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假于物的例子,不要字太多,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0 07:41:45
善假于物的例子,不要字太多,

善假于物的例子,不要字太多,
善假于物的例子,不要字太多,

善假于物的例子,不要字太多,
这类例子,还有不少,这里再举两个.
  有一个发明家想发明一件东西,他和他的助手们已经进行了1642次试验,可是都失败了.
  他的助手说:“你看,试验了1642次,一点用也没有.”
  这个发明家却说:“为什么没用呢?这使我们知道这1642个方法是不能成功的.若要成功必须在这1642个方法之外去找.”
  还有一个更有趣味、更富于启示的例子:
  古时候,一个音乐家得罪了皇帝,被关在监牢里,可是他还是每天拉他那心爱的小提琴.到了执行死刑的前一天,狱卒忍不住了,就问他:“明天你就死了,今天你还拉它干什么呢?”
  那个音乐家说:“明天就要死了,今天我不拉,还能什么时候拉呢?”
  这些例子,都值得我们把它记下来.
  这些例子都是我们可以运用的对话材料,它能刺激我们的旧观念,使它灵活起来.
  上面谈的是如何运用材料,还要提醒的是:你可以从读书得到说话的材料,但是,不要把这些记下的话像背书一样叙述出来.
  当我们说话的时候,不能像背书一样,把记下的话像鹦鹉一样地重述,而是要运用这些话,来表示我们的看法和我们的态度,这样别人才不会觉得我们是书呆子.
  你每日所遇见的各种可以作为谈话的题材和资料,绝不仅仅只是你与人谈话的题材和资料而已.它们代表每一个事实.你要清楚每一句话,都正向你说明些什么,它们全都向你提供一些对人和对事的看法,都在影响你对人生的观点与态度.在你吸收它们的时候,你不是毫无主见地去吸收的.而在你运用它们的时候,你也不是毫无目的地去运用的.
  在你吸收它的时候,你是需要用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去衡量一番的.你的耳朵听到一句话,你的心立刻对它作出了判断:喜欢它,或不喜欢它;同意它,或是不同意它.
  同样的,在你运用它们的时候,你必然也带着你本人的看法.所以说出一句话的时候,你并不是像背书一样,把记得的话像鹦鹉一样地表达出来,而你使用这句话只不过是进一步说明你对人对事的看法,提出佐证,证明你所坚持的道理,赞美你所认为美的人物,或是驳斥你所认为错误的理由,指斥你认为错误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