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和遵义各有什么历史意义?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3 03:02:41
嘉庆和遵义各有什么历史意义?

嘉庆和遵义各有什么历史意义?
嘉庆和遵义各有什么历史意义?

嘉庆和遵义各有什么历史意义?
嘉庆帝颙琰,清高宗弘历第十五子.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初名永琰,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五十四年(1789)被封为嘉亲王,乾隆六十一年正月初一登基,改元为嘉庆,在位25年.卒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终年61岁.庙号仁宗,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葬于河北易县清西陵之昌陵.子五人:第一子未名夭.第二子宣宗.第三子敦恪 嘉庆
  亲王绵恺.第四子瑞怀亲王绵忻.第五子惠端亲王绵愉. 颙琰,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被密建为皇储.五十四年(1789年)被封为嘉亲王.六十年(1795年)九月,被正式宣布立为皇太子.第二年正月初一日,受乾隆帝禅位即帝位.其后,朝政仍被太上皇乾隆帝控制,颙琰暂时居住在毓庆宫.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乾隆帝死后,开始亲政.面对乾隆末年危机四伏的政局,嘉庆帝打出“咸与维新”的旗号,整饬内政,整肃纲纪.诛杀权臣和珅,罢黜、囚禁和坤亲信死党.诏求直言,广开言路,祛邪扶正,褒奖起复乾隆朝以言获罪的官员.诏罢贡献,黜奢崇俭.要求地方官员对民隐民情“纤悉无隐”,据实陈报,力戒欺隐、粉饰、怠惰之风.但其对内政的有限整顿,未能从根本上扭转清朝政局的颓败. 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如火如荼.颙琰即位后,倾尽全力,大举围剿镇压川、楚、陕农民大起义.更易统兵大员,严惩镇压不力的将吏.严密军事部署,实行剿抚兼施的两手政策,分化瓦解起义军.实行寨堡团练的坚壁清野政策,割断了起义军与人民的联系.嘉庆十年(1805年),川、楚、陕农民起义被镇压,清统治力量也受到严重削弱.嘉庆十五年(1810年),镇压了爆发于东南海疆的蔡牵起义军.嘉庆十八年(1813年),北方爆发天理教起义,部分天理教徒,在太监接应下冲进皇宫,“酿成汉唐、宋明未有之事”.颙琰下诏罪已,同时严令对冲进皇宫的起义军血腥屠戮,无一幸免, 嘉庆帝汉装行乐图
  并捕杀在城外的头目林清等.天理教起义被镇压. 在对外交涉中,嘉庆帝力主严禁鸦片,对英国侵略者在沿海的骚扰活动保持了高度警惕性,对英国提出的帮助清朝镇压起义军,帮助澳门葡人抵御法国的居心叵测的要求,明智地严辞拒绝.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拒绝了英国提出的建立外交关系、开辟通商口岸、割让浙江沿海岛屿的要求.而闭关锁国的传统观念,也使其对外来事物采取盲目排斥态度.嘉庆帝在内乱频仍、外患渐逼中,倾力企图维护清王朝的稳定巩固,然而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趋势,使清王朝的败落于嘉庆末年已完全表面化,并从此日渐走向衰亡. 卒谥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庙号仁宗.咸丰帝即位,于“孝恭”前加上“光裕”二字.葬河北易县清
  遵义,商周时代诸侯小国鳖国,秦汉时代称鄨县,唐宋元明时代称播州.居住在大娄山东麓鄨水流域的上古鳖族,是巴人的重要支系之一,也是蜀人的重要起源之一.鳖令开创古蜀国开明王朝13代,并于开明9世时缔造蜀文化中心——成都城.唐代,播州是巴蜀地区抵御高原部落国的边境重镇.宋代,播州杨家将是西南地区抗击蒙古入侵的中坚力量.元代,播州土司控制疆域北濒长江,南临红水河,横跨云贵高原.明末战乱,四川惨遭屠戮,惟遵义府幸存.清雍正年间,遵义划入贵州,是贵州省重要的粮食产地和财政来源之一.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工农运动的重要转折点.
  沿革
  遵义风情1(20张) 远古时期,遵义一带即有人类栖息繁衍.在桐梓县岩灰洞旧石器时代人类文化遗址发现的人类牙齿化石,经科学测定,为距今20.6~24万年.桐梓县马鞍山新石器时代人类遗址中,也发掘出大量石器骨器,还有丰富的用火遗迹,年代距今为1.8万年.在赤水河流域的赤水市和习水县境内,也先后发现许多石斧、石锛、石网坠等古人类工具. 公元前八至五世纪前后的春秋时期,现在的遵义市所辖地域,先后或分别属于牂柯、巴、蜀、鳖、鳛等邦国.战国时期,今遵义一带属于“大夜郎国”的范围.西汉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置犍为郡,郡治鳖县,即在今遵义市中心城区附近.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于夜郎地置牂柯郡,作为邦国存在了250多年的“夜郎国”之名从此消失.此后,作为郡县行政建制的的“夜郎郡”、“夜郎县”之名曾多次出现,与今遵义有关的,一是唐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所置的夜郎县,在今桐梓县境,为珍州的治所.二是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珍州置的夜郎郡,治所即在这个夜郎县.至德二载(公元757年),大诗人李白被“长流夜郎”就是这里.这个夜郎县之名到五代时期废除,北宋时期复置,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又废,计先后存废达480年.此后中国历史上再没有出现“夜郎”郡县之名. 作为二级政区的州、郡名称,历代屡有变更.唐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将隋代的郎州改名为播州,领辖今黔北的大片地域.播州之名,历经五代、宋、元到明朝末叶,存在了962年.所以人们常习惯用“播州”来代称古代的遵义. 秦统一中国后,推行郡县制,秦始皇二十七年(公无前220年)置邑县. 今市地自此直至南北朝时均在邑县境内,先后属犍为郡、柯郡、平夷郡、平蛮郡. 唐贞观十三年(639年)置播州,属江南道【播州称谓由此诞生】.唐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将播州所领的罗蒙县改名遵义县【遵义之名始】.遵义之名沿用至今已有1364年.除县名外,历史上曾有过遵义砦、遵义军、遵义军民府、遵义府、遵义专区、遵义行政公署、遵义市等建制名称. 今市地在播州所辖带水县境内,五代时期先后属前蜀、后蜀、楚、后周等国. 一、宋元时期建置 唐乾符三年(876年),杨端率部在今市南10公里白锦堡建立世袭统治. 北宋大观二年(1108年)杨氏家族内讧,杨光荣、杨文贵叔侄献地归顺北宋,宋廷令建播州与遵义军,今市地属播州. 宣和三年(1121年)废播州,置播州城隶于南平军; 六处(1124年),改播州城为播川县. 南宋淳熙三年(1176年),杨氏第十二代统治者杨轸将其治所从白锦堡迁穆家川(今遵义市老城)【此为遵义建城之始】. 南宋嘉熙三年(1239年),设播沿边安抚司,属夔州路,今市地驻安抚司治所.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十月,杨邦宪归顺元廷. 至元十八年,播州安抚司升为播州宣慰司. 【播州宣慰司建立使“播州”概念得以强化】 至元二十二年,改隶湖广行省顺元路宣抚司,同年降为播州军民安抚司.隶属湖广行省时间不短 至元二十九年中书省奏准,播州仍隶湖广行省,直至元末. 元末,明玉珍农民起义军占据四川,建立大夏政权. 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派窦英为参知政事,镇守播州.【播州战略要冲地位得以体现】 今市地元代驻播州安抚司、宣慰司治所. 二、明清时期建置 明洪武五年(1372年)播州归顺明廷,隶四川.【隶属四川始】 第二年由宣慰司升为宣慰使司,下辖安抚司、长官司,今市地为播州长官司辖地. 播州军事两次属贵州指挥:第一次,洪武十五年至二十六年(1382-1393年),属贵州都指挥使司.第二次,嘉靖元年至隆庆二处(1522-1568年),属思石兵备道.这是播州军队首参贵州军政.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播州改土归流,置遵义军民府,隶四川布政司,播州长官司改置遵义县.【“遵义”由此始】 万历三十九年置威远卫指挥使司,隶四川都指挥使司.今日市地属遵义县,为府、县治所驻地.但行政建制始终隶属四川 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清兵攻占遵义.终被外族占领 清袭明制,遵义军民府仍属四川省.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裁去威远卫,改遵义军民府为遵义府. 雍正六年(1728年),遵义县随遵义府由四川省改隶贵州省.新的历史篇章,清政府划遵入黔. 宣统三年(1911年)111月4日贵州宣告脱离清政府统治,成立大汉贵州军政府,各地设府、厅、州县. 11月9日,遵义军政分府成立,府下设县. 1372-1728遵义隶属四川356年 . 1728-2008遵义隶属贵州280年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贵州省设11个行政督察区,黔北为第五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先设桐梓,后迁遵义县城(即今红花岗区). 1949年11月,遵义解放,“第五行政督察区”改为遵义专区,后称遵义地区,为省政府派出机构,并以原遵义县城区为基础新建遵义市.此后的数十年间,遵义地区领辖的县市曾有少许变动.1997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遵义地区改建为遵义市(地级市,1997年11月挂牌),原遵义市改建为红花岗区,原遵义地区领辖的县、自治县即归新建的遵义市领辖;赤水市、仁怀市为省辖市,由遵义市代管.2004年,经国务院批准,由红花岗区和遵义县北部划出部分地区,在原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基础上,新成立汇川区.2009年5月4日,由遵义市红花岗区新蒲镇和遵义县新舟镇组成的新蒲新区正式挂牌成立.至此, 全市共辖3区、1正县级新区、2市、8县和2民族自治县,即:红花岗区、汇川区、新蒲新区、赤水市、仁怀市、遵义县、桐梓县、绥阳县、正安县、凤冈县、湄潭县、余庆县、习水县、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和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