员 正一品 三公
太保 无定员 正一品 三公
三孤 少师 无定员 从一品 三孤 少傅 无定员 从一品 ...

全部展开

洪武三年置大宗正院,二十二年改为宗人府
宗人令 一人 正一品 宗人府
左宗正 一人 正一品 宗人府
右宗正 一人 正一品 宗人府 左宗人 一人 正一品 宗人府 右宗人 一人 正一品 宗人府 经历 一人 正五品 宗人府经历司
太傅 无定员 正一品 三公
太保 无定员 正一品 三公
三孤 少师 无定员 从一品 三孤 少傅 无定员 从一品 三孤 少保 无定员 从一品 三孤
太子三师
太子太师 无定员 从一品 太子三师
太子太傅 无定员 从一品 太子三师
太子三少
太子少师 无定员 正二品 太子三少
太子少保 无定员 正二品 太子三少
参知政事 一人 从二品 中书省 洪武九年汰参知政事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中书省左司
员外郎 一人 正六品 中书省
都事 一人 正七品 中书省
检校 一人 正七品 中书省 洪武二年革检校
照磨 一人 从七品 中书省 洪武二年革照磨
管勾 一人 从七品 中书省
参议 一人 正三品 中书省参议府 吴元年革参议府
参军 一人 从三品 中书省
断事官 一人 从三品 中书省 洪武二年革断事官 断事 一人 正七品 中书省
经历 一人 正七品 中书省 知事 一人 正八品 中书省
都镇抚 一人 正五品 中书省都镇抚司 甲辰十月以都镇抚司隶大都督府
考功郎 一人 正七品 中书省考功所 洪武元年革考功所 中书舍人 十人 从七品 中书省 旧名直省舍人
吏部
尚书 一人 正二品 吏部
左侍郎 一人 正三品 吏部
右侍郎 一人 正三品 吏部 司务 二人 从九品 大使 一人 正九品 工部宝源局 副使 一人 从九品 工部宝源局 嘉靖间革大使 一人 正九品 工部颜料局 后革
大使 一人 正九品 工部军器局
副使 二人 从九品 工部军器局 后革一人
大使 一人 从九品 工部节慎库 嘉靖八年设
大使 一人 正九品 工部织染所 副使 一人 从九品 工部织染所
大使 一人 正九品 工部杂造局 副使 一人 从九品 工部杂造局
大使 各一人 未入流 工部广积、通积、卢沟桥、通州、白河各抽分竹木局
副使 各一人 未入流 工部广积、通积、卢沟桥、通州、白河各抽分竹木局 大通关提举司,
提举 一人 正八品 工部大通关提举司 万历二年革。
副提举 二人 正九品 工部大通关提举司 后革
典史 一人 未入流 工部大通关提举司 后革
大理寺
司务 二人 从九品 大理寺司务厅。
寺正 一人 正六品 大理寺左寺
寺正 一人 正六品 大理寺右寺
寺副 一人 从六品 大理寺左寺
寺副 一人 从六品 大理寺右寺 后革
评事 四人 正七品 大理寺
詹事府
詹事 一人 正三品 詹事府
少詹事 二人 正四品 詹事府
府丞 二人 正六品 詹事府
主簿 一人 从七品 詹事府主簿厅
录事 二人 正九品 詹事府
通事舍人 二人 从九品 詹事府
大学士 一人 正五品 詹事府左春坊
左庶子 一人 正五品 詹事府左春坊
左谕德 一人 从五品 詹事府左春坊
左中允 二人 正六品 詹事府左春坊
左赞善 二人 从六品 詹事府左春坊
左司直郎 二人 从六品 詹事府左春坊
左清纪郎 一人 从八品 詹事府左春坊
左司谏 二人 从九品 詹事府左春坊
大学士 一人 正五品 詹事府右春坊
右庶子 一人 正五品 詹事府右春坊
右谕德 一人 从五品 詹事府右春坊
右中允 二人 正六品 詹事府右春坊
右赞善 二人 从六品 詹事府右春坊
右司直郎 二人 从六品 詹事府右春坊
右清纪郎 一人 从八品 詹事府右春坊
右司谏 二人 从九品 詹事府右春坊
洗马 一人 从五品 詹事府司经局
校书 二人 正九品 詹事府司经局
正字 二人 从九品 詹事府司经局
翰林院
学士 一人,正五品 翰林院
侍读学士 二人 从五品 翰林院
侍讲学士 二人 从五品 翰林院
侍读 二人 正六品 翰林院
侍讲 二人 正六品 翰林院
五经博士 九人 正八品 翰林院
典籍 二人 从八品 翰林院
侍书 二人 正九品 翰林院
待诏 六人 从九品 翰林院
孔目 一人 未入流 翰林院
史官修撰 无定员 从六品 翰林院
编修 无定员 正七品 翰林院
检讨 无定员 从七品 翰林院
庶吉士 无定员 未入流 翰林院
国子监
祭酒 一人 从四品 国子监
司业 一人 正六品 国子监
监丞 一人 正八品 国子监绳愆厅
五经博士 五人 从八品 国子监博士厅
助教 十五人 从八品 国子监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六堂
学正 十人 正九品 国子监
学录 七人 从九品 国子监
典簿 一人 从八品 国子监典簿厅
典籍 一人 从九品 国子监典籍厅
掌馔 二人 未入流 国子监掌馔厅
衍圣公 正二品 孔氏世袭
教授 从九品 教授司 孔、颜、曾、孟四氏
太常寺
卿 一人 正三品 太常寺
少卿 二人 正四品 太常寺
寺丞 二人 正六品 太常寺
典簿 二人 正七品 太常寺典簿厅
博士 二人 正八品 太常寺
协律郎 五人 正八品 太常寺
赞礼郎 三十一人 正九品 太常寺
司乐 三十四人 从九品 太常寺
奉祀 一人 从七品 天坛、地坛、朝日坛、夕月坛、先农坛、帝王庙、祈谷殿、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显陵、康陵、永陵、昭陵各祠祭署,俱一人
祀丞 二人 从八品 天坛、地坛、朝日坛、夕月坛、先农坛、帝王庙、祈谷殿、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显陵、康陵、永陵、昭陵各祠祭署,俱二人
吏目 一人 从九品 太常寺牺牲所
提督四夷馆
少卿 一人 正四品 提督四夷馆
光禄寺
卿 一人 从三品 光禄寺
少卿 二人 正五品 光禄寺
寺丞 二人 从六品 光禄寺,
典簿 二人 从七品 光禄寺典簿厅
录事 一人 从八品 光禄寺大官、珍羞、良酝、掌醢四署,各
署正 一人 从六品 大官、珍羞、良酝、掌醢四署,各一人
署丞 四人 从七品 大官、珍羞、良酝、掌醢四署
监事 四人 从八品 光禄寺
大使 一人 从九品 光禄寺司牲司
副使 一人 未入流 光禄寺司牲司 后革
大使 一人 从九品 光禄寺司牧局 嘉靖七年革。
大使 一人 未入流 光禄寺银库
太仆寺
卿 一人 从三品 太仆寺
少卿 三人 正四品 太仆寺
寺丞 四人 正六品 太仆寺
主簿 一人 从七品 太仆寺主簿厅
大使 一人 未入流 太仆寺常盈库
监正 一人 正九品 太仆寺牧监 后革
监副 一人 从九品 太仆寺牧监 后革
录事 一人 未入流 太仆寺牧监 后革
群长 一人 未入流 太仆寺群 后革
鸿胪寺
卿 一人 正四品 鸿胪寺
左少卿 一人 从五品 鸿胪寺
右少卿 一人 从五品 鸿胪寺
左寺丞 一人 从六品 鸿胪寺
右寺丞 一人 从六品 鸿胪寺
主簿 一人 从八品 鸿胪寺主簿厅
署丞 一人 正九品 鸿胪寺司仪署
署丞 一人 正九品 鸿胪寺司宾署
鸣赞 九人 从九品 鸿胪寺
序班 四十八人 从九品 鸿胪寺
尚宝司
卿 一人 正五品 尚宝司
少卿 一人 从五品 尚宝司
司丞 三人 正六品 尚宝司
六科
吏科都给事中 一人 正七品 吏科
户科都给事中 一人 正七品 户科
礼科都给事中 一人 正七品 礼科
兵科都给事中 一人 正七品 兵科
刑科都给事中 一人 正七品 刑科
工科都给事中 一人 正七品 工科
吏科左给事中 一人 从七品 吏科
吏科右给事中 一人 从七品 吏科
户科左给事中 一人 从七品 户科
户科右给事中 一人 从七品 户科
礼科左给事中 一人 从七品 礼科
礼科右给事中 一人 从七品 礼科
兵科左给事中 一人 从七品 兵科
兵科右给事中 一人 从七品 兵科
刑科左给事中 一人 从七品 刑科
刑科右给事中 一人 从七品 刑科
工科左给事中 一人 从七品 工科
工科右给事中 一人 从七品 工科
给事中 四人 从七品 吏科
给事中 六人 从七品 礼科
给事中 八人 从七品 户科
给事中 十人 从七品 兵科
给事中 八人 从七品 刑科
给事中 四人 从七品 工科
中书科
中书舍人 二十人 从七品 中书科
行人司
司正 一人 正七品 行人司
左司副 一人 从七品 行人司
右司副 一人 从七品 行人司
行人 三十七人 正八品 行人司
钦天监
监正 一人 正五品 钦天监
监副 二人 正六品 钦天监其属,主簿厅,
主簿 一人 正八品 钦天监主簿厅 春、夏、中、秋、冬
官正 五人 正六品 春、夏、中、秋、冬各一人
五官灵台郎 四人 从七品 钦天监
五官保章正 一人 正八品 钦天监
五官挈壶正 一人 从八品 钦天监
五官监候 二人 正九品 钦天监
五官司历 二人 正九品 钦天监
五官司晨 二人 从九品 钦天监
漏刻博士 一人 从九品 钦天监
太医院
院使 一人 正五品 太医院
院判 二人 正六品 太医院
御医 十人 正八品 太医院
大使 一人 未入流 太医院生药库
副使 一人 未入流 太医院生药库
大使 一人 未入流 太医院惠民药局
副使 一人 未入流 太医院惠民药局
上林苑监
左监正 一人 正五品 上林苑监
右监正 一人 正五品 上林苑监
左监副 一人 正六品 上林苑监
右监副 一人 正六品 上林苑监
左监丞 一人 正七品 上林苑监
右监丞 一人 正七品 上林苑监
典簿 一人 正九品 上林苑监典簿厅 良牧、蕃育、林衡、嘉蔬四署,各
典署 一人 正七品 良牧、蕃育、林衡、嘉蔬四署,各一人
署丞 一人 正八品 良牧、蕃育、林衡、嘉蔬四署,各一人
录事 一人 正九品 上林苑监
五城兵马指挥司
指挥 各一人 正六品 中、东、西、南、北五城兵马指挥司
副指挥 各四人 正七品 中、东、西、南、北五城兵马指挥司
吏目 各一人 未入流 中、东、西、南、北五城兵马指挥司
顺天府
府尹 一人 正三品 顺天府
府丞 一人 正四品 顺天府
治中 一人 正五品 顺天府
通判 三人 正六品 顺天府
推官 一人 从六品 顺天府
儒学教授 一人 从九品 顺天府
训导 一人 未入流 顺天府
经历 一人 从七品 顺天府经历司
知事 一人 从八品 顺天府
照磨 一人 从九品 顺天府照磨所
检校 一人 未入流 顺天府
武学
教授 一人 从九品 京卫武学
训导 一人 未入流 武学
僧录司
左善世 一人 正六品 僧录司
右善世 一人 正六品 僧录司
左阐教 一人 从六品 僧录司
右阐教 一人 从六品 僧录司
左讲经 一人 正八品 僧录司
右讲经 一人 正八品 僧录司
左觉义 一人 从八品 僧录司
右觉义 一人 从八品 僧录司
导录司
左正一 一人 正六品 导录司
右正一 一人 正六品 导录司
左演法 一人 从六品 导录司
右演法 一人 从六品 导录司
左至灵 一人 正八品 导录司
右至灵 一人 正八品 导录司
左玄义 一人 从八品 导录司
右玄义 一人 从八品 导录司
神乐观提点 一人 正六品 导录司
知观 一人 从八品 导录司 嘉靖中革
龙虎山正一真人 一人 正二品 导录司
阁皂山灵官 一人 正八品 导录司
三茅山灵官 一人 正八品 导录司
教坊司
奉銮 一人 正九品 教坊司
左韶舞 一人 从九品 教坊司
右韶舞 一人 从九品 教坊司
左司乐 一人 从九品 教坊司
右司乐 一人 从九品 教坊司
王府长史司
左长史 一人 正五品 王府长史司
右长史 一人 正五品 王府长史司
典簿 一人 正九品 王府长史司
审理正 一人 正六品 王府长史司审理所
副 一人 正七品 王府长史司审理所
典膳正 一人 正八品 王府长史司典膳所
副 一人 从八品 王府长史司典膳所
奉祠正 一人 正八品 王府长史司奉祠所
副 一人 从八品 王府长史司奉祠所
典乐 一人 正九品 王府长史司奉祠所
典宝正 一人 正八品 王府长史司典宝所
副 一人 从八品 王府长史司典宝所
纪善 二人 正八品 王府长史司纪善所
良医正 一人 正八品 王府长史司良医所
副 一人 从八品 王府长史司良医所
典仪正 一人 正九品 王府长史司典仪所
副 一人 从九品 王府长史司典仪所
工正 一人 正八品 王府长史司工正所
副 一人 从八品 王府长史司工正所 以上各所副官,嘉靖四十四年并革。
伴读 一人 从九品 王府长史司
教授 无定员 从九品 王府长史司
引礼舍 二人 未入流 王府长史司
仓大使 一人 未入流 王府长史司
副使 一人 未入流 王府长史司
库大使 一人 未入流 王府长史司
副使 一人 未入流 王府长史司 仓、库副使后俱革。
郡王府
教授 一人 从九品 郡王府
典膳 一人 正八品 郡王府
镇国将军府
教授 一人 从九品 镇国将军府
承宣布政使司
左布政使 一人 从二品 承宣布政使司
右布政使 一人 从二品 承宣布政使司
左参政 无定员 从三品 承宣布政使司
右参政 无定员 从三品 承宣布政使司
左参议 无定员 从四品 承宣布政使司
右参议 无定员 从四品 承宣布政使司
经历 一人 从六品 承宣布政使司经历司
都事 一人 从七品 承宣布政使司
照磨 一人 从八品 承宣布政使司照磨所
检校 一人 正九品 承宣布政使司
理问 一人 从六品 承宣布政使司理问所
副理问 一人 从七品 承宣布政使司理问所
司狱 一人 从九品 承宣布政使司司狱司
副使 一人 未入流 承宣布政使司
仓大使 一人 从九品 承宣布政使司
副使 一人 未入流 承宣布政使司
大使 各一人 从九品 杂造局、军器局、宝泉局、织染局
副使 各一人 未入流 杂造局、军器局、宝泉局、织染局
提刑按察使司
按察使 一人 正三品 提刑按察使司
副使 一人 正四品 提刑按察使司
佥事 无定员 正五品 提刑按察使司
经历 一人 正七品 提刑按察使司经历司
知事 一人 正八品 提刑按察使司
照磨 一人 正九品 提刑按察使司照磨所
检校 一人 从九品 提刑按察使司
司狱 一人 从九品 提刑按察使司司狱司
行太仆寺
卿 一人 从三品 行太仆寺
少卿 一人 正四品 行太仆寺
寺丞 无定员 正六品 行太仆寺
主簿 一人 从七品 行太仆寺
苑马寺
卿 一人 从三品 苑马寺
少卿 一人 正四品 苑马寺
寺丞 无定员 正六品 苑马寺
主簿 一人 从七品 苑马寺
监正 一人 正九品 苑马寺牧监
监副 一人 从九品 苑马寺牧监
录事 一人 未入流 苑马寺牧监
圉长 一人 从九品 苑马寺各苑
都转运盐使司
都转运使 一人 从三品 都转运盐使司
同知 一人 从四品 都转运盐使司
副使 一人 从五品 都转运盐使司
判官 无定员 从六品 都转运盐使司
经历 一人 从七品 都转运盐使司经历司
知事 一人 从八品 都转运盐使司
盐课提举司
提举 一人 从五品 盐课提举司
同提举 一人 从六品 盐课提举司
副提举 无定员 从七品 盐课提举司
吏目 一人 从九品 盐课提举司
库大使 一人 未入流 盐课提举司
副使 一人 未入流 盐课提举司
市舶提举司 提举 一人 从五品 市舶提举司
副提举 二人 从六品 市舶提举司
吏目 一人 从九品 市舶提举司

知府 一人 正五品 府
同知 无定员 正六品 府
通判 无定员正六品 府
推官 一人 正七品 府
经历 一人 正八品 府经历司
知事 一人 正九品 府
照磨 一人 从九品 府照磨所
检校 一人 未入流 府
司狱 一人 未入流 府司狱司

知州 一人 从五品 州
同知 无定员 从六品 州
判官 无定员 从七品 州
吏目 一人 从九品 州

知县 一人 正七品 县
县丞 一人 正八品 县
主簿 一人 正九品 县
典史 一人 未入流 县
巡检司
巡检 从九品 巡检司
副巡检 从九品 巡检司

公 无定员 超品一等爵
侯 无定员 超品二等爵
伯 无定员 超品三等爵
驸马都尉 无定员 超品位在伯上
五军都督府 中军、左军、右军、前军、后军各属
左都督 一人 正一品 都督府
右都督 一人 正一品 都督府
都督同知 无定员 从一品 都督府
都督佥事 无定员 正二品 都督府
经历 一人 从五品 都督府经历司
都事 一人 从七品 都督府
京卫指挥使司
指挥使 一人 正三品 京卫指挥使司
指挥同知 二人 从三品 京卫指挥使司
指挥佥事 四人 正四品 京卫指挥使司
镇抚 二人 从五品 京卫指挥使司镇抚司
经历 一人 从七品 京卫指挥使司经历司
知事 一人 正八品 京卫指挥使司
吏目 一人 从九品 京卫指挥使司
仓大使 一人 未入流 京卫指挥使司
副使 一人 未入流 京卫指挥使司
王府仪卫司
仪卫正 一人 正五品 王府仪卫司
仪卫副 二人 从五品 王府仪卫司
典仗 六人 正六品 王府仪卫司
留守司
正留守 一人 正二品 留守司
副留守 一人 正三品 留守司
指挥同知 二人 从三品 留守司
经历 一人 正六品 留守司经历司
都事 一人 正七品 留守司
断事 一人 正六品 留守司断事司
副断事 一人 正七品 留守司断事司
吏目 一人 未入流 留守司
都指挥使司
都指挥使 一人 正二品 都指挥使司
都指挥同知 二人 从二品 都指挥使司
都指挥佥事 四人 正三品 都指挥使司
经历 一人 正六品 都指挥使司经历司
都事 一人 正七品 都指挥使司
断事 一人 正六品 都指挥使司断事司
副断事 一人 正七品 都指挥使司断事司
吏目 一人 未入流 都指挥使司
司狱 一人 从九品 都指挥使司司狱司
卫指挥使司
指挥使 一人 正三品 卫指挥使司
指挥同知 二人 从三品 卫指挥使司
指挥佥事 四人 正四品 卫指挥使司
镇抚 二人 从五品 卫指挥使司镇抚司
经历 一人 从七品 卫指挥使司经历司
知事 一人 正八品 卫指挥使司
吏目 一人 从九品 卫指挥使司
仓大使 一人 未入流 卫指挥使司
副使 一人 未入流 卫指挥使司

正千户 一人 正五品 千户所
副千户 二人 从五品 千户所
镇抚 二人 从六品 千户所
百户 十人 正六品 千户所
土官
宣慰使 一人 从三品 宣慰使司
同知 一人 正四品 宣慰使司
副使 一人 从四品 宣慰使司
佥事 一人 正五品 宣慰使司
经历 一人 从七品 宣慰使司经历司
都事 一人 正八品 宣慰使司
宣抚司
宣抚使 一人 从四品 宣抚司
同知 一人 正五品 宣抚司
副使 一人 从五品 宣抚司
佥事 一人 正六品 宣抚司
经历 一人 从八品 宣抚司经历司
知事 一人 正九品 宣抚司
照磨 一人 从九品 宣抚司
安抚司
安抚使 一人 从五品 安抚司
同知 一人 正六品 安抚司
副使 一人 从六品 安抚司
佥事 一人 正七品 安抚司
吏目 一人 从九品 安抚司
招讨司
招讨使 一人 从五品 招讨司
副招讨 一人 正六品 招讨司
吏目 一人 从九品 招讨司
长官司
长官 一人 正六品 长官司
副长官 一人 从七品 长官司
吏目 一人 未入流 长官司
皇子 亲王 郡王 镇国将军
辅国将军 奉国将军 镇国中尉 辅国中尉 奉国中尉 皇女 大长公主 长公主 公主
郡主 县主 郡君 县君 乡君

收起

明朝内阁,为明成祖首先确立。乃是明朝建文四年(1402年)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的皇帝咨政机构,此后权力逐渐增大,后形成为明朝行政中枢。内阁辅臣的人数为一人至七人不等,辅臣奉使出外办事,多自称阁部。明太祖废除宰相。起初,内阁大学士只具有顾问身份,皇帝为最终决定的权力,而大学士很少有参决的机会。到明仁宗、明宣宗时期,大学士均因有太子经师的恩情,而得以累加至太子三孤身份,地位日益受尊崇。宣宗时期,...

全部展开

明朝内阁,为明成祖首先确立。乃是明朝建文四年(1402年)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的皇帝咨政机构,此后权力逐渐增大,后形成为明朝行政中枢。内阁辅臣的人数为一人至七人不等,辅臣奉使出外办事,多自称阁部。明太祖废除宰相。起初,内阁大学士只具有顾问身份,皇帝为最终决定的权力,而大学士很少有参决的机会。到明仁宗、明宣宗时期,大学士均因有太子经师的恩情,而得以累加至太子三孤身份,地位日益受尊崇。宣宗时期,朝廷事无大小,宣宗均悉数咨询大学士杨士奇的看法而决定。虽然吏部尚书蹇义、户部尚书夏原吉召见时得以参与各部事宜,然而其还远不如杨士奇等内阁成员得以亲自接见。自此,内阁的权力日益增大,到明世宗中叶,夏言、严嵩等人执掌内阁,地位赫然为真正的宰相,亦可压制六部,另设首辅、次辅。不知道的话去看《明朝那些事儿》

文华殿大学士 一人 正五品
武英殿大学士 一人 正五品
文渊阁大学士 一人 正五品
东阁大学士 一人 正五品
中极殿大学士 一人 正五品
建极殿大学士 一人 正五品

收起

加个内阁,正五品,后兼任大学士

一楼说的太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