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个地球》教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3 14:21:52
《只有一个地球》教案

《只有一个地球》教案
《只有一个地球》教案

《只有一个地球》教案
http://www.mp4mtv.com/jiaoan/17/140/2006/05/036316923544.html

<<只有一个地球>>
师:听说你们都很聪明,我想考你们一个问题,回答时思路要尽量开阔一点:我们现在在哪里?
生:学校的礼堂里。
师:(摇头)思路不够开阔。
生:在XX。
生:在中国。
生:在地球上。
师:是呀,我们在深圳、在中国、也在地球上。请全体起立,跺一跺脚:我们的脚下是什么?
生:地球。
师:(板书:地...

全部展开

<<只有一个地球>>
师:听说你们都很聪明,我想考你们一个问题,回答时思路要尽量开阔一点:我们现在在哪里?
生:学校的礼堂里。
师:(摇头)思路不够开阔。
生:在XX。
生:在中国。
生:在地球上。
师:是呀,我们在深圳、在中国、也在地球上。请全体起立,跺一跺脚:我们的脚下是什么?
生:地球。
师:(板书:地球)我们一起叫一声:地球。
生;(齐)地球——
师:地球听到了没有呀,怎么没有反应?让我们再一次深情的呼唤:地球,你好!假如地球听到了,她会热烈地鼓掌的。开始!
生(一起,深情地)地球——你好——
(学生身后响起听课教师们的热烈掌声)
师:地球听到了我们的呼唤。好,我们现在开始上课。
[第一课时]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乘坐中国自行设计和制造的“神舟号”宇宙飞船到太空去旅行。请大家闭上眼睛,我们的飞船马上就要升空了。好,飞船已经升到了太空,请睁开眼,观看太空美丽的景色。
(播放太空行星运行的录象,地球逐渐清晰,最后定格)
师:同学们这水蓝色的星球就是我们的地球,喜欢吗?请用一句话,夸一夸我们的地球。
生:地球,你真美呀!
生:地球,你好伟大!我喜欢你!
师:请同学们迅速地浏览课文的第一段,看看课文里是怎样赞美地球的。
生:“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师:请充满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为什么称地球为“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己读课文。
生:(自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教师放手让学生把课文读透)
师:现在我们请几个同学读给大家听,第一个请谁读?
生:(纷纷举手)
师:这么多的同学愿意读。好,我请班长推荐一个。
(班长推荐学生甲)
师:(对班长)请你说说为什么推荐她?
班长:她读书水平高,胆子大,声音特别响亮。
师:请你读1、2两段,要把班长夸奖你的那些特点读出来。
(学生甲读课文)
师:确实如班长所说的那样,读书的水平高。下面请谁读?现在请你(对学生甲)推荐一位。
(学生甲推荐学生乙)
师:(对学生甲)你为什么要推荐他?
学生甲:他读书流利,而且很有感情。
师:(对学生乙)请你读3、4两段,要把流利、有感情的特点读出来。
(学生乙读课文)
师:很有感情。好,下面请谁读?有毛遂自荐的吗?(学生纷纷举手,对学生丙)请你读5、6、7三段。你先说说你读书有什么特点。
生:我虽然读书没他们好,但我进步很大。我的特点也是有感情。
(学生丙读课文,且发挥很好)
师:掌声鼓励。谁读最后两段?(举手的学生特别多)好,全班一起读。
(全班齐读课文)
师:下面我还要检查同学们理解词语的情况。看屏幕。
先理解带点的字,再解释词语:
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生:渺,是细小。渺小,就是小的意思。
师:再用同样的方法解释下列词语。
居住 遨游 扁舟 枯竭
师:请同学们相互说说。
(学生相互说词语的意思)
师:请同学们认真思考一下:理解这些词语时,有没有规律可寻?
生:这些词语前后两个字的意思相近,我们在解释这些词时,可以用其中的一个字的意思来解释它。
师:再看下一个词。
举例解释词语:
自然资源
师:请迅速地读课文,举例说说哪些属于“自然资源”?
生:矿物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
师:现在将这些自然资源分两类,你知道为什么这样分吗?
矿物资源 (不可再生)
水资源、森林资源、
生物资源、大气资源 (可以再生)
生:前一类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后一类是可以再生的自然资源。
师:再看下面的一组词。
朗读理解词语:
……不是……而是……甚至……
师:请找出有关的句子朗读,要把这些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读出来。(学生练习后,教师请一学生读,表达得不是太好)
师:“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怎么才能把“几百万年”和“几亿年”读得区别开来?
(学生再读,理解得比较好)
师:课文中还有几组关联词,请找出有关的句子,用上面的方法自己读读。
(学生读有关的句子)
师:对词语的理解就到这。这篇课文是科学知识说明文,下面请同学们迅速的阅读课文,思考:课文告诉我们哪些关于地球的科学知识?
生: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地球很美,但是也很小;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
师:还有补充吗?
生:课文还告诉我们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师:我们看课题,为什么用“只有一个地球”做题目?请把下面的一句话补充完整:因为“只有一个地球”,所以……
生:因为只有一个地球,所以我们要保护地球。
师:请大家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并以最快的速度背熟。
(学生读书,背书)
师:请同学们一起背最后一段。
(学生集体背诵后,下课)
[第二课时]
师:我们一起背诵课文的最后一段。
(全班集体背诵最后一段)
师: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对地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保护地球,珍爱生命,是我们的共同信念。可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这样想。下面我们先阅读两条网上的消息。
布什抛弃《东京议定书》
布什总统于去年3月,宣布美国退出《东京议定书》。布什称这个协议,一旦付诸实施,将令美国丧失几百万个工作机会,美国经济将会受到影响。《东京议定书》要求世界40多个主要工业国家,在10年之内,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减少到1990年的水平。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化国家,每天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工业废气。
布什不参加“拯救地球”会议
今年9月,世界各国首脑在南非召开“拯救地球”会议,为人类的前途和地球的命运,共商大计。美国总统布什拒绝出席这次会议,引起代表们的一致质疑。一名代表说:“全世界都要求采取实质性的措施拯救地球,消除贫困,作为全世界首富和唯一的超级大国,总统不来参加会议,却去休假,真是世界上最糟糕的总统。”
师:读完这两条消息,你有什么想法?你的心情这样?(学生纷纷举手)先不讲,请你们做一个表情,通过这个表情,要让我知道你们的真实感受。
(学生做出各种表情)
师:有的是气愤的神情;有的是一副思考的样子;有的很激动;还有的显得特别不解……现在请你们把心中的想法说出来。
生:布什,你真是一个很糟糕的总统!
生:布什你太自私了。
生:美国的这个总统应该马上下台。
生:布什,你一个大国的总统怎么会这样呢?
师:鲁迅说过:辱骂和恐吓绝不是战斗。我们要想办法让布什转变态度,改变注意。假如布什就在我们面前,我想请同学们来劝他。请你先写好劝说稿。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到课文里找说服布什的理由,还可以将课外书中学到的有关知识运用进去。要注意劝说的方法,劝说的技巧,劝说的态度。
(生写劝说稿,教师巡回指导)
师:(模仿布什的口气)我是美国的现任总统布什,我的信念是:美国的利业高于一切。听说有几个中国的小朋友对我的环保政策有意见,我想听听他们的意见。不过我很忙,得抓紧时间。
生1:布什总统,你太不应该了……
布什:你是谁?你怎么这样和我说话?
生1:布什总统,你好。我是中国的一位小学生。我从网上知道你不愿参加“拯救地球会议”,我很失望。布什先生,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这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家园。我们都应该倍加爱护我们的地球。地球上的矿产资源非常有限,而且不能再生。大气资源、水资源虽然可以再生,但也不能随意的破坏。现在地球上60%以上的地区缺水,空气的污染也相当严重,经常下酸雨,南极上空大气层的空洞也越来越大。这些都是工业污染的后果。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化国家,每天向大气中排放的废气最多。因此,你必须改变态度,重视地球的保护工作。我们强烈要求你签署《东京议定书》。
布什:你说的情况我都知道。但是我认为没那么严重。我们美国的科学技术这么先进,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还有,我们还可以到其它星球上去嘛。好了,再见。
生2:布什,你不要走!
布什:你是谁?你要干什么?
生2:我是正义的化身,我要控诉你!
布什:控诉我?凭什么?
生2:你听着!你们美国是全世界排放废气最多的国家,是核试验最多的国家,是消耗石油最多的过家……你是大国的总统,应该有责任感!你不能只顾自己的利业。如果地球被破坏了,你们美国人也没处逃生。因为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公里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到时,你的总统的位子也不保了,你必须认真考虑!
布什:啊,好厉害的中国小姑娘。虽然,态度很严厉,但讲的话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看来我是要考虑考虑。再听听其他小朋友的意见。
生3:(作海豚游水的动作)布什先生你好,很高兴能见到你。
布什:你是谁?怎么这样?
生3:我是海洋的精灵——海豚,我代表海洋中的所有动物向您求助。海水的污染太严重了,我们简直无法生存。过去,我们在海洋中生活得自由自在。可是后来大量的污水流入海洋,我们的家园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海洋中的同伴死伤惨重呀……(作流泪状)
布什:我很同情。你要我做什么呢?
生3:希望你采取行动,拯救地球,救救我们海洋里的动物、植物。
布什:好,我一定认真考虑你的意见。
…………
师:同学们,你们刚才的表现非常出色,连一贯很自负的美国总统布什先生也被你们打动了。因为你们的理由很充分,讲话的态度也很诚恳。这也说明你们对课文的理解很透彻。建议你们以班级的名义写一封信给布什,希望真的能改变他的态度。下课。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国际名称为“该娅”,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数是第三颗。它有一颗天然的卫星---月球,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
一、教材说明
本课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说明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意义。
课文从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写起,引出了对地球的介绍;接着,从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人类活动范围很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而又被不加节制地开采或随意毁坏等方面,说明地球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威胁;然后,用科学家研究的成果证明,当地球资源枯竭时,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人类居住;最后,得出结论:人类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
二、教学建议
1.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领悟“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可先让学生通读课文,至少读上两遍,使学生大体了解课文内容。然后,可提出“课文是从哪几方面说明只有一个地球的”,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并在细读课文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讨论。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从以下几方面领悟“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1)从地球在整个宇宙的位置看,地球是十分渺小的。地球的半径“只有”6300多公里,在整个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一个数字,一个比喻,说明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
(2)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很小。地球表面的面积是51亿平方公里,而人类生活的陆地“只占”其中的五分之一。
(3)地球的资源有限而又遭受无节制的开采和随意毁坏。矿物资源的形成需要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因此,“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就可能面临“枯竭”的危险。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等各种可以再生的资源,由于人们“随意毁坏”,“滥用化学品”,不但不能“再生”,还酿出“生态灾难”,威胁人类的生存。
(4)人类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居住。课文引用科学家研究成果说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公里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至于在火星或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的设想,即使“实现”,也不可能有多少人去居住。
2.课文中引用的宇航员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是学生理解上的一个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这一点,可先让学生找出这句话读一读,说一说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讲的,然后抓住这个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可爱”“破碎”“同时”,联系全课,说说地球的“可爱”表现在哪里,容易“破碎”又表现在哪里,为什么要强调“同时”。体会地球的“可爱”,可从“遥望地球”所见到的景象和自然资源等方面思考;理解地球的容易“破碎”,可从“不加节制”“随意毁坏”“不顾后果地滥用”等方面去思考。强调“同时”,就是强调地球的两重性:它既有可爱的一面,又有容易破碎的一面。强调“同时”,目的在于提醒人们,如果“不加节制”“随意毁坏”资源,可爱的地球就可能走向“破碎”;如果精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可爱的地球就会更加可爱。
3.本课在表达方面十分注意用词的准确,行文的严谨。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诵读中体会,以增强学生的语感。“思考•练习”第三题的目的,就是要引起学生对这类句子在用词方面的思考。指导学生做这个题时,可以先让学生把加点的词语去掉读一读句子,再读一读原句,比较一下,用不用加点的词语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然后,可让学生从课文中再找一找类似的句子,并用同样的方法去分析比较;最后,引导学生在朗读课文中体会这些句子的表达效果。
4.地球上可供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但人类可以开发新的活动领域,如海洋。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但人类可开发利用新的能源,如核能。因此,在强调“只有一个地球”时,还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到这层意思,使学生认识到,我们应该在保护好地球的同时,大力开发新领域和新能源。
5.本课是说明性文章。指导学生朗读这类作品,除了同朗读叙事性作品一样要注入自己的感情以外,还要注意行文的严谨,表达出这类作品的逻辑力量。如,“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但是,这些设想即使能实现,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读这段话,“但是”之前为一个层次,可用较平直的语调,把“设想”读得稍重一点,以强调这仅仅是设想;“但是”要强调,以引起人们注意“但是”之后的内容,“即使”可强调,使人们感到,这种设想能否实现还是未知数,“又有多少人”稍加强调,以便使人们意识到,即使在火星或月球上建造了移民基地,能去居住的也只是极少数人。
6.词语解释:遨游:漫游;游历。 璀璨:本指珠玉等光彩夺目。这里指各种星球光亮耀眼。
宇宙:包括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的无限空间。 地质:地壳的成分和结构。
恩赐:原指帝王给予赏赐,现泛指因怜悯而施舍。 慷慨:不吝惜。
枯竭:用尽。 目睹:亲眼看到。 滥用:过度使用,没有节制。
三、参考资料 :
1. 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几个数字。
水土流失严重。据1992年卫星遥感测算,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79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7%。
沙化迅速发展。沙化土地已达到14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55%。
水源污染明显加重。有42%的城市水源受到污染。
2.我国主要资源人均占有量在世界144个国家的排序。
土地面积110位以后
耕地面积126位以后
草地面积76位以后
森林面积107位以后
3.森林资源的危机。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是生态环境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除了提供木材和各种林副产品外,还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保障农牧业生产、保存生物物种、维护生态平衡的作用。我国是一个少林的国家,人均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在世界各国中排在第107位之后。严重的问题是,我国的森林资源在数量和质量方面都处于不断下降的趋势当中。1981年与1976年相比,全国林地面积减少了309万公顷。据调查,全国有23个省、区、市的森林面积是减少的,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滥砍滥伐和毁林开荒。西双版纳是我国一片比较完整的热带雨林区,生长着许多热带、亚热带植物和珍稀动物。由于不适当的开垦,平均每年毁林22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949年的694%下降到1980年的26%。
4.北京地下水的污染。北京水资源十分紧缺,而地下水资源正面临被严重污染的危险。污染源主要来自人本身和自然界两个方面。从自然界来说,每一场西北风都要给北京带来大量的泥沙尘土,落到地面后被雨水夹带渗透地表,污染了地下水。人本身对地下水的污染,比自然界造成的后果更严重。现在,北京的工业和生活用水,几乎都没有经过严格的处理就排进河流。被污染的河水渗透河床及沿岸地表,造成了地下水污染。人为污染还来自超采地下水。超采造成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使地下水中所含各种有害物质高度浓缩。为了解决北京水资源紧缺的问题,要实行南水北调。但如果不注意解决地下水污染,即使将来每年十几亿立方米南水调进了北京,也可能抵不了地下水的被污染。何况那时北京的用水量将远远超过今天,北京水资源形势将因此更为严峻。
5.耕地面积的减少。我国人多地少。1978—1994年,全国耕地净减6880万亩,人口增加23亿。人均占有耕地由155亩减至119亩。在广东、福建、浙江等省,目前人均耕地已下降到不足06亩,以至人们把可耕地称为“保命田”。但近年来土葬成风,不但埋葬死人,还为早已去世的祖先造坟立碑,甚至为活人圈地垒空坟,导致良田抛荒。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地球是距太阳的第三颗行星,离太阳的距离大约是150000000公里.地球用365.256天绕行太阳一周,并用23.9345小时自转一圈.它的直径是12756公里,只比金星大了一百多公里.我们地球的大气里78%是氮气,21%是氧气,余下的1%是其他成份.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是15摄氏度,平均气压1.013帕.
地球形成自46亿年前,大约在16亿年前地球每昼夜只有9个小时,比现在自转快的多,每年约有800多天;到了6亿年前,每昼夜延长到了20个小时,年缩短到440天,地球正在逐渐放慢自转速度,原因可能主要是月球的潮汐引力作用.一般认为,地球的形成起源于太阳星云分化物.46亿年来,地球从一个均质的球体演变成现在的"圈层"结构.地壳平均厚度17千米,地幔厚度约3473千米,占地球体积的83.4%,地幔温度为1000~3000摄氏度,地核厚度约3473千米,占地球体积的16.3%,物质处于液体状态,内核温度高达6000摄氏度以上,与太阳表面温度差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国际名称为“该娅”,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数是第三颗。它有一颗天然的卫星---月球,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又围绕太阳公转。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结合使其产生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地球自转和公转的速度是不均匀的)。同时,由于受到太阳、月球、和附近行星的引力作用以及地球大气、海洋和地球内部物质的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地球自转轴在空间和地球本体内的方向都要产生变化。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使得球形的地球由两极向赤道逐渐膨胀,成为目前的略扁的旋转椭球体,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约21千米。
阿波罗飞船在月球上看到地球是由一系列的同心层组成。地球内部有核(地核)、幔(地幔)、壳(地壳)结构。地球外部有水圈和大气圈,还有磁层,形成了围绕固态地球的美丽外套。
地球作为一个行星,远在56亿年以前产生于原始太阳星云。
地球的基本参数:
赤道半径: ae = 6378136.49 米
极半径: ap = 6356755.00 米
平均半径: a = 6371001.00 米
赤道重力加速度: ge = 9.780327 米/秒2
平均自转角速度: ωe = 7.292115 × 10-5 弧度/秒
扁率: f = 0.003352819
质量: M♁ = 5.9742 ×1024 公斤
地心引力常数: GE = 3.986004418 ×1014 米3/秒2
平均密度: ρe = 5.515 克/厘米3
太阳与地球质量比: S/E = 332946.0
太阳与地月系质量比: S/(M+E) = 328900.5
公转时间: T = 365.2422 天
离太阳平均距离: A = 1.49597870 × 1011 米
公转速度: v = 11.19 公里/秒
表面温度: t = - 30 ~ +45
表面大气压: p = 1013.250毫巴
表面重力加速度(赤道) 978.0厘米/秒2
表面重力加速度(极地) 983.2厘米/秒2
自转周期 23时56分4秒(平太阳时)
公转轨道半长径 149597870千米
公转轨道偏心率 0.0167
公转周期 1恒星年
黄赤交角 23度27分
地球各圈层结构
地球海洋面积 361745300平方公里
地壳厚度 80.465公里
地幔深度 2808.229公里
地核半径 3482.525公里
表面积 510067866平方公里
人们对于地球的结构直到最近才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整个地球不是一个均质体,而是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地球每个圈层的成分、密度、温度等各不相同。在天文学中,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对于了解地球的运动、起源和演化,探讨其它行星的结构,以至于整个太阳系起源和演化问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地球圈层分为地球外圈和地球内圈两大部分。地球外圈可进一步划分为四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幔圈、外核液体圈和固体内核圈。此外在地球外圈和地球内圈之间还存在一个软流圈,它是地球外圈与地球内圈之间的一个过渡圈层,位于地面以下平均深度约150公里处。这样,整个地球总共包括八个圈层,其中岩石圈、软流圈和地球内圈一起构成了所谓的固体地球。对于地球外圈中的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以及岩石圈的表面,一般用直接观测和测量的方法进行研究。而地球内圈,目前主要用地球物理的方法,例如地震学、重力学和高精度现代空间测地技术观测的反演等进行研究。地球各圈层在分布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固体地球内部与表面之上的高空基本上是上下平行分布的,而在地球表面附近,各圈层则是相互渗透甚至相互重叠的,其中生物圈表现最为显著,其次是水圈。
大气圈
大气圈是地球外圈中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它包围着海洋和陆地。大气圈没有确切的上界,在2000 ~ 16000 公里高空仍有稀薄的气体和基本粒子。在地下,土壤和某些岩石中也会有少量空气,它们也可认为是大气圈的一个组成部分。地球大气的主要成份为氮、氧、氩、二氧化碳和不到0.04%比例的微量气体。地球大气圈气体的总质量约为5.136×1021克,相当于地球总质量的百万分之0.86。由于地心引力作用,几乎全部的气体集中在离地面100公里的高度范围内,其中75%的大气又集中在地面至10公里高度的对流层范围内。根据大气分布特征,在对流层之上还可分为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等。
水圈
水圈包括海洋、江河、湖泊、沼泽、冰川和地下水等,它是一个连续但不很规则的圈层。从离地球数万公里的高空看地球,可以看到地球大气圈中水汽形成的白云和覆盖地球大部分的蓝色海洋,它使地球成为一颗"蓝色的行星"。地球水圈总质量为1.66×1024克,约为地球总质量的3600分之一,其中海洋水质量约为陆地(包括河流、湖泊和表层岩石孔隙和土壤中)水的35倍。如果整个地球没有固体部分的起伏,那么全球将被深达2600米的水层所均匀覆盖。大气圈和水圈相结合,组成地表的流体系统。
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国际名称为“该娅”,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数是第三颗。它有一颗天然的卫星---月球,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又围绕太阳公转。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结合使其产生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地球自转和公转的速度是不均匀的)。同时,由于受到太阳、月球、和附近行星的引力作用以及地球大气、海洋和地球内部物质的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地球自转轴在空间和地球本体内的方向都要产生变化。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使得球形的地球由两极向赤道逐渐膨胀,成为目前的略扁的旋转椭球体,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约21千米。
阿波罗飞船在月球上看到地球是由一系列的同心层组成。地球内部有核(地核)、幔(地幔)、壳(地壳)结构。地球外部有水圈和大气圈,还有磁层,形成了围绕固态地球的美丽外套。
地球作为一个行星,远在56亿年以前产生于原始太阳星云。
地球的基本参数:
赤道半径: ae = 6378136.49 米
极半径: ap = 6356755.00 米
平均半径: a = 6371001.00 米
赤道重力加速度: ge = 9.780327 米/秒2
平均自转角速度: ωe = 7.292115 × 10-5 弧度/秒
扁率: f = 0.003352819
质量: M♁ = 5.9742 ×1024 公斤
地心引力常数: GE = 3.986004418 ×1014 米3/秒2
平均密度: ρe = 5.515 克/厘米3
太阳与地球质量比: S/E = 332946.0
太阳与地月系质量比: S/(M+E) = 328900.5
公转时间: T = 365.2422 天
离太阳平均距离: A = 1.49597870 × 1011 米
公转速度: v = 11.19 公里/秒
表面温度: t = - 30 ~ +45
表面大气压: p = 1013.250毫巴
表面重力加速度(赤道) 978.0厘米/秒2
表面重力加速度(极地) 983.2厘米/秒2
自转周期 23时56分4秒(平太阳时)
公转轨道半长径 149597870千米
公转轨道偏心率 0.0167
公转周期 1恒星年
黄赤交角 23度27分
地球各圈层结构
地球海洋面积 361745300平方公里
地壳厚度 80.465公里
地幔深度 2808.229公里
地核半径 3482.525公里
表面积 510067866平方公里
人们对于地球的结构直到最近才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整个地球不是一个均质体,而是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地球每个圈层的成分、密度、温度等各不相同。在天文学中,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对于了解地球的运动、起源和演化,探讨其它

收起

一、教材说明
本课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说明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意义。
课文从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写起,引出了对地球的介绍;接着,从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人类活动范围很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而又被不加节制地开采或随意毁坏等方面,说明地球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威胁;然后,用科学家研究的成果证明,当地球资源枯竭时,没有...

全部展开

一、教材说明
本课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说明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意义。
课文从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写起,引出了对地球的介绍;接着,从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人类活动范围很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而又被不加节制地开采或随意毁坏等方面,说明地球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威胁;然后,用科学家研究的成果证明,当地球资源枯竭时,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人类居住;最后,得出结论:人类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
二、教学建议
1.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领悟“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可先让学生通读课文,至少读上两遍,使学生大体了解课文内容。然后,可提出“课文是从哪几方面说明只有一个地球的”,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并在细读课文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讨论。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从以下几方面领悟“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1)从地球在整个宇宙的位置看,地球是十分渺小的。地球的半径“只有”6300多公里,在整个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一个数字,一个比喻,说明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
(2)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很小。地球表面的面积是5?1亿平方公里,而人类生活的陆地“只占”其中的五分之一。
(3)地球的资源有限而又遭受无节制的开采和随意毁坏。矿物资源的形成需要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因此,“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就可能面临“枯竭”的危险。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等各种可以再生的资源,由于人们“随意毁坏”,“滥用化学品”,不但不能“再生”,还酿出“生态灾难”,威胁人类的生存。
(4)人类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居住。课文引用科学家研究成果说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公里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至于在火星或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的设想,即使“实现”,也不可能有多少人去居住。
2.课文中引用的宇航员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是学生理解上的一个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这一点,可先让学生找出这句话读一读,说一说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讲的,然后抓住这个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可爱”“破碎”“同时”,联系全课,说说地球的“可爱”表现在哪里,容易“破碎”又表现在哪里,为什么要强调“同时”。体会地球的“可爱”,可从“遥望地球”所见到的景象和自然资源等方面思考;理解地球的容易“破碎”,可从“不加节制”“随意毁坏”“不顾后果地滥用”等方面去思考。强调“同时”,就是强调地球的两重性:它既有可爱的一面,又有容易破碎的一面。强调“同时”,目的在于提醒人们,如果“不加节制”“随意毁坏”资源,可爱的地球就可能走向“破碎”;如果精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可爱的地球就会更加可爱。
3.本课在表达方面十分注意用词的准确,行文的严谨。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诵读中体会,以增强学生的语感。“思考•练习”第三题的目的,就是要引起学生对这类句子在用词方面的思考。指导学生做这个题时,可以先让学生把加点的词语去掉读一读句子,再读一读原句,比较一下,用不用加点的词语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然后,可让学生从课文中再找一找类似的句子,并用同样的方法去分析比较;最后,引导学生在朗读课文中体会这些句子的表达效果。
4.地球上可供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但人类可以开发新的活动领域,如海洋。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但人类可开发利用新的能源,如核能。因此,在强调“只有一个地球”时,还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到这层意思,使学生认识到,我们应该在保护好地球的同时,大力开发新领域和新能源。
5.本课是说明性文章。指导学生朗读这类作品,除了同朗读叙事性作品一样要注入自己的感情以外,还要注意行文的严谨,表达出这类作品的逻辑力量。如,“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但是,这些设想即使能实现,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读这段话,“但是”之前为一个层次,可用较平直的语调,把“设想”读得稍重一点,以强调这仅仅是设想;“但是”要强调,以引起人们注意“但是”之后的内容,“即使”可强调,使人们感到,这种设想能否实现还是未知数,“又有多少人”稍加强调,以便使人们意识到,即使在火星或月球上建造了移民基地,能去居住的也只是极少数人。
6.词语解释:遨游:漫游;游历。 璀璨:本指珠玉等光彩夺目。这里指各种星球光亮耀眼。
宇宙:包括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的无限空间。 地质:地壳的成分和结构。
恩赐:原指帝王给予赏赐,现泛指因怜悯而施舍。 慷慨:不吝惜。
枯竭:用尽。 目睹:亲眼看到。 滥用:过度使用,没有节制。
三、参考资料 :
1. 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几个数字。
水土流失严重。据1992年卫星遥感测算,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79?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7%。
沙化迅速发展。沙化土地已达到14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5?5%。
水源污染明显加重。有42%的城市水源受到污染。
2.我国主要资源人均占有量在世界144个国家的排序。
土地面积110位以后
耕地面积126位以后
草地面积76位以后
森林面积107位以后
3.森林资源的危机。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是生态环境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除了提供木材和各种林副产品外,还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保障农牧业生产、保存生物物种、维护生态平衡的作用。我国是一个少林的国家,人均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在世界各国中排在第107位之后。严重的问题是,我国的森林资源在数量和质量方面都处于不断下降的趋势当中。1981年与1976年相比,全国林地面积减少了309万公顷。据调查,全国有23个省、区、市的森林面积是减少的,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滥砍滥伐和毁林开荒。西双版纳是我国一片比较完整的热带雨林区,生长着许多热带、亚热带植物和珍稀动物。由于不适当的开垦,平均每年毁林22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949年的69?4%下降到1980年的26%。
4.北京地下水的污染。北京水资源十分紧缺,而地下水资源正面临被严重污染的危险。污染源主要来自人本身和自然界两个方面。从自然界来说,每一场西北风都要给北京带来大量的泥沙尘土,落到地面后被雨水夹带渗透地表,污染了地下水。人本身对地下水的污染,比自然界造成的后果更严重。现在,北京的工业和生活用水,几乎都没有经过严格的处理就排进河流。被污染的河水渗透河床及沿岸地表,造成了地下水污染。人为污染还来自超采地下水。超采造成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使地下水中所含各种有害物质高度浓缩。为了解决北京水资源紧缺的问题,要实行南水北调。但如果不注意解决地下水污染,即使将来每年十几亿立方米南水调进了北京,也可能抵不了地下水的被污染。何况那时北京的用水量将远远超过今天,北京水资源形势将因此更为严峻。
5.耕地面积的减少。我国人多地少。1978—1994年,全国耕地净减6880万亩,人口增加2?3亿。人均占有耕地由1?55亩减至1?19亩。在广东、福建、浙江等省,目前人均耕地已下降到不足0?6亩,以至人们把可耕地称为“保命田”。但近年来土葬成风,不但埋葬死人,还为早已去世的祖先造坟立碑,甚至为活人圈地垒空坟,导致良田抛荒。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地球是距太阳的第三颗行星,离太阳的距离大约是150000000公里.地球用365.256天绕行太阳一周,并用23.9345小时自转一圈.它的直径是12756公里,只比金星大了一百多公里.我们地球的大气里78%是氮气,21%是氧气,余下的1%是其他成份.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是15摄氏度,平均气压1.013帕.
地球形成自46亿年前,大约在16亿年前地球每昼夜只有9个小时,比现在自转快的多,每年约有800多天;到了6亿年前,每昼夜延长到了20个小时,年缩短到440天,地球正在逐渐放慢自转速度,原因可能主要是月球的潮汐引力作用.一般认为,地球的形成起源于太阳星云分化物.46亿年来,地球从一个均质的球体演变成现在的"圈层"结构.地壳平均厚度17千米,地幔厚度约3473千米,占地球体积的83.4%,地幔温度为1000~3000摄氏度,地核厚度约3473千米,占地球体积的16.3%,物质处于液体状态,内核温度高达6000摄氏度以上,与太阳表面温度差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国际名称为“该娅”,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数是第三颗。它有一颗天然的卫星---月球,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又围绕太阳公转。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结合使其产生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地球自转和公转的速度是不均匀的)。同时,由于受到太阳、月球、和附近行星的引力作用以及地球大气、海洋和地球内部物质的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地球自转轴在空间和地球本体内的方向都要产生变化。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使得球形的地球由两极向赤道逐渐膨胀,成为目前的略扁的旋转椭球体,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约21千米。
阿波罗飞船在月球上看到地球是由一系列的同心层组成。地球内部有核(地核)、幔(地幔)、壳(地壳)结构。地球外部有水圈和大气圈,还有磁层,形成了围绕固态地球的美丽外套。
地球作为一个行星,远在56亿年以前产生于原始太阳星云。
地球的基本参数:
赤道半径: ae = 6378136.49 米
极半径: ap = 6356755.00 米
平均半径: a = 6371001.00 米
赤道重力加速度: ge = 9.780327 米/秒2
平均自转角速度: ωe = 7.292115 × 10-5 弧度/秒
扁率: f = 0.003352819
质量: M⊕ = 5.9742 ×1024 公斤
地心引力常数: GE = 3.986004418 ×1014 米3/秒2
平均密度: ρe = 5.515 克/厘米3
太阳与地球质量比: S/E = 332946.0
太阳与地月系质量比: S/(M+E) = 328900.5
公转时间: T = 365.2422 天
离太阳平均距离: A = 1.49597870 × 1011 米
公转速度: v = 11.19 公里/秒
表面温度: t = - 30 ~ +45
表面大气压: p = 1013.250毫巴
表面重力加速度(赤道) 978.0厘米/秒2
表面重力加速度(极地) 983.2厘米/秒2
自转周期 23时56分4秒(平太阳时)
公转轨道半长径 149597870千米
公转轨道偏心率 0.0167
公转周期 1恒星年
黄赤交角 23度27分
地球各圈层结构
地球海洋面积 361745300平方公里
地壳厚度 80.465公里
地幔深度 2808.229公里
地核半径 3482.525公里
表面积 510067866平方公里
人们对于地球的结构直到最近才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整个地球不是一个均质体,而是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地球每个圈层的成分、密度、温度等各不相同。在天文学中,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对于了解地球的运动、起源和演化,探讨其它行星的结构,以至于整个太阳系起源和演化问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地球圈层分为地球外圈和地球内圈两大部分。地球外圈可进一步划分为四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幔圈、外核液体圈和固体内核圈。此外在地球外圈和地球内圈之间还存在一个软流圈,它是地球外圈与地球内圈之间的一个过渡圈层,位于地面以下平均深度约150公里处。这样,整个地球总共包括八个圈层,其中岩石圈、软流圈和地球内圈一起构成了所谓的固体地球。对于地球外圈中的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以及岩石圈的表面,一般用直接观测和测量的方法进行研究。而地球内圈,目前主要用地球物理的方法,例如地震学、重力学和高精度现代空间测地技术观测的反演等进行研究。地球各圈层在分布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固体地球内部与表面之上的高空基本上是上下平行分布的,而在地球表面附近,各圈层则是相互渗透甚至相互重叠的,其中生物圈表现最为显著,其次是水圈。
大气圈
大气圈是地球外圈中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它包围着海洋和陆地。大气圈没有确切的上界,在2000 ~ 16000 公里高空仍有稀薄的气体和基本粒子。在地下,土壤和某些岩石中也会有少量空气,它们也可认为是大气圈的一个组成部分。地球大气的主要成份为氮、氧、氩、二氧化碳和不到0.04%比例的微量气体。地球大气圈气体的总质量约为5.136×1021克,相当于地球总质量的百万分之0.86。由于地心引力作用,几乎全部的气体集中在离地面100公里的高度范围内,其中75%的大气又集中在地面至10公里高度的对流层范围内。根据大气分布特征,在对流层之上还可分为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等。
水圈
水圈包括海洋、江河、湖泊、沼泽、冰川和地下水等,它是一个连续但不很规则的圈层。从离地球数万公里的高空看地球,可以看到地球大气圈中水汽形成的白云和覆盖地球大部分的蓝色海洋,它使地球成为一颗"蓝色的行星"。地球水圈总质量为1.66×1024克,约为地球总质量的3600分之一,其中海洋水质量约为陆地(包括河流、湖泊和表层岩石孔隙和土壤中)水的35倍。如果整个地球没有固体部分的起伏,那么全球将被深达2600米的水层所均匀覆盖。大气圈和水圈相结合,组成地表的流体系统。
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国际名称为“该娅”,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数是第三颗。它有一颗天然的卫星---月球,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又围绕太阳公转。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结合使其产生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地球自转和公转的速度是不均匀的)。同时,由于受到太阳、月球、和附近行星的引力作用以及地球大气、海洋和地球内部物质的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地球自转轴在空间和地球本体内的方向都要产生变化。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使得球形的地球由两极向赤道逐渐膨胀,成为目前的略扁的旋转椭球体,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约21千米。
阿波罗飞船在月球上看到地球是由一系列的同心层组成。地球内部有核(地核)、幔(地幔)、壳(地壳)结构。地球外部有水圈和大气圈,还有磁层,形成了围绕固态地球的美丽外套。
地球作为一个行星,远在56亿年以前产生于原始太阳星云。
地球的基本参数:
赤道半径: ae = 6378136.49 米
极半径: ap = 6356755.00 米
平均半径: a = 6371001.00 米
赤道重力加速度: ge = 9.780327 米/秒2
平均自转角速度: ωe = 7.292115 × 10-5 弧度/秒
扁率: f = 0.003352819
质量: M⊕ = 5.9742 ×1024 公斤
地心引力常数: GE = 3.986004418 ×1014 米3/秒2
平均密度: ρe = 5.515 克/厘米3
太阳与地球质量比: S/E = 332946.0
太阳与地月系质量比: S/(M+E) = 328900.5
公转时间: T = 365.2422 天
离太阳平均距离: A = 1.49597870 × 1011 米
公转速度: v = 11.19 公里/秒
表面温度: t = - 30 ~ +45
表面大气压: p = 1013.250毫巴
表面重力加速度(赤道) 978.0厘米/秒2
表面重力加速度(极地) 983.2厘米/秒2
自转周期 23时56分4秒(平太阳时)
公转轨道半长径 149597870千米
公转轨道偏心率 0.0167
公转周期 1恒星年
黄赤交角 23度27分
地球各圈层结构
地球海洋面积 361745300平方公里
地壳厚度 80.465公里
地幔深度 2808.229公里
地核半径 3482.525公里
表面积 510067866平方公里
人们对于地球的结构直到最近才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整个地球不是一个均质体,而是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地球每个圈层的成分、密度、温度等各不相同。在天文学中,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对于了解地球的运动、起源和演化,探讨其它行星的结构,以至于整个太阳系起源和演化问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地球圈层分为地球外圈和地球内圈两大部分。地球外圈可进一步划分为四个基本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幔圈、外核液体圈和固体内核圈。此外在地球外圈和地球内圈之间还存在一个软流圈,它是地球外圈与地球内圈之间的一个过渡圈层,位于地面以下平均深度约150公里处。这样,整个地球总共包括八个圈层,其中岩石圈、软流圈和地球内圈一起构成了所谓的固体地球。对于地球外圈中的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以及岩石圈的表面,一般用直接观测和测量的方法进行研究。而地球内圈,目前主要用地球物理的方法,例如地震学、重力学和高精度现代空间测地技术观测的反演等进行研究。地球各圈层在分布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固体地球内部与表面之上的高空基本上是上下平行分布的,而在地球表面附近,各圈层则是相互渗透甚至相互重叠的,其中生物圈表现最为显著,其次是水圈。
大气圈
大气圈是地球外圈中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它包围着海洋和陆地。大气圈没有确切的上界,在2000 ~ 16000 公里高空仍有稀薄的气体和基本粒子。在地下,土壤和某些岩石中也会有少量空气,它们也可认为是大气圈的一个组成部分。地球大气的主要成份为氮、氧、氩、二氧化碳和不到0.04%比例的微量气体。地球大气圈气体的总质量约为5.136×1021克,相当于地球总质量的百万分之0.86。由于地心引力作用,几乎全部的气体集中在离地面10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