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即是空,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6 02:25:46
色即是空,

色即是空,
色即是空,

色即是空,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取自《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原句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这是佛教的重要思想,
意思是指一切能见到或不能见到的事物现象,
而这些现象是人们虚妄产生的幻觉.
空,是指事物的本质.
其实,佛教谈的“空”与“色”,
包括谈到的“四蕴”(受、想、行、识),
都是从哲学的高度来说的,
主要说明物质、运动和精神三者的关系.
由此,我们可以简单翻译成:
物质的、现象的一定是运动的、变化的;
运动的、变化的一定是物质的、现象的.
两者是一回事的两面.精神现象也一样.

就是说一切法“缘起性空”。“色”,就是色、受、想、行、识五蕴中的色,是指物质。任何物质现象都是缘起,它有相状,它有功用,但是它的相状和功用里面没有常恒不变的指挥它的主宰,所以说是空。所谓空,不是指的色外空(物体之外的空),也不是指的色后(空物体灭了之后的空),换句话说,并不是离开色而另外有一个空,而是“当体即空”。色是缘起所起,色法上不能有个不变的实性,所以说“色即是空”;唯其没有实性,所以能遇缘...

全部展开

就是说一切法“缘起性空”。“色”,就是色、受、想、行、识五蕴中的色,是指物质。任何物质现象都是缘起,它有相状,它有功用,但是它的相状和功用里面没有常恒不变的指挥它的主宰,所以说是空。所谓空,不是指的色外空(物体之外的空),也不是指的色后(空物体灭了之后的空),换句话说,并不是离开色而另外有一个空,而是“当体即空”。色是缘起所起,色法上不能有个不变的实性,所以说“色即是空”;唯其没有实性,所以能遇缘即起,所以说“空即是色”。这也就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的简单解释。受、想、行、识等精神现象也同样地是“缘起性空”。“缘起性空”是宇宙万有的真实相状,即所谓“诸法实相”。大乘佛教以实相为法印,称为“一法印”,一切大乘经教,都以实相的道理来印证。如前面所说“无住涅槃”和“菩萨六度四摄“等教义,都是以缘起性空的理论为基础的。

收起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此句出自于《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这句话基本要阐述的是万物本空的理念,原是要使我们了解万事本无其永恒的体现,一切皆将坏散,教我们不要对万物起执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结果有些人谈空却又恋空,其实恋取世事和恋空并无分别,同样是执取而不放。恋空的人弃绝一切以求一个空字,最后还是有一个“空”的意念无法除去。殊不知万事万物本空,弃与不弃都是空的,有弃绝的念头便已不空...

全部展开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此句出自于《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这句话基本要阐述的是万物本空的理念,原是要使我们了解万事本无其永恒的体现,一切皆将坏散,教我们不要对万物起执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结果有些人谈空却又恋空,其实恋取世事和恋空并无分别,同样是执取而不放。恋空的人弃绝一切以求一个空字,最后还是有一个“空”的意念无法除去。殊不知万事万物本空,弃与不弃都是空的,有弃绝的念头便已不空,爱空的念头已是“有”了。说明了色和空是不相碍而相同的。执着于色的人不明白“色即是空”,执着于空的人也不明白“空即是色”。



‘色'是指有形质的一切万物。此万物为因缘所生,并非本来实有,因此其当体是空。此谓之‘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指人间之物质、身体本系空无实体,而由地、水、火、风四大和合而成,故称空即是色;四大若离散,则复归空无,故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并非析色见空,而系体达色之当体即空之故,空者亦非意味断灭,即有即空方是真空。此真空既为有,故必不异于有,以空即是有,而说空即是色。

指真空不异于色法,空的当体即是色。

可以理解为:以物质为表象的世界其实质是空无所有的,而所谓"空无所有"是依心起解的。

所以色即是空--相对人的认识的表象世界是空的,而空的表现形式是依附于心(例:人)的认识的--空即是色。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