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恋到底是好还是坏,自恋的定义又是什么呢?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7 21:42:23
自恋到底是好还是坏,自恋的定义又是什么呢?

自恋到底是好还是坏,自恋的定义又是什么呢?
自恋到底是好还是坏,自恋的定义又是什么呢?

自恋到底是好还是坏,自恋的定义又是什么呢?
我们常常在生活中做出这样的评价:“这个人过分自恋!”“那个人自我感觉太良好!”这其中,自恋是什么意思?
自恋(narcissism)一词见于欧美文学作品中,直译成汉语是水仙花.这来自一个凄美的古希腊神话:美少年那西斯在水中看到了自己的倒影,便爱上了自己,每天茶饭不思,憔悴而死,变成了一朵花,后人称之为水仙花.精神病学家、临床心理学家借用这个词,用以描绘一个人爱上自己的现象.
人在刚出生的时候,只会吃睡和哭.在这段时间,妈妈常常要给孩子喂奶,对孩子拍着、呵护着,让孩子满足生理需要的同时,还感受到了妈妈的温暖、亲情与关注.这时,孩子虽然不知道自己是谁,但是,由于母亲对孩子良好的照顾,孩子能够逐渐体会到“亲情”和“爱”.
随着心理发育,孩子逐渐地能够区分出母亲和自己是两个人,并在继续依恋母亲的同时,在心里会出现这样的感受:“妈妈是爱我的.当然,我自己也是很棒的,也是一个可爱的好宝宝.”这时,好妈妈已经作为一种良好的形象,刻在孩子心里.当妈妈一旦不在时,孩子心中有“好妈妈”形象,有“好妈妈”的爱和保护,就会感到自己是安全、可爱的.这种由“母亲爱孩子”的现实转化而来的“我很可爱”的感受,就构成人们心中的“自恋”情感.
如果在幼年的早期阶段,妈妈虽然曾经爱过孩子,但是后来就不够关心照顾他了,会出现什么情形?例如把1岁的孩子送去爷爷奶奶或姥姥家代养———孩子曾经尝到过母爱的甘甜,而又突然过早缺失,孩子就会猛然感到自己的弱小和无能为力.他会认为,自己是不可爱的,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因此就会产生不安全感、被遗弃感,感到恐惧与自卑.
为了对抗这种难受的心理体验,他就开始在心理上幻想着、盼望着“得到一位照顾我、绝对爱我的妈妈,而我要努力做个非常可爱的孩子,让所有的人都喜欢我、爱我!”这样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对自己总是心存疑问:我可爱吗?大家会喜欢我吗?并特别注重:我如何才能让别人喜欢我?如何才能得到大家对我更多的赞美?我会不会惹别人不高兴?他们是否在讨厌我?等等.
由此可见,在幼年持续得到足够母爱的孩子,长大后会对自己有信心,感到自己有能力,认为自己是可爱的,并敢于承认缺点和不足,有勇气面对现实.他们心中充满理想,同时又能够立足眼前、脚踏实地,勇于进取.这样的自恋,可以说是比较健康的一种.
而曾经一度体验到母爱,很快又失去母爱的孩子,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对自己缺乏信心.他们渴望别人的爱,永不满足地寻求着他人的赞美,却不敢相信别人真的会爱他.他们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想证明自己是可爱的.面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他们听不得别人的批评,不能承受小的挫折和失败.他们给自己树立极高的理想,而这样的理想往往是任何人都难以实现的.
在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的早期阶段,他们可能比一般人做得更好.小的目标达到之后,他们还会提出更高的目标,直到把自己彻底挫败为止.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担心自己不够可爱,会被他人所遗弃.
由于目标太高,当他最终无法实现时,他会更加感到自己无能、悔恨、自我厌恶,抑郁自卑.这样的自恋,就属于不健康的自恋,实际上属于假自恋,或不自恋.
那么,我们如何区分健康的自恋与不健康的自恋呢?
健康的自恋相信自己是可爱的,并认为这是不证自明的,不管别人评价如何.这样的人首先对自己有一种基本的信任,认为自己就是值得喜欢的,即使有人批评我,也肯定是关心爱护我.而不健康的自恋,则不相信自己是可爱的,总是需要通过别人的评价来证明.如果遇到批评,则一定会认为自己不好,别人是在对我进行恶意攻击.
健康的自恋,能够区分自己的想像与现实的差别,在面对理想的同时,立足于现实.对世界、对他人的评价都比较符合实际,能够较宽容地对待自己和他人.不健康的自恋者,他们难以区分幻想与现实,凡事凭主观想像.他们要求现实一定要达到“绝对美好”的程度,沉醉于自己的幻想.对他人强求,要求别人一定要对自己好,却又不停地抱怨、感叹人心叵测、生不逢时,在讨好他人的同时,却不信任他人,甚至对他人充满深深的敌意.
健康自恋的人,能够区分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他们爱自己,也爱他人,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能够平等、友好地与他人相处,希望自己过得好,也愿意别人得到幸福;而不健康的自恋者,他们难以区分自己与他人,表面上看上去他们自尊心很强,而实际上,却是因为无法相信自己.他们往往自我中心到了不会为他人着想的地步,他们在夸奖别人的同时,总是要表明自己更优秀,甚至不惜贬低他人来标榜自己.
健康的自恋与不健康的自恋是两个相反的极端,更多的人是处在中间的某个位置,或者稍微更偏近健康的一端或不健康的一端.究其原因,我们需要真心实意爱自己.只有真诚地爱自己,才能真诚地爱他人和爱世界.
自恋按照精神分析的解释,起源于一种源于自卑感的压抑的防御心理,自我由于不能以正常方式满足成就动机,采取了封闭的过度关注自我的外在评价的种种虚幻形式,如名气、赞美、点击率,有时会把是否得到他人的关注视为行动的唯一理由.自恋者经常会没有理由的关注比自己名气大的人,暗地里形成一种和偶像结为一体的虚幻感,当这种感觉遭到否定(或者是追星行为遭到打击,或是偶像遭遇丑闻失去可攀附的理由)就会转为对偶像的极度仇恨乃至人身攻击.
当社会转向一个推崇个人成就感、吹捧“成功人士”的泛商品化的时代,自恋症可以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人们把自爱混同于自恋的结果是,生活的意义就在于名利场的厮混,成功与失败成了一个人唯一关注的东西.如果为了成功和所谓名气可以不择手段,只要争得眼球就行,甚至对罪恶滔天的恶行也会啧啧称许.
自恋者从来难以领会真实的不同意见,因为真实的批评作为不同的声音往往打破了自恋者的封闭圈子,让其意识到泡沫之外的社会世界作为自我的背景并不就是自我本身能够视而不见的影子,但自恋者宁愿不去正视这种不受限制的视域而和自己的影子搏斗,寻找曲解歪曲真实批评的借口.
一个社会陷入自恋文化就会是非颠倒,陷入普遍的失范状态,人与人也失去信任,法律成了黑吃黑的游戏规则,大乱将至也浑然不觉.个人的自恋则强化了压抑,剥夺了自我面对种种挑战的勇气,沉溺在自我陶醉自我吹捧的圈子里不思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