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说中国没有哲学,你是如何理解?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13:27:00
黑格尔说中国没有哲学,你是如何理解?

黑格尔说中国没有哲学,你是如何理解?
黑格尔说中国没有哲学,你是如何理解?

黑格尔说中国没有哲学,你是如何理解?
他们不明白中国哲学特别是儒家哲学的表现样式和精神实质,只能说明他们是以自己的是非为是非.
但是,在事实判断的层面,黑格尔们是对的.
儒家哲学,始终以教化为重心,以道德境界的提升为追求,所谓以“文”化之、以文教化,最终落脚于道德人心和民情风俗的醇化,正是中国式哲学的体现.
所谓内圣外王,便是人生哲学、社会哲学和政治哲学的有机融合,是儒家哲学从道德自我的建立入手进而建立道德社会,齐风化俗、平治天下的思想纲领,也是其价值哲学的目标,是儒家文化理想的哲学表现,可谓典范的文化哲学.

错了,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派,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学派等等,实际上都已经是相当完整的哲学体系了。
黑格尔对中国了解不多,错下结论也是情理之中的。
不过,说到近代、现代,中国确实没有成熟的哲学系统了。...

全部展开

错了,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派,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学派等等,实际上都已经是相当完整的哲学体系了。
黑格尔对中国了解不多,错下结论也是情理之中的。
不过,说到近代、现代,中国确实没有成熟的哲学系统了。

收起

哲学的确是西方的学问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黑格尔曾经认为,中国哲人的著作也不过就是一段一段的诗罢了。但是事实是这样的吗?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中国古代的宗教也好,说哲学也好,是一种内化的哲学,通过这种内化表现在现实当中,在从现实当中上升为一种内化。而西方的则相反,更多的表现为一种外化。从道家的哲学和西方的基督教二者的比较,我们很容易看出这一点。因此,我认为,关键之原因在于中西方文化之差...

全部展开

哲学的确是西方的学问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黑格尔曾经认为,中国哲人的著作也不过就是一段一段的诗罢了。但是事实是这样的吗?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中国古代的宗教也好,说哲学也好,是一种内化的哲学,通过这种内化表现在现实当中,在从现实当中上升为一种内化。而西方的则相反,更多的表现为一种外化。从道家的哲学和西方的基督教二者的比较,我们很容易看出这一点。因此,我认为,关键之原因在于中西方文化之差异。
什么是哲学? 凡是对人性的活动所及,以理智及观念加以反省说明的,便是哲学。

中国既然确有哲学,那么它的形态与特质怎样? 用一句最具概括性的话来说,就是中国哲学特重「主体性」(Subjectivity) 与「内在道德性」(Inner-morality) 。中国思想的三大主流,即儒释道三教,都重主体性,然而只有儒思想这主流中的主流,把主体性复加以特殊的规定,而成为「内在道德性」,即成为道德的主体性。西方哲学刚刚相反,不重主体性,而重客体性。它大体是以「知识」为中心而展开的。它有很好的逻辑,有反省知识论,有客观的、分解的本体论与宇宙论∶它有很好的逻辑思辨与工巧的架构。但是它没有好的人生哲学。

这种哲学是与孔子、释迦所开的「教」合一的:成圣成佛的实践与成圣成佛的学问是合一的。这就是中国式或东方式的哲学。
它没有西方式的以知识为中心,以理智游戏为一特征的独立哲学,也没有西方式的以神为中心的启示宗教。它是以「生命」为中心,由此展开他们的教训、智慧、学问、与修行。这是独立的一套,很难吞没消解于西方式的独立哲学中,亦很难吞没消解于西方式的独立宗教中。但是它有一种智慧,它可以消融西方式的宗教而不见其有碍,它亦可以消融西方式的哲学而不见其有碍。西方哲学固是起自对于知识与自然之解释与反省,但解释与反省的活动岂必限于一定形态与题材耶? 哲学岂必为某一形态与题材所独占耶?
中国哲学以「生命」为中心。儒道两家是中国所固有的。后来加上佛教,亦还是如此。儒释道三教是讲中国哲学所必须首先注意与了解的。二千多年来的发展,中国文化生命的最高层心灵,都是集中在这里表现。对于这方面没有兴趣,便不必讲中国哲学。对于「生命」为中心的学问没有相应的心灵,当然亦不会了解中国哲学,以西方哲学为标准,来在中国哲学里选择合乎西方哲学的题材与问题,那将是很失望的,亦是莫大的愚蠢与最大的不敬。

附识∶西方哲学亦很复杂。大体说来,可分为三大骨干∶一、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一骨干,下赅中世纪的正宗神学。二、来布尼兹、罗素为一骨干,旁及经验主义,实在论等。三、康德、黑格尔为一骨干。这三个骨干当然亦有互相出入处,并不是完全可以截然分得开。如果从其大传统的理想主义看,虽其活动大体亦自知识中心而展开,然而充其极而成其为理想主义者,亦必最后以道德宗教为中心。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下及中世纪的圣多玛,以至近世的康德、黑格尔,与夫眼前海德格 (Heidegger) 的「存在哲学」,从其最后涉及道德宗教的哲理说,这一传统是向重「主体性」的主体主义而发展的。现在德国有一位名叫缪勒(Miller) 的,他讲述海德格的存在哲学,文中即宣称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是下赅中世纪的圣多玛,以及近世的康德、黑格尔、(包括费息特、谢林等) ,都是主体主义。他当然分别开古典的主体主义之处理人生道德问题,与康德、黑格尔的主体主义之处理人生道德问题之不同。他并宣称他们都不能面对具体存在的人生,在人生方向、道德决断上,作一个当下存在的决断。所以他宣称他们的哲学皆不能适应这个动荡不安、危疑不定的时代。他由此显出海德格的存在哲学之特色。据我们看,说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下赅中世纪的圣多玛等,是主体主义,未免牵强。他们当然涉及主体(灵魂、心等) ,但是他们并不真能成为主体主义。必发展至康德、黑格尔,主体主义始真能澈底完成。不至主体主义,严格说,并不真能接触道德宗教的真理。说康德、黑格尔的主体主义(理想主义) 亦不能在人生方向、道德决断上,作一个当下存在的存断,在某义上,亦是可以说的。但这并非不可相融。存在主义,自契尔克伽德(Kierkegaard) 起,即十分重视主体性,这当然是事实。发展至今日的海德格,虽主重「存在的决断」,让人从虚伪掩饰的人生中「站出来」,面对客观的「实有」站出来,此似向「客观性」走,(这本亦是承继契氏而转出的) ,然说到家,他并不真能反对主体主义。在这里,最成熟的智慧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是普遍原理(泛立大本) 与当下决断的互相摄契。我看西方哲学在这一方面的活动所成的理想主义的大传统,最后的圆熟归宿是向中国的「生命之学问」走。不管它如何摇摆动荡,最后向这里投注。如果顺「知识」中心而展开的知识论,以及由之而展开的外在的、观解的形上学看,这当然是中国哲学之所无,亦与中国哲学不同其形态。近时中国人只知道一点经验主义、实在论、唯物论、逻辑分析等类的思想,当然不会了解中西理想主义的大传统。就是因表面的障碍,不喜欢中国这一套吧,那么就从西方哲学着手也是好的。对于西方哲学的全部,知道得愈多,愈通透,则对于中国哲学的层面、特性、意义、与价值,也益容易照察得出,而了解其分际。这不是附会。

收起

无所不有,无所不无

关于这个问题,讨论甚多,但要获取最好的答案,应自己去看黑格尔的《哲学史讲演录》导言和《历史哲学》,看看老黑是何以做出这种论断的,而不要轻易陷入合法性论争之中。

我觉得是黑格尔眼中的西方的东西,而中国只有中国的东西。

他说的是一个哲学系统,而非单说哲学。在这一方面,我们的确是如此!