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出版的八下历史提纲快要期末考了 ,但是我觉得看书很不方便,能给我一份完整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八年级下册历史的复习提纲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6 02:44:29
人民教育出版的八下历史提纲快要期末考了 ,但是我觉得看书很不方便,能给我一份完整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八年级下册历史的复习提纲么?

人民教育出版的八下历史提纲快要期末考了 ,但是我觉得看书很不方便,能给我一份完整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八年级下册历史的复习提纲么?
人民教育出版的八下历史提纲
快要期末考了 ,但是我觉得看书很不方便,能给我一份完整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八年级下册历史的复习提纲么?

人民教育出版的八下历史提纲快要期末考了 ,但是我觉得看书很不方便,能给我一份完整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八年级下册历史的复习提纲么?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一、开国大典(1949年,天安门广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现代史开始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9月,北平)
主要内容:
①通过《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
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③确定国旗(五星红旗)、国歌(《义勇军进行曲》)、首都(北京)公元纪年;④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缅怀先烈)
P2小字及材料P3—4图
这次大会还选举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1)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丽花丝,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2)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战争.
二、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祖国大陆获得统一(西藏地方政府代表:阿沛·阿旺晋美)
(P5活动探究1)(P2导言)
P5活动探究2
三、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
(一)抗美援朝(1950年10月—1953年7月)
1、原因:
①美国侵略朝鲜;
②美国侵略活动威胁中国的安全;
③朝鲜政府请求中国派兵援助.
2、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P7导言)
3、性质: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4、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1950年10月,彭德怀),五战五捷(P7材料)
5、结果: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板门店,克拉克),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6、抗美援朝的意义:
①打击了美国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维护了世界和平;
②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③保卫了国家的安全,巩固了新生政权,为中国的建设创造了和平环境.
7、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人物代表:
①黄继光:舍身堵枪口(上甘岭战役);
②邱少云:烈火烧身,纹丝不动(严守潜伏纪律)P9图
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我们应努力学习,勤奋守纪,报效祖国,把我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
动脑筋:人们为什么称中国人民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
答:(1)中国人民志愿军有着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2)志愿军战士为保家卫国、支援朝鲜,赴朝作战,在战斗中英勇顽强,不畏艰险,许多战士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最终赢得了这场战争,保卫了国家,也为国家为民族在国际上赢得了荣誉.
(二)土地改革(1950年—1952年)
1、《中国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1950年) P12图
P13材料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必要性: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
(2)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P12导言、图P13图)
(3)结果: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P13小字)
2、土地改革的意义:
①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
②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③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④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村生产迅速恢复发展;
⑤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3、共和国反腐败第一大案:1952年宣判大贪污犯刘青山、张子善死刑.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工业化的起步
1、原因:我国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P18表、导言
2、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3、成就:(1)工业成就:
①1953年,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P19图);
②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P19图)中国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工厂建成投产;
③东北工业基地形成,沿海工业基地加强,华北和西北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2)交通运输业成就:
①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P22阅读卡);
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道“世界屋脊”(P20图)
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9月,北京).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P21内容
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P21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三、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3年—1954年)
1、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合作社——农业生产合作社(1955年,高潮)P24图
2、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全行业公私合营——赎买政策(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3、三大改造的完成(1956年):
(1)实质: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2)意义: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缺点: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四、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1956年——1966年)
(一)中共“八大”(1956年)——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的良好开端
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二)1958年,党中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P28壁画)
(三)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的严重失误(P28图)“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左”的错误,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公产风.
1、造成失误的原因:
①对国情分析不够;
②缺乏建设经验;
③急于求成;
④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2、教训:
①经济建设一定要遵循客观规律;
②立足本国国情,保持稳定的经济增进速度;
③坚持实事求是.
(四)中共八大后十年的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
1、 建设成就:
①大庆油田的建成结束了中国靠“洋油”的时代,实现原油和石油全部自给;
②新兴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
2、模范任务:
①王喜进(石油工人):“铁人”;
②邓稼先(两弹元勋)P27导言;
③焦裕禄(县委书记):“党的好干部”.
此外,还有:雷锋(P31)向秀丽等P29—30图
我们应向他们学习:
①爱国主义精神;
②为社会主义奋斗的精神;
③艰苦创业的精神;
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第七单元 走向现代世界
第一课 全球性的震荡
一.规模空前的战争浩劫: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
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
法西斯侵略与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1.第一次世界大战:
①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
②参战...

全部展开

第七单元 走向现代世界
第一课 全球性的震荡
一.规模空前的战争浩劫: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
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
法西斯侵略与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1.第一次世界大战:
①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
②参战双方:以德国、奥匈帝国为首的同盟国和以英、法、俄为首的协约国,以同盟国的失败宣告结束。
③战役:凡尔登战役 (凡尔登绞肉机)
④特点:飞机、坦克等大量新式武器首次被应用于战争,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它警示后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应把科技用于造福人类上,用于推动社会的发展上。
⑤性质: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战争
⑥灾难:战争历时四年,参战国有30个左右,卷入人口达15亿,死亡3000万人。2.第二次世界大战:
①发动者:德意日法西斯集团
②性质:是一场法西斯侵略与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与邪恶的战斗。
③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
④结果:1945年,意、德、日相继投降,正义最终战胜了邪恶。
⑤灾难:战争历时六年之久,先后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人口卷入了战争。死亡达6000万。
⑥联合国的成立:1945年10月24日,在美、英、苏、中等国的共同努力下,成立了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
二、令人谈虎色变的经济危机(1929—1933年)—“生产过剩”的危机—— 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表现:这场经济危机从1929年的美国开始。工厂倒闭、银行破产,工人失业,这种情况迅速蔓延到全世界。到1933年,资本主义各国的工业生产倒退了20年,工业生产下降了40%。
2.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强
3.本质:是“生产过剩”的危机。所谓“生产过剩”,不是指生产出来的商品真的吃不尽,用不完,而是因为消费者没有那么高的购买能力,使的这些商品销售不出去而显得“过剩”。
4.为摆脱危机,各国走上了不同道路。
德、意、日法西斯利用人们的不满,取得了政权,建立了法西斯专政,成为发动战争的策源地。
5.课本中的母女对话反映了经济危机期间一个非常矛盾的现象:一方面是工人失业,没有钱买煤生火取暖;另一方面却是大量的煤推积如山,造成浪费。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经济危机的本质是生产的相对“过剩”。
第二课 开辟新的发展道路
一、理想变为现实的十月革命(伟大的俄国十月革命)
⑴背景:①革命前的俄国处在沙皇统治下,是个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人民蒙受了巨大的灾难。各种社会矛盾空前激化。
⑵过程: 一二月革命:1917年3月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①结果:推翻沙皇专制统治,成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但临时政府没有满足工人和农民的愿望。
②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二十月革命:1917年11月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①结果: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了代表了工人、农民的苏维埃政府。
②性质:社会主义革命
③列宁和布尔什维党为什么能得到人民的拥护?
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社会主义的方式改造俄国。他们代表了俄国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追求的目标是为了满足工人和农民的愿望,因此得到了人民的拥护。
④新生的苏维埃政府采取了哪些施政措施?
宣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颁布了《土地法令》,把土地分配给农民,把银行和大企业收归国有,由工人监督企业生产;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成立。
⑤十月革命为什么能取得胜利?
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导;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指出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俄国工人阶级力量比较集中。
⑥十月革命的意义:
不仅改变了俄国历史的发展方向,用社会主义方式改造俄国的道路,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西亚病夫”的崛起——土耳其的革命和改革
1.“西亚病夫”是指哪个国家?——土耳其
2.为什么被称为“西亚病夫”?
土耳其统治下的奥斯曼帝国曾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封建帝国,自认为自己的文明最优越,轻视工业和贸易。20世纪初,远远落后于西方列强,沦为“半殖民地”,被称为“西亚病夫”
3.“西亚病夫”的崛起是指什么?
①土耳其的革命:20世纪初,参加一战失败,成为战胜国瓜分的对象。为挽救民族危机,在凯末尔领导下,成立了新的政府,发表了“土耳其独立宣言”的国民公约,与侵略军展开了武装斗争。1922年,终于赶走了外国侵略军,赢得了国家的独立和自由。
②土耳其改革:凯末尔认为,要使土耳其富强起来,必须向西方学习,进行册地的改革。他采取了各种措施,破除了落后的习俗,提高民族文化水平,推动了工业的发展。凯末尔领导的革命和改革,使土耳其迎来了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三、改革弊端的罗斯福新政——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①目的:为了尽快摆脱经济危机的困境,实行经济复兴。
②特点:全面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在金融、工业、农业和社会福利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③内容:①政府规定了企业必须遵守的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标准,承认工人有权和雇主集体谈判。(作用:减轻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局部改变了生产关系,改善了劳动人民的状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危机,缓和了阶级矛盾。它也是政府对雇员集体议价的支持。②政府以提供工作机会代替赈济的方法,有国家承建许多公共工程,招募大量失业者。
③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使退休工人可以得到养老金,失业者得到保险金,子女年幼的母亲、残疾人补助。
④意义:罗斯福改革的精神,鼓舞了美国人民。随着新政的实施,美国逐渐从噩梦般的经济危机中走出来,新政中采取的措施,后被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
思考题:1、罗斯福新政中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借鉴?
建立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重视农业关注“三农”问题;注重保护和发展民族工业;再就业工程。
2、20世纪,人类在开辟新的发展道路方面,各国呈现出不同的选择,请根据所学内容说出三个事例?
俄国十月革命、土耳其凯末尔改革、美国罗斯福新政
第三课 民族复兴的新道路
一、中华民族的觉醒
一新文化运动:
⑴背景:辛亥革命以后,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没有根本改变,封建统治思想还根深蒂固。 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已深深影响了一批进步的中国知识分子,特别受到青年学生的欢迎。
⑵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举起“科学”“民主”的大旗,号召青年争取自由平等,以科学的方法认识新事物。
⑶代表人物及贡献:
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胡适提出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还试做白话诗
鲁迅 《狂人日记》 李大钊
⑷内容:①提倡民主和科学②全力批判儒家学说,打倒“孔家店”③提倡白话文
⑸意义:唤醒民众,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促进了中国人们的觉醒。经过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极大地破除了封建主义思想的束缚,形成了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促使人们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先进知识分子接受十月革命的影响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二五四运动:
①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②过程: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广场集会——举行示威游行——火烧赵家楼——北洋政府镇压。——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各地人们纷纷响应。
③初步胜利:北洋政府最终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了曹汝霖等人的职务;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性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④意义: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中国工人阶级从此登上了政治舞台,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因为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⑤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密不可分,都为中华民族的觉醒作出了重大贡献。新文化运动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以民主和科学为口号,后期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
二、历史性的转折:
1、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①先进知识分子学习和接受马克思主义
②向俄国学习,走革命的道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2.党成立的条件: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第一个 陈独秀 上海)
3.党的成立:
⑴中共一大:1921年7月 上海 ———浙江嘉兴南湖
内容:决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确定党的重点工作是开展工人运动。
⑵中共二大: 上海
内容:①最终奋斗目标: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
②近期奋斗目标:对内打倒军阀,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实现民族独立,把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③ 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④要组成民主的联合战线。
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走上了新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的道路,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游有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走上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的道路。)
三、从北伐战争到红色根据地的建立
1、第一次国共合作:
⑴过程: 中共三大:1924年,广州 确定了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
国民党一大:1924年,广州 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同共产党合作,共同领导国民革命运动。
⑵成果:创办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军事骨干
北伐的胜利进军。
2.北伐:
①目的:1926年,为打倒列强,消灭军阀,实现全国统一,国民革命军从广东出师北伐。
②迅猛发展:共产党人的勇猛作战,叶挺第四军独立团赢得“铁军”称号
③胜利发展的意义:极大鼓舞了工农大众,推动了国民革命,沉重打击了国内军阀,也有力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收回了汉口、九江的英租界。
④结果:由于蒋介石背叛革命,北伐失败。
3.中国共产党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⑴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 南昌
领导人: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朱德
意义:①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②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③8月1日被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⑵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7年9月,毛泽东在江西、湖南交界的井冈山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一条从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其中中央革命根据地是最大、最巩固的。
(这些革命根据地都分布在各省的交界处,那里敌人力量薄弱,革命基础较好;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这些地区农特产比较丰富,便于筹集粮食,所以有利于革命队伍的存在与发展)。
4.长征:1934——1935年,由于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中央红军主力长征,最终取得胜利,建立了新的根据地。
5.遵义会议:1935年初 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影响:从此,红军开始逐步改变被动局面,最终摆脱了敌人的追击。
意义:遵义会议挽救了党和红军,成为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第四课 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同所有经历过工业文明洗礼的地方一样,跨入20世纪的中国也不只是战争和饥荒。同传统社会相比,悄然不觉中,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一.生活中的变化:
表现: ①物质生活的变化:19世纪70年代以后,在中国出现了新的交通和通讯工具。②新的文化生活方式进入中国,看电影、读报纸受到人们喜爱。③社会习俗的改变:男子剪辫,女子缠足越来越少。
二.头脑中的变化:
①科学思想渐入人心。废除科举制度,建立一套近现代教育制度。
(近代哪些重大事件促进了科学思想的传入?如洋务运动、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
②自由、平等等民主观念的接受。不再称呼“老爷”、“大人”,改用“先生”和“女士”
争取婚姻自由。
③妇女地位的提高 原因:受民主观念的影响
表现:夫妻双方男女平等
妇女走出家庭,走入社会,在教育、新闻、工商、政治等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思考:我国古代有那么多世界领先的发明,为什么近代的许多发明都是从西方传进来的?
社会制度的压抑;教育模式的禁锢;经济发展的束缚;传统社会的农业文明不能给以科技为基础的发明创造良好的土壤。
第五课 万众一心的抗日战争
一:“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1.日本侵华的原因与过程:
原因:20世纪30年代,日本卷入了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缓和国内矛盾,日本统治集团发动了对外战争,把侵略矛头指向了中国。
过程:
⑴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驻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炸毁了沈阳附近柳条湖附近的一段路轨,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向中国东北军发动进攻。这就是九一八事变。
后果: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⑵七七事变:(又称宛平城事变)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卢沟桥附近演习,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进入宛平城内搜查,遭到拒绝后,日军立即向宛平城和宛平城发动进攻,这就是七七事变。后果:日本向中国发动全面侵略战争。
这两次事变的共同点是:蓄谋已久;寻找借口,嫁祸于人,这是帝国主义发动战争惯用的伎俩。
2.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⑴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进行了长达六个星期的大屠杀,死亡人数至少达30万。⑵731部队:日军为了进行细菌战,竟用中国人的身体代替动物做实验,731部队就是一支灭绝人性的部队。⑶轰炸城市:日军对重庆、兰州、昆明等我国后方城市进行轰炸和封锁,制造了六、五重庆隧道大惨案。⑷对占领的抗日根据地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在河北制造“潘家峪惨案”。
二、全民族的抗战
1、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的政策 对内坚持“剿共”
对外一再退让,实行“不抵抗政策”
后果: ①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②助长了侵华日军的嚣张气焰,到1941年底,日军侵占了中国的大片 ,其中包括上海、南京、武汉、广州、南昌等重要城市。
2.全国各阶层人民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⑴学生:一二.九运动: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举行了反日救国示威游行,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⑵东北人民:组成东北抗日义勇军,自发起来抗日。
⑶国民党爱国官兵:发动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要求他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中国共产党从中华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国共之间已经进行了十年的内战基本结束,以国共两当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为什么说西安事变是扭转时局的关键?张学良、杨虎城是千古功臣?
西安事变顺应了抗日形势的发展,符合全国人民的愿望,成为国民党转向抗日的关键,使国共两党由分裂对抗走向合作抗日,也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张、杨二人作为西安事变的主角,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以民族大业为重,体现了他们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所以说他们是千古功臣。)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
4.全民族抗战:
①中国军民顽强作战,给日本侵略者一次次沉重打击
②共产党领导敌后军民开展游击战争,成为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
③海外华侨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大力支持
④人民战争的巨大力量
5.抗日战争(1937年—1945年)的胜利: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6.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① 国内: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反抗侵略的斗争中取得的第一次完全的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
②国际: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得到了各国人民的支持和援助;中国人民也付出了重大牺牲,作出了重要贡献。
7.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①实行全民族抗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③海外华侨和国际主义战士的支持
④人民战争的力量
⑤国民党爱国官兵的英勇奋战
第六课 新中国的诞生
一.两种命运的决战:
1.国统区的黑暗与的欣欣向荣对比表:
国统区 根据地
政治 实行独裁专政,压制民主,特务密探遍布全国 实行民主选举制度
经济 少数官僚掌握大量财富,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人民生活十分困苦。 开展大生产运动,党的领导人带头参加。 使共产党“得民心者得天下。”
2.重庆谈判:1945、8,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10月10日,签定了“双十协定”
毛泽东为什么要去重庆谈判?
1)经过长期抗战的中国人民,迫切要求和平民主,所以中共应代表人民利益,努力争取和平;
2)通过谈判,能在和平条件下进行改革,这对人民是有利的;
3)通过谈判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阴谋,孤立蒋介石。
4)表明共产党和平谈判的诚意。
3.三大战役表:
战役名称 战役时间 歼敌数 解放地区
辽沈战役 1948、9—1948、11. 47万余人 东北地区
淮海战役 1948、11—1949、1. 55万余 华东地区
平津战役 1948、11—1949、1 52 万余 华北地区
4.渡江战役:1949、4月。
战线:东起江苏江阴——西至江西湖口。
结果:人民解放军一举解放南京,国民党反动统治宣告覆灭。
5.新政治协商会议:1949、9于北平召开。
内容: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共同纲领》
确定国名:中华人民共和国
选举出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决定: 国都:北平(北京)。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国旗:五星红旗
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6.开国大典:1949、10、1 下午,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战起来了。”
思考题:
1、为什么说20世纪30年代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20世纪30年代日本制造了两次侵华事变。九一八事变不到半年,日军侵占了东北全境。七七事变,日本向中国发动了全面侵略战争。中日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到了亡种灭国的危急关头。所以说是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2、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日本为实现征服世界的野心单独对中国发动了哪两次侵略战争?甲午战争;全面侵华战争3、这两次战争的结果如何,原因分别是什么?甲午战争:清朝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原因:清朝政府腐败无能,国家贫弱。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原因: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抗战胜利的基本保证和根本原因;②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③反法西斯盟国、国际进步力量和爱国华侨支持是取得抗战胜利的重要原因;4、这两次战争结果对中国社会有什么影响?甲午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全面侵华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自鸦片战争以来百余年间,中国抵御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的胜利,它极大的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成为中华民族由危亡走上振兴的历史转折点。5、这两次战争对台湾有什么影响?甲午战争:甲午战争失败后,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10月25日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6、两次战争给我们的什么启示?①落后就挨打;②发展是硬道理 ,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综合国力;③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④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和人民军队;⑤必须建立广泛的人民统一战线;7、二次侵略战争日军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甲午战争:旅顺大屠杀 全面侵华战争:南京大屠杀
8、面对日本右翼分子的行为,你会怎样做?
①表示强烈愤慨,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②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
③树立远大理想,增强民族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9.以史实说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1)1924年,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建立了黄埔军校,为革命培养了许多军事人才,1926年,又共同进行北伐战争,打击了国内军阀,也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推动了国民革命。第一次合作破裂后,十年内战开始,使日本得以侵占东北。
2)1937、7、7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中国的全面抗战开始,并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第二次合作破裂后,中国再次陷入内战,最终造成两岸人为分裂。
3)我们寄希望于国共第三次合作,使中华民族完成统一大业。
10.“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无论身处何地,只要听到这激昂的旋律,每一位中华儿女都会热血沸腾,心潮澎湃。这首创作于1935年的《义勇军进行曲》,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被定为国歌,正式写入宪法。据此回答:
(1)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试列举1931年至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的两次侵华事变。
(2)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夕,为“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哪些重要措施?
领导“一二·九”运动,促进了民族觉醒;
促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3)经历了70年的风雨沧桑,这首歌一直在中国人心中回荡:“我们万众一心……前进!前进!进!”请简要说明在和平年代,为什么要把国歌写入宪法?
它传递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时刻鼓舞着炎黄子孙奋发图强,建设好自己的国家,其深远意义在于:它让我们警钟长鸣,在和平年代,仍提醒我们要居安思危,要有忧患意识。
11.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如何显示中华民族的进一步觉醒?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及辛亥革命等都是生产技术或社会制度的改良,而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则是注重唤醒民众的民主精神,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是精神层面的反思;中国工人阶级也登上了政治舞台。
12.说说下列这些节日的来历:(10分) 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军;十一国庆节。

收起

第一单元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一、筹建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
(一)时间:1949年9月 地点:北平
(二)内容:
1、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临时宪法
(1)新中国的名称:中华人民共和车
(2)新中国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

全部展开

第一单元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一、筹建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
(一)时间:1949年9月 地点:北平
(二)内容:
1、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临时宪法
(1)新中国的名称:中华人民共和车
(2)新中国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选举中央人民政府领导----毛泽东为政府主席
3、大会确定:国旗为五星红旗;代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首都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
(三)作用: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好准备工作。
二、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
(一)中央政府第一次会议
1、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2、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朱德为解放军总司令。
(二)大典盛况
1、时间:1949年10月1日
2、毛泽东宣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三)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1、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
2、中国人民站立起来,成为主人;
3、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
三、解放大陆
1、歼灭国民党残余军队:向西北、中南和西南进军;
2、1951年同西藏鉴定和平协议,西藏和平解放。
第二课 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
一、土地改革
1、时间:1950--1952年底 文件:《中国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作用(意义):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爱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二、抗美援朝(1950---1953年7月)
1、原因: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并越过中朝边境,轰炸中国东北边境的地区,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为保家卫国(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美援朝。
2、总司令:彭德怀 英雄人物:黄继光 邱少云
3、结束: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的签定----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
第三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一、内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会议名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4年9月北京;
2、宪法内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选举毛泽东为主席,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二、外交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提出:1953年中印谈判; (2)倡导:中、印、缅
(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亚非万隆会议:1955年---------周总理“求同存异”
第4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
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化三改造):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一五计划:
(1)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时间:1953---1957年;
(3)内容:重点发展生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4)成就:一田(克拉玛依油田)、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三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六路(三公路、三铁路)。
二、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
改动的内容 改造的途径 结果及历史意义 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业 农业生产合作社 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由于发展速度迅猛,工作过于急促和粗糙,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一些偏差。
手工业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 加工订货到公私合营
第二单元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6课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一、中共八大(1956年9月)
主要贡献: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
遗憾:被中断,没有坚持。
二、重大失误
1、探索时期的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2、失误的表现
(1)大跃进: 标志:盲目求快-------大炼钢铁运动。
(2)人民公社化运动: 特点:一大二公。
3、失误的原因:违背客观经济规律,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第7课 “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1966—1976年)
一、发动
1、开始标志:1966年5月,《五一六通知》。
2、毛泽东《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矛头指向刘少奇、邓小平。
二、经过
1、红卫兵运动----造反派夺权到武斗;
2、最大冤案:刘少奇案。
三、结束: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四、评价
1、性质:“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2、危害: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国民经济发展缓慢,生产处于半停产或停产状态;人民生活水平基本没有提高;对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严重摧残,阻滞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拉大了。
第8课 铸起共和国钢铁长城
1964年10月:原子弹 1966年:导弹 1967年:氢弹 1970年: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1949年:海军和空军 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地地战略导弹部队、海军潜地战略导弹部队、空军战略轰炸机部队
第9课 新国中走向世界舞台
一、重返联合国: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
二、中美建交: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定上海《中美联合公报》;1978年发表《建交公报》;1979年1月1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第三单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11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78年12月)-----改革开放的开始
1、内容: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和实行改革开放;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2、意义: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
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包产到户(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发展。
三、对外开放
1、经济特区(广东、福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1980年)、海南省(1985年);
2、沿海开放城市:大(连)秦(皇岛)青(岛)烟(台)连(云港)天(津);江(湛江)海(北海、上海)通(南通)南北;宁波三州(广州、温州、福州)。
3、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上海浦东新区。
第12课 欣欣向荣的科教文体事业
一、科技
1、1973年袁隆平----籼型杂交水稻(东方魔稻);
2、1986年3月“八六三计划”《高新技术研究开发计划纲要》;
3、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
二、教育
1、战略思想:科教兴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发展高等教育
2、普九: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3、发展高等教育:1977年底恢复高考。
三、其它: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青春之歌》《红旗谱》《创业史》《红岩》
2、1981年茅盾文学奖设立; 3、1991年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
4、1984年第23届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
第1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一、解决港澳问题------一国两制(邓小平):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中国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港澳台地区仍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1997年7月1日收回香港;1999年12月20日收回澳门。
二、两岸交流
1、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原则:相互尊重、互补互利
第14课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1982年新宪法,又通过《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建立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
二、市场经济体制
1993年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规定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邯郸钢铁总厂。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打破了“铁饭碗”。
三、推进建立国际新秩序 1989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建立,1991年加入。WTO
四、高举伟大的旗帜
1997年十五大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成为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旗帜。

收起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一、筹建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
(一)时间:1949年9月 地点:北平
(二)内容:
1、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临时宪法
(1)新中国的名称:中华人民共和车
(2)新中国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

全部展开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一、筹建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
(一)时间:1949年9月 地点:北平
(二)内容:
1、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临时宪法
(1)新中国的名称:中华人民共和车
(2)新中国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选举中央人民政府领导----毛泽东为政府主席
3、大会确定:国旗为五星红旗;代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首都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
(三)作用: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好准备工作。
二、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
(一)中央政府第一次会议
1、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2、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朱德为解放军总司令。
(二)大典盛况
1、时间:1949年10月1日
2、毛泽东宣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三)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1、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
2、中国人民站立起来,成为主人;
3、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
三、解放大陆
1、歼灭国民党残余军队:向西北、中南和西南进军;
2、1951年同西藏鉴定和平协议,西藏和平解放。
第二课 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
一、土地改革
1、时间:1950--1952年底 文件:《中国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作用(意义):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爱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二、抗美援朝(1950---1953年7月)
1、原因: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并越过中朝边境,轰炸中国东北边境的地区,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为保家卫国(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美援朝。
2、总司令:彭德怀 英雄人物:黄继光 邱少云
3、结束: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的签定----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
第三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一、内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会议名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4年9月北京;
2、宪法内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选举毛泽东为主席,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二、外交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提出:1953年中印谈判; (2)倡导:中、印、缅
(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亚非万隆会议:1955年---------周总理“求同存异”
第4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
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化三改造):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

人民教育出版的八下历史提纲快要期末考了 ,但是我觉得看书很不方便,能给我一份完整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八年级下册历史的复习提纲么? 快要期末考了,谁可以帮帮我整理一下七年纪上册 历史(人民教育出版的) 的复习提纲,最重要的是一些战争的时间,地点,交战双方和结果!最好再写出一些著名的历史人物生活的时期! 快要期末考了,求初一历史,生物,地理复习提纲,谢谢.全是人教版的.好的我加50分. 给我八下历史期末复习提纲就是背了这个 就不用背书的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复习题(有答案的)越多越好,呵呵,快要期末考了,各位帮帮忙啊 八下政治广东教育版提纲,四川教育版历史提纲政治要齐的, 八年级下册英语、数学、语文、物理、生物、历史、地理、政治八科的期末考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提纲~要全部的哦~ 八下政治广东教育版提纲,四川教育版历史提纲如题 谁有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期末的复习提纲复习提纲阿? 快要考期末试了,求初三政治时事复习提纲. 初二下学期历史提纲(人教版的)是人民教育教育出版社的! 跪求.. 好的有加分.. 八上历史期末考复习方法.离历史期末考不远了,有没有好心人给个方法复习一下八上第四章的历史?最好弄个时间表和提纲出来,只有五天了.今年第一年闭卷考 八年级上册期末历史复习提纲要岳麓版的谢谢?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期末历史复习提纲 快要会考了.也要期末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