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课文阿炳有哪些“积淀已久的情怀”?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7 15:41:32
《二泉映月》课文阿炳有哪些“积淀已久的情怀”?

《二泉映月》课文阿炳有哪些“积淀已久的情怀”?
《二泉映月》课文阿炳有哪些“积淀已久的情怀”?

《二泉映月》课文阿炳有哪些“积淀已久的情怀”?
生平
阿炳,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生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1950年),江苏无锡人.后双目失明.其父华清和为无锡城中三清殿道观雷尊殿的当家道士,擅长道教音乐.华彦钧幼丧母,由同族婶母扶养.8岁随父在雷尊殿当小道士.开始在私塾读了3年书,后从父学习鼓、笛、二胡、琵琶等乐器.12岁已能演奏多种乐器,并经常参加拜忏、诵经、奏乐等活动.他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并广泛吸取民间音乐的曲调,冲破道教音乐的束缚.18岁时被无锡道教音乐界誉为演奏能手.22岁时父亲去世,他继为雷尊殿的当家道士.后因交友不慎,沾染上娼、吸毒的恶习,34岁时双目先后失明.为谋生计,他身背琵琶、胡琴,走上街头,自 编自唱,说唱新闻,沦为街头艺人.40岁时,与寡妇董催弟同居.每天下午在崇安寺三万昌茶馆门前围场演唱.他敢于切中时弊,抨击社会黑暗,用人们喜闻乐见 的说唱形式吸引听众.一二八事变发生后,他又编唱《十九路军在上海英勇抗击敌寇》的新闻,并用二胡演奏《义勇军进行曲》.在抵制日货的运动中,他用富有激 情的语言激发人们的爱国热忱.他的许多新闻唱出了群众的心声,深得一般市民的喜爱.每天晚上还走街串巷,手操二胡,边走边拉,声调感人.蜚声国际乐坛的 《二泉映月》,就是这一时期创作的.日军侵占无锡后,阿炳和董催弟一同到双方老家避难.不久赴上海,在昆曲班仙霓社担任琴师,弹奏三弦, 并在电影《七重天》中担任表演群众角色盲人.这时他创作的《听松》,是一首气魄豪迈、情感充沛的二胡独奏曲,倾吐着不愿当亡国奴的爱国主义热情.民国28 年重返锡城,再操旧业.他每天上午去茶馆搜集各种新闻,回来构思创作,下午在崇安寺茶馆门前演唱;夜间在街上拉着二胡,演奏他创作的《寒春风曲》.他的琴 艺十分高超,可将琵琶放置在头顶上弹奏,还可以用二胡模仿男女老少说话、叹息、欢笑以及鸡鸣狗叫的声音.抗日战争胜利后,曾禁止他在崇安寺的固定场所说唱 新闻.民国36年,他肺病发作,卧床吐血,从此不再上街卖艺,在家以修理胡琴为业,艰难度日.
1949年4月23日无锡解放,阿炳和他的《二泉映月》等乐曲获得新生.1950年暑期,中央音乐学院师生为了发掘、研究和保存民间音乐,委托杨荫浏教授等专程到无锡为他录制《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3首二胡曲和《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3首琵琶曲1950年12月4日阿炳病逝,终年57岁.
音乐作品
江苏无锡惠山泉,世称“天下第二泉”.以“二泉映月”为乐曲命名,不仅将人引入夜阑人静、泉清月冷的意境,听毕全曲,更犹如见其人——一个刚直顽强的盲艺人在向人们倾吐他坎坷的一生. 继短小的引子之后,旋律由商音上行至角,随后在徵、角音上稍作停留,以宫音作结,呈微波形的旋律线,恰似作者端坐泉边沉思往事(片段1).第二乐句只 有两个小节,在全曲中共出现六次.它从第一乐句尾音的高八度音上开始.围绕宫音上下回旋,打破了前面的沉静,开始昂扬起来,流露出作者无限感慨之情(片段 2). 进入第三句时,旋律在高音区上流动,并出现了新的节奏因素,旋律柔中带刚,情绪更为激动.主题从开始时的平静深沉逐渐转为激动昂扬,深刻地揭示了作者内心 的生活感受和顽强自傲的生活意志.他在演奏中绰注的经常运用,使音乐略带几分悲恻的情绪,这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感情流露.全曲将主题变奏五次,随着音乐的陈述、引伸和展开,所表达的情感得到更加充分的抒发.其变奏手法,主要是通过句幅的扩充和减缩,并结合旋律活动音区的 上升和下降,以表现音乐的发展和迂回前进.它的多次变奏不是表现相对比的不同音乐情绪,而是为了深化主题,所以乐曲塑造的音乐形象是较单一集中的.全曲速 度变化不大,但其力度变化幅度大,从pp至ff.每逢演奏长于四分音符的乐音时,用弓轻重有变,忽强忽弱,音乐时起时伏,扣人心弦.
还听到了什么?对亲人的怀念.还听到了对亲人的怀念(板书:怀念).同学们,一首名曲我们用心去感受的时候,我们听到了苦难、凄凉、抗争和怀念.阿炳这位民间艺人为什么能够创作出这样动人的音乐呢?带着这样的问题去读课文.“恬静激荡”是一对反义词的,为什么放在一起呢?我认为在这首乐曲中,有一部分恬静形容月光,有一部分激荡形容自己的激动心情.我不理解“静影沉璧”是什么意思?猜猜看,猜对了表扬,猜错了也要表扬,表扬你的勇气.我估计“静影沉璧”是水很平静的意思,就像墙壁一样的一幅画面,月亮倒映在水里.这里的“璧”是什么意思?墙壁的壁是土字底,这里的“璧”什么意思?月亮倒映在水里像一块碧玉.像一块碧玉,这是一块怎样的玉?应该是十分发光的玉.应该是一块十分光滑的玉.十分明亮的,我猜想“沉”这里也有“沉鱼落雁”的意思.月亮的影子倒映在平静的水面里,看上去像一块光洁圆润的月亮,这景色美吗?我们来读.(一起美美地)静影沉璧.拿出笔来,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带有“听”的句子.(默读课文,全场寂然无声.)找到了请举手.你读一读.突然,他问小阿炳:“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小阿炳摇了摇头,因为除了淙淙的流水,他什么声音也没有听见.师傅说:“你还小,等你长大了就能从二泉的流水中听到许多奇妙的声音.”(出示第二节投影)课文第二段中有好几句写到了带有听的句子.谁来把第二节来读一读?有一年中秋之夜,小阿炳跟着师父来到泉边赏月.水面月光如银,师父静静地倾听着泉声.突然,他问小阿炳:“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小阿炳摇了摇头,因为除了 淙淙的流水,他什么声音也没有听见.师父说:“你年纪还小,等你长大了,就会从二泉的流水中听到许多奇妙的声音.”小阿炳望着师父饱经风霜的脸,懂事地点 了点头.读得好,在和师父赏月的时候,师傅提出一个问题问阿炳:“你听到了什么声音?”一起把这句读一读,小阿炳听到了什么声音没有?小阿炳什么声音也没有听到.师父说:“你年纪还小,等你长大了,就会从二泉的流水中听到许多奇妙的声音.”“奇妙”是什么意思?(神奇而美妙)阿炳多么盼望自己快快长大啊!早点儿听到那奇妙的声音.一年过去了,五年过去了,十多年过去了,小阿炳长成了大阿炳,他听到了奇妙声音了吗?谁来读第 三节?(富有感情地读第三节,把“泯灭”读错了.)我要感谢你,你的感情是多么得饱满,多么得充分啊!这里有一个词(指点“泯灭”)读!泯灭! 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齐读.阿炳多么希望能够有一天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啊!请坐!又一个中秋夜,阿炳来到了二泉边,他听到了什么呢?一起把最后一句话读读.渐渐的,渐渐的,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阿炳他听到了什么?(相机板书:叹息、哭泣、倾诉、呐喊)齐读:叹息、哭泣、倾诉、呐喊 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你们认为这样的声音奇妙吗?(纷纷)奇妙.你们认为哭泣声是奇妙的?(摇头,疑惑地)不奇妙!为什么阿炳没有听到奇妙的声音?反而听到是叹息、哭泣、倾诉、呐喊?难道是阿炳的父亲说错了,还是阿炳没有长大?拿起笔,到课文里去找找关键词句.我找到了“双目失明”.你读一读.你是怎么理解的.因为双目失明后,他再也看不到世界上所有的东西了,他心里会很难过的,所以阿炳会叹息.你读这个词,只要几秒钟.可是“双目失明”对一个人的打击是怎样的打击呀.同学们,你们把眼睛闭起来.(语调沉郁地)一片黑暗,沉浸在一片黑暗中.阿炳再也看不见了,看不见什么? 看不见二泉.看不见他的二胡.看不见美丽的月色.看不到静影沉璧的美景、树木葱茏的惠山.(沉痛凄凉地)对啊,由于双目失明,阿炳再也看不到这美好的一切了.所以听着听着(接读:“渐渐的,渐渐的,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你还找到什么关键词句? 我找到“卖艺度日”. 你看过的卖艺情景是怎样的? 我看见过车站那儿有一对夫妇,都是盲人…… 我看过耍猴的. 我看过一个人在路边给人磕头. 师:阿炳又怎么挣钱度日的呢?请你们想象. (播放《二泉映月》,大屏幕出示:) 场景一: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双目失明的阿炳是怎么卖艺的呢? 场景二:夏天,骄阳似火,烈日炎炎,阿炳是怎么卖艺的呢? 场景三:一天,阿炳生病了,烧到39、40度,浑身发抖,他又是怎么卖艺的呢?选择一个画面,想象一下. (《二泉映月》凄苦、悲哀的旋律回荡在礼堂,所有人都沉浸其间,默默想象,有学生间或喃喃自语.) 说一说,你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阿炳却只穿着破长衫.他走在雪中,两手发抖,都操不起来琴.阿炳又冷又饿,他觉得更加寒冷了,拉着凄惨的曲子.但是谁也不理他,好不容易挣到一点钱,却有人仗着阿炳看不见,把钱抢走了.这一天,阿炳一个铜板也没有挣到. 夏天,骄阳似火,烈日炎炎,阿炳非常热,汗水从头上一颗一颗滴落下来.阿炳也非常渴,嘴上都裂了,可他没有钱买水喝,仍然非常努力拉琴.他眼睛看不见,他 看不见路上有没有人向他伸出援助之手,看不见自己已经挣了多少钱,看不见有人将他辛苦挣来的钱拿走了,看不见别人对他的讽刺,对他的白眼.一天,阿炳生病了,发烧已经烧到了四十度,但是为了他喜爱的音乐,为了生计仍然坚持出去卖艺.卖艺时,他手中的乐器随着他的咳嗽声不停的颤抖,琴声也受到了影响,他克服疾病的干扰,继续拉着、拉着凄惨的琴声传遍了大街小巷!阿炳坐在二泉边,他没有听到奇妙的声音,却听到了——“渐渐的” 渐渐的,渐渐的,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为什么呀,为什么老天这么不公啊!但阿炳被苦难压倒了吗?你从哪儿看到阿炳没有被压倒?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你的情感还在内心,没有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我们再来读!(齐读,情感热烈地)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 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阿炳不仅听到了叹息、哭泣,还听到了倾诉和呐喊!拿起书来,“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的月夜.”他为什么要把这些通过琴声来倾吐给月夜呢? 因为阿炳没有亲人了,他只能把自己的心声倾吐给月夜听.因为阿炳是一个盲人,路上的行人都瞧不起他,说不定还会骂他.所以他把自己的心声倾吐给月夜听. 他深深的叹息,有人倾听吗? 他伤心的哭泣,有人倾听吗? 没有! 他激愤的倾诉,有人倾听吗?没有! 他倔强的呐喊,有人倾听吗? 没有!起初,琴声委婉连绵,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我仿佛看到了二泉优美的月夜景色. 我听到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我听到了阿炳热爱美丽富饶的家乡. 我听到了对亲人的怀念. 我听到了阿炳在思索他走过的人生道路. 随着乐曲的步步高升,升腾跌宕,你听到了什么? 阿炳在和困难作斗争. 阿炳遇到了挫折,他在不断努力. 阿炳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我仿佛听到了阿炳对光明的渴望.你看书都要这样(眼睛紧贴着书本上),对光明的渴望,你更有体会了,希望你向阿炳学习.我们一起来读这段课文,把感情投放进去. 多么动人心弦的琴声,多么优美感人的文字啊.孙老师也想通过心去读一读这段文字.一个双目失明的民间艺人,一个充满苦难的民间艺人,一个从小失去母爱的民间艺人,一个对未来充满渴望的民间艺人.他靠什么创造出伟大的作品?你们告诉我他靠什么创造出伟大的作品? 他靠他坚强的意志.他靠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他靠音乐支撑苦难人生. 他爱着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什么支撑他? 音乐. 当阿炳沉浸在茫茫的黑夜时,他拉起了动人的曲子,他仿佛看到什么? 仿佛就看到了二泉美丽的景色. 仿佛就看到了惠山树木葱茏. 仿佛看到为他日夜操劳的师父. 师:是音乐给了他光明,是音乐给了他美好的世界.当阿炳身患疾病浑身颤抖的时候,他拉起那动人的琴声.他仿佛感到了什么?我认为阿炳仿佛感到了他的师傅就在他身边为他指导.我觉得他已经感到了他正在过着幸福安定的生活.(情感饱满,读得酣畅淋漓)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师:他要跪坎坷的经历,凄惨的人生.他仅仅跪这吗? 生:他跪他勇敢的同病魔作斗争. 生:他跪的是阿炳对命运的抗争. 生:他跪的是阿炳对光明的向往. 苦难本来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悲痛、哀伤、哭泣.但是对一个命运的强者,对于敢于和命运抗争的人来说,苦难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让我们勇敢地面对苦难吧!

“沉淀”和“积淀”在表达的语义上有相似之处,但积淀则说明的是漫长悠久的过程,并且多侧重文化、涵养方面的寓意,如在此句中“这是中国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而“沉淀”则就显得一蹴而就,更多用于客观描述事物的一些“沉淀”现象。

深沉的叹息;伤心地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炳的代表作。阿炳经常在无锡二泉边拉琴,创作此曲时已双目失明,据阿炳的亲友和邻居们回忆,阿炳卖艺一天仍不得温饱,深夜回归小巷之际,常拉此曲,凄切哀怨,尤为动人。
阿炳的朋友陆墟曾这样描写过阿炳拉奏《二泉映月》时的情景:“大雪象鹅毛似的飘下来,对门的公园,被碎石乱玉,堆得面目全非。凄凉哀怨的二胡声,从街头传来……只见一个蓬头垢面的老媪用一根小竹竿牵着一个瞎子在公园路上从东向西而来,在惨淡的灯...

全部展开

炳的代表作。阿炳经常在无锡二泉边拉琴,创作此曲时已双目失明,据阿炳的亲友和邻居们回忆,阿炳卖艺一天仍不得温饱,深夜回归小巷之际,常拉此曲,凄切哀怨,尤为动人。
阿炳的朋友陆墟曾这样描写过阿炳拉奏《二泉映月》时的情景:“大雪象鹅毛似的飘下来,对门的公园,被碎石乱玉,堆得面目全非。凄凉哀怨的二胡声,从街头传来……只见一个蓬头垢面的老媪用一根小竹竿牵着一个瞎子在公园路上从东向西而来,在惨淡的灯光下,我依稀认得就是阿炳夫妇俩。阿炳用右胁夹着小竹竿,背上背着一把琵琶,二胡挂在左肩,咿咿呜呜地拉着,在淅淅疯疯的飞雪中,发出凄厉欲绝的袅袅之音。”
这首曲子开始并无标题,阿炳常在行街穿巷途中信手拉奏,卖艺时并未演奏此曲,阿炳曾把它称做“自来腔”,他的邻居们都叫它《依心曲》,后来在杨荫浏、曹安和录音时联想到无锡著名景点“二泉”而命名为《二泉映月》(江苏无锡惠山泉,世称“天下第二泉”),这时方定下曲谱。贺绿汀曾说:“《二泉映月》这个风雅的名字,其实与他的音乐是矛盾的。与其说音乐描写了二泉映月的风景,不如说是深刻地抒发了瞎子阿炳自己的痛苦身世。”
1950年深秋,在无锡举行的一次音乐会上,阿炳首次也是最后一次演奏此曲,博得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1951年,天津人民广播电台首次播放此曲;1959年10周年国庆时,中国对外文化协会又将此曲作为我国民族音乐的代表之一送给国际友人。从此,此曲在国内外广泛流传,并获得很高评价。1985年,此曲在美国被灌成唱片,并在流行全美的十一首中国乐曲中名列榜首。
后来,彭修文将此曲改编成民族器乐合奏曲;吴祖强改编成弦乐合奏曲;丁芷诺、何占豪改编为小提琴独奏曲;丁善德改编成弦乐四重奏等等。中国唱片社曾将阿炳于1950年夏演奏此曲的钢丝录音制成唱片,畅销海内外。
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它拓宽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
乐曲《二泉映月》定名经过
1950年中央音乐学院杨荫浏、曹安和教授专程来无锡为阿炳演奏录音,当时参加录音的还有祝世匡老先生。
祝世匡曾在无锡报发表过《乐曲<二泉映月>定名经过》一文,他在文中写道:“录音后,杨先生问阿炳这支曲子的曲名时,阿炳说:‘这支曲子是没有名字的,信手拉来,久而久之,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杨先生又问:‘你常在什么地方拉?’阿炳回答:‘我经常在街头拉,也在惠山泉庭上拉。’杨先生脱口而出。‘那就叫《二泉》吧!’我说:‘光《二泉》不像个完整的曲名,奥曲里有首《三潭印月》,是不是可以称它为《二泉印月》呢?’杨先生说:‘印字是抄袭而来,不够好,我们无锡有个映山河,就叫它《二泉映月》吧。’阿炳当即点头同意。《二泉映月》的曲名就这样定了下来。
二泉映月
无锡二泉池设有漪澜堂,二泉亭等建筑。农历每月望日前后,月恋水,水怀月,同辉水韵。佳景天成。
赏析一:
熟悉的乐曲,仿佛把我们带入了山水秀丽的江苏无锡:在我们的眼前,仿佛展现出惠山“天下第二泉”那美丽的景色。伴着泉水的涌动,这支婉转的乐曲又仿佛在向我们讲述着一个不平凡的故事。
曲子的作者名叫华彦钧,出生在江苏无锡。他对民间音乐有着强烈的兴趣,从小就学了击鼓,吹笛,拉二胡,弹琵琶。十五六岁时,已成为当地一名出色的乐师。而他三十四岁的时候,疾病使他双目失明了。贫病交加的他,流落在街头,生活极为艰苦。但他骨气刚毅,从不乞求别人的施舍,而是以卖艺为生。他就是我们所熟悉的——瞎子阿炳。阿炳长期生活于社会的底层,有着鲜明的爱憎,他曾编演过许多乐曲,刚才我们所听到的,就是阿炳的二胡曲代表作《二泉映月》。由于他生活在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他也曾编演过许多讽刺性的乐曲,向邪恶势力挑战,如《听松》《汉奸的下场》等曲目,表达了他对日寇及汉奸的极大的义愤,而他因此也成为了反动当局的眼中钉、肉中刺。1947年,阿炳遭国民党殴打成疾,被迫停止了卖艺生活。
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坎坷岁月,阿炳终于盼到了全国的解放,他的艺术生涯也进入到了一个新阶段。1950年夏,中央音乐学院采访了阿炳,并在匆忙中录下了他所弹奏的《二泉映月》《听松》《大浪淘沙》《昭君出塞》等六首乐曲。他还答应半年后继续录制二三百首二胡曲。可是,由于他长期遭受旧社会的折磨,竟于当年12月4日吐血去世了。阿炳之死以及他数百首乐曲的失传,不能不说是中国音乐史上永远无法弥补的一大损失。
《二泉映月》作为他仅保留下来的几首曲目之一,显得弥足珍贵。据说在录制它的时候,工作人员曾询问阿炳乐曲的名字。阿炳说,既然广东有《三潭映月》,那么这首曲子就叫作《二泉映月》吧。就这样,《二泉映月》流传了下来,而它也被看作是作是作者一生呕心沥血的艺术结晶。《二泉映月》以一种抒情式的音乐语言,向我们描绘了月映惠山泉的景色和作者那无限深邃的感情。全曲共分为六段,经历了五次变奏。
在曲子开端是一段引子,它仿佛是一声深沉痛苦的叹息,仿佛作者在用一种难以抑制的感情向我们讲述他一生的苦难遭遇。仿佛在乐曲开始之前,作者已经在心中默默地说了好久了,不知不觉地发出这声叹息,乐曲如同一个老艺人,在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上徘徊,流浪,而又不甘心向命运屈服。他在倾诉着在所处的那个时代所承受的苦难压迫与心灵上一种无法解脱的哀痛,他在讲述着他辛酸悲苦而有又充满坎坷的一生,毫不掩饰地表达出作者心中的真挚感情。第四段到达了全曲的高潮,我们仿佛可以听到阿炳从心灵底层迸发出来的愤怒至极的呼喊声,那是阿炳的灵魂在疾声呼喊,是对命运的挣扎与反抗,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昂扬的乐曲在饱含不平之鸣的音调中进入了结束句,而结束句又给人一种意犹未尽之感,仿佛作者仍在默默地倾诉着,倾诉着,倾诉着……
可以说,这首曲子无论是在创作还是演奏上,都充分地表达出了作者心中的真挚感情,它不仅在国内深得人民喜爱,也在国际乐坛上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它以它深沉、悠扬而又不失激昂的乐声,撼动着千百万人的心弦……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对该曲的评价:“我应该跪下来听……”那是1978年,小泽征尔应邀担任中央乐团的首席指挥,席间他指挥演奏了勃拉姆斯的《第二交响曲》和弦乐合奏《二泉映月》(改编),当时,小泽征尔并没有说什么。
第二天,小泽征尔来到中央音乐学院专门聆听了该院17岁女生姜建华用二胡演奏的原曲《二泉映月》,他感动得热泪盈眶,呢喃地说:“如果我听了这次演奏,我昨天绝对不敢指挥这个曲目,因为我并没有理解这首音乐,因此,我没有资格指挥这个曲目……这种音乐只应跪下来听。”说着说着,真的要跪下来。他还说:“断肠之感这句话太合适了”。同年9月7日,日本《朝日新闻》刊登了发自北京的专文《小泽先生感动的泪》。《二泉映月》自此漂洋过海,得到了世界乐坛的赞誉。
赏析二:
听听琴声悠悠是何人在黄昏后
身背着琵琶沿街走背着琵琶
沿街走阵阵秋风吹动着他的青衫
袖淡淡的月光石板路上人影瘦
步履遥遥出巷口宛转
又上小桥头四野寂静灯火
微茫映画楼操琴的人
似问知音何处有~一声低吟
一回头只见月照芦狄洲,只见月照芦狄洲
琴音绕丛林,心在颤抖声声犹如松风吼
又似泉水匆匆流
憔悴琴魂作漫游平生事啊
难回首岁月消逝人烟留
年少青丝转瞬已然变白头苦伶仃
举目无亲友风雨泥泞
怎忍受荣辱沉浮无怨尤荣辱沉浮无怨尤
惟有这琴弦解离愁晨昏常相伴
苦乐总相守酒醒人散余韵悠
酒醒人散余韵悠莫说壮志难踌
胸中歌千首都为家乡山水留
天地悠悠唯情最长久共
祝愿五洲四海烽烟收
家家笙歌奏年年岁岁乐无忧
年年岁岁乐无忧纵然人似黄鹤
一抔净土惠山丘噢此情绵绵不休
天涯芳草知音有你的琴声还伴着泉水流

收起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